龍女的傳說第二十三章 獲封玲瓏公主

山上有不少山洞,當天,侍衛在一個山腰處發現一個山洞,裡面有一隻公虎的屍體,死亡不是很久,身上有多處深入骨髓的抓痕和咬痕,有些皮肉都翻開著,地上有乾的血跡。很明顯,它是死於靈吉獸之手,靈吉獸除了有鋒利的牙齒之外,它還有很長很鋒利的爪子,抓到它那天,侍衛們看到過,帶回營地之後,它便收了起來,隱沒在手背的皮毛裡,沒再伸開過。那隻被慕容楓殺死的老虎,是母的,腹部也有傷,沒有這隻公虎傷的重,肚子裡還有未成形的虎胎。可能這兩日母虎陪著公虎在洞中養傷,終公虎因為傷勢過重而亡,母虎才出來覓食或者說是想復仇。三天比賽已經結束,按照往年的例子,會再玩幾天,但是因為老虎的事情,皇上很生氣,不知是因為掃了興致,還是因為老虎差點傷了慕容楓而生氣,第二日便起駕回宮。

慕容楓憑一把匕首殺死一隻虎,讓大家都震驚了,都說一直默默無聞的二皇子會是後起之秀。皇上回朝後,對比賽的贏家進行封賞,本來慕容尊又是第一,但是慕容楓殺了一隻老虎,他自然就是第一了,然而當皇上要封賞他時,他拒絕了。他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殺虎的功勞不在於他,而是楚兒。其實他對自己當時的表現是很不滿意的,他沒有見過虎,更沒有和虎搏鬥過,所以當時確實有點慌,弄地自己有些狼狽,再加上楚兒在旁邊,他恐怕會傷到她。說到底他還是不夠狠心,否則他可以做得很好。皇上得知來龍去脈後,便收回封賞慕容楓的想法,改為賞賜楚兒。慕容尊今年還是第一。面對皇上賞賜的好和首飾,一直悶悶不樂的楚兒看都沒有看一眼,只說:“我要這些做什麼?況且那老虎也不是我殺的。”前來傳旨的張公公犯了難,二皇子說老虎不是他殺的,楚兒也說不是她殺的,這好白銀的怎麼還送不出去了?總不能讓皇上收回旨意吧。這張公公也是洞若觀火之人,知道龍兒正受皇上青睞,縱有抱怨也不敢多言。龍兒看得明白,她從自己腰包裡掏出一個銀元寶,讓雀靈塞進張公公手裡,說道:“張公公辛苦,這件事楚兒的確有些功勞,而殺死老虎的終究是二殿下,楚兒不敢獨佔功勞,但若要與二殿下平分賞賜是為不敬,況且楚兒是修道之人,要這些身外之物實在毫無用處,放在她手裡也是白糟蹋了,所以請公公將這些賞賜轉交給二殿下,還請公公代為傳達我的話,此事也不必再問皇上,皇上日理萬機,本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翻來覆去反倒惹人生厭,您說是與不是?”張公公心裡不願意告訴皇上,伴君如伴虎,萬一皇上一個不高興,首先就得拿他開刀,龍兒的話在情在理,算是給他個臺階下他握著大元寶,連聲附和,隨即收起皇上的賞賜,離開了王府。事情只能這麼處理了,雖然慕容楓性子古怪固執,但張公公是個老油子,添油加醋的也定能教他收了。也因為老虎的事情,靈吉獸的威名更盛,大家更相信它是一隻神獸,但如此神獸怎能留在一個王爺的府上呢?因此,十日後,九王府的麻煩來了。

十日後,張公公再次帶著聖旨來到王府,這次張公公讓所有人都跪下接旨,包括王爺和王妃,然後他宣讀了聖旨。聖旨上寫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親弟,有一小女名為子君,有傾國之貌,富七竅之心,智勇雙全,福慧雙修。朕仰承天子之德,願收其為義女,封為公主,取號玲瓏。另封靈吉獸為鎮國神獸,準玲瓏公主同靈吉獸擇吉日入宮,行封賞大禮,入住碧月宮,欽此!這一旨意讓所有人都很震驚,尤其是王妃,當場就昏死過去。

大家手忙腳亂將王妃抬進房間,又派人去請大夫。張公公連忙將王爺拉過一旁,對他說道:“王爺,小郡主自小聰慧可人,皇上和故去太后都很喜歡,如今她更是今非昔比,皇上收她為義女本是榮幸。本朝不論哪位公主,都是以排號為名,只有到婚嫁之時才會賜予封號,皇子也是到封王之時才能賜封號,此事王爺您是知道的,然而小郡主還未入宮,便得了封號,這是莫大的殊榮啊!還有這碧月宮,是當年大公主的寢宮,當年大公主十分受寵,自她走後,碧月宮便一直空置著,皇上如今把碧月宮賜給小郡主,可見皇上有多麼重視小郡主。”此時王妃躺在床上似乎是能聽到一些,迷迷糊糊地哭訴:“為何要奪走我的女兒?”張公公連忙解釋:“王妃此言差矣!皇上本來是要你們將郡主過繼給他的,但他還是決定收小郡主為義女,這樣她實際上還是你們的女兒,皇上還恩准您和王爺可以隨時進宮看她。關鍵是靈吉獸,它是上古神獸,是我默梁國國寶,怎麼能生活在王府裡呢?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皇上也十分為難啊!做臣子的需得為皇上著想,更何況王爺您是皇上的同胞兄弟,你自然不會讓皇上為難的對吧!” 王爺眉頭都快打成了結,沉默了半晌,才朝管家招手,管家會意,從袖兜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銀元,遞給了張公公。王爺也對他說:“公公辛苦,皇上的意思我懂了,婦道人家見識短,你回宮後,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不必說了,這其中的道道,公公比本王在行。”即便張公公是皇上跟前的人,王爺也無需對他太客氣,但九王爺性子向來溫和,剛才這番話有點拿張公公使氣的意思。張公公當然聽得出來,但是做奴才的哪有不受氣的,特別是做皇上的他握著大元寶,連聲附和,隨即收起皇上的賞賜,離開了王府。事情只能這麼處理了,雖然慕容楓性子古怪固執,但張公公是個老油子,添油加醋的也定能教他收了。也因為老虎的事情,靈吉獸的威名更盛,大家更相信它是一隻神獸,但如此神獸怎能留在一個王爺的府上呢?因此,十日後,九王府的麻煩來了。

十日後,張公公再次帶著聖旨來到王府,這次張公公讓所有人都跪下接旨,包括王爺和王妃,然後他宣讀了聖旨。聖旨上寫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親弟,有一小女名為子君,有傾國之貌,富七竅之心,智勇雙全,福慧雙修。朕仰承天子之德,願收其為義女,封為公主,取號玲瓏。另封靈吉獸為鎮國神獸,準玲瓏公主同靈吉獸擇吉日入宮,行封賞大禮,入住碧月宮,欽此!這一旨意讓所有人都很震驚,尤其是王妃,當場就昏死過去。

大家手忙腳亂將王妃抬進房間,又派人去請大夫。張公公連忙將王爺拉過一旁,對他說道:“王爺,小郡主自小聰慧可人,皇上和故去太后都很喜歡,如今她更是今非昔比,皇上收她為義女本是榮幸。本朝不論哪位公主,都是以排號為名,只有到婚嫁之時才會賜予封號,皇子也是到封王之時才能賜封號,此事王爺您是知道的,然而小郡主還未入宮,便得了封號,這是莫大的殊榮啊!還有這碧月宮,是當年大公主的寢宮,當年大公主十分受寵,自她走後,碧月宮便一直空置著,皇上如今把碧月宮賜給小郡主,可見皇上有多麼重視小郡主。”此時王妃躺在床上似乎是能聽到一些,迷迷糊糊地哭訴:“為何要奪走我的女兒?”張公公連忙解釋:“王妃此言差矣!皇上本來是要你們將郡主過繼給他的,但他還是決定收小郡主為義女,這樣她實際上還是你們的女兒,皇上還恩准您和王爺可以隨時進宮看她。關鍵是靈吉獸,它是上古神獸,是我默梁國國寶,怎麼能生活在王府裡呢?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皇上也十分為難啊!做臣子的需得為皇上著想,更何況王爺您是皇上的同胞兄弟,你自然不會讓皇上為難的對吧!” 王爺眉頭都快打成了結,沉默了半晌,才朝管家招手,管家會意,從袖兜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銀元,遞給了張公公。王爺也對他說:“公公辛苦,皇上的意思我懂了,婦道人家見識短,你回宮後,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不必說了,這其中的道道,公公比本王在行。”即便張公公是皇上跟前的人,王爺也無需對他太客氣,但九王爺性子向來溫和,剛才這番話有點拿張公公使氣的意思。張公公當然聽得出來,但是做奴才的哪有不受氣的,特別是做皇上的奴才,表面上風光,其實背地裡不知多少人罵他狗仗人勢。就拿這傳話來說,不論是傳聖旨還是傳口諭,傳的若是好消息,主家歡喜對他也恭敬,若傳的是壞消息,主家不敢對皇上有怨言,只得變著法地甩臉子給他瞧,他願不願意都得忍著,誰叫他只是個奴才呢?皇上養著這些臣,也靠著這些臣,自然不會為一個奴才多做計較。九王爺算是脾氣好的,還給了大銀元,若換做四王爺,恐怕是要指著他的鼻子罵的。他雖然明白慕容子君進宮其實是去做質子的,但皇上做的如此隆重,算是很給面子了,她又有靈吉獸撐腰,張公公豈敢得罪。“王爺請放心,什麼當說什麼不當說,奴才心裡跟明鏡似的,王爺您對皇上忠心耿耿,從無二心,皇上也是明白的。”

張公公走了之後,王妃靠在床上就哭開了,見王爺低著頭不說話,龍兒也不知該怎麼勸。王妃哭著說:“這哪裡是做公主,這分明是去做質子的!”王妃如此傷心不無道理。龍兒從來到這裡開始,就一直很扎眼,光是楚兒的表現,就足以證明,龍兒將來註定不會平凡,再加上靈吉獸的出現,讓皇上不得不重視。皇上賜給她的是光榮,也是壓力,都不過是做樣子給旁人看。因為他忌憚龍兒,忌憚九王爺。“我怕的事情,還是來了。”王爺慢悠悠說道:“我是皇上的親兄弟,但先皇喜歡我多過於他,後來我也見證過他奪得皇位的所有細節。但我曾經救過他的命,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否則即便我是他的親弟弟,他做為皇上,想殺誰有的是藉口。”他抬頭對龍兒說:“在你之前,我們還有一個女兒。”龍兒有些驚訝,但仔細想來,皇上有那麼多孩子,九王爺只有一個女兒的確不太正常。“她叫子琪,在她三歲那年,皇上還只是三王爺。那時候爭奪皇位的戰爭已經在暗中開始了,我們是親兄弟,所以自小感情不錯,但我知道,我但凡有一點異心,他定會毫不猶豫地將我列入敵人的名單。我的性子不適合做皇帝,我也不想做皇帝,但要我選一個人做皇帝,我當然選自己的親哥哥,因為他有可能不殺我。”龍兒和慕容子翎靜靜地聽著九王爺回憶往事,王妃也在小聲啜泣。王爺告訴她們,當年的皇上野心勃勃,膽大,心狠。很多人都忌憚他,暗地裡也結了不少仇。但他四處網羅了不少江湖高手,出門就帶著,旁人近不了身。但那年太后做七十大壽,普天同慶。宮裡但凡做壽,入宮者一律卸下兵器,因為兵器被視為不祥,連宮裡的侍衛都要回避壽星,以免衝撞了壽星。更不能帶許多侍衛,會有謀反之嫌。那麼當年的三王爺手下那些高手自然也不敢帶,於是只帶了三個侍衛去了。而九王爺那天帶著女兒慕容子琪和四個侍衛入了宮。子琪生得白淨,粉嘟嘟的小臉,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靈動,漂亮極了,太后常誇她是美人坯子,加上她活潑好動,又愛笑,太后喜歡得很,特意叮囑九王爺一定要帶子琪來賀壽。能得太后喜愛,是榮幸,王妃本應跟著去的,正逢那幾日她身子不適,月子裡帶出來的畏寒症,怕衝撞了太后,便沒有跟著去。沒想到壽宴結束後,三王爺在回府的路上遭到了伏擊,九王爺得到消息後,吩咐侍衛將子琪送回府,自己去搭救三王爺。

三王爺被二十人圍著,皆是黑衣蒙面,手段毒辣,但所用功夫都相差甚遠,不像是一同訓練的侍衛或殺手。三王爺所帶侍衛,除了一個報信的,另外兩個全部被殺。饒是三王爺功夫好,一人也難敵四手,九王爺的到來,給他帶來很大的幫助。他們從小便一同習武練劍,他們常常自創一些新招式,多年來建立出來的默契,和相互的信任十分重要。他們互相配合,忽而分開,忽而合併,反倒讓黑衣人亂了陣腳。兩位王爺也很快發現了他們的漏洞,他們自成一派,的確來勢兇猛,也正因如此,他們也各有各的短處,而且他們互相併不配合,總是一擁而上,不懂得進退有度,似有搶功之意,兩位王爺利用此破綻,一人主攻,另一人佯攻,戰果顯著。很快對方便只剩八人,這時候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的打法不可行,於是立刻換了方式,將兩位王爺圍住,上下左右齊攻。正當他們酣戰之時,宮裡派人來搭救,人多勢眾,黑衣人很快就不行了,這時三王爺命令要活捉他們。黑衣人相視一眼,他們知道已經無法逃脫,活捉是遲早的事,於是眉頭一皺,眼睛一瞪,悶哼一聲,同時嘴角溢出血來,他們紛紛咬舌自盡了。若他們用手中的劍自刎,或許還可以阻止,咬舌自盡就沒有辦法了,但選擇這種死法需要很大的決心。

人不是死在宮裡的,加上太后過壽,所以要抬到司尹衙門,那裡是專門負責整個柔城的治安。然而司尹大人和督察大人都來了,督察府是專門負責審查監督工作,司尹衙門若是接到大案,要案,待處理好後便要移交給督察府審核。而他們二人一同來是要找九王爺,九王爺知道不妙了,果然他們告訴他慕容子琪被殺害了,還把子琪的屍體帶來了。纖小的身體躺在侍衛懷裡,往日愛笑的臉已然毫無生氣,脖子上有一條長且深的劍痕,鮮血浸溼了她和侍衛的衣服。司尹衙門和督察府都在九王府附近,平日裡他們很機靈,九王府有點什麼事,他們立刻派人來幫忙,當初慕容子君出事時,他們也派人在海邊忙活過。所以九王爺沒有養許多侍衛,這也是他放心把子琪交給四個侍衛的原因,當時他們已經離督察府不遠了。而三王爺又說他並沒有派人去找九王爺,只派人去宮裡搬救兵。九王爺聞言,忙去看那報信的侍衛,果然不是來找他的那個人,那個人消失了。敵人一面派人殺三王爺,一面把九王爺騙走,然後殺了他的女兒,可這是為什麼呢?這時候,侍衛們已經掀開了黑衣人的面紗,都是生面孔,看不出什麼來,但是在領口上發現了一個字,字是灰色的,在黑衣上輕易看不出來,侍衛用手扯開才看清那是個“赫”字。皇族的人脈多,為了區分,手下人會在身上標明各自的出處,比如這個“赫”字代表的自然是九王爺,因為九王爺名喚慕容赫,封號為“崇赫”。而有的人的標記在袖口處,九王爺的標記正是在領口處。看到這一點,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猜測黑衣人是不是九王爺派來的,但是虎毒不食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計劃而傷害自己的女兒,除非他在算計三王爺的同時,自己也被算計了,但他沒有必要將女兒扔在半路,急匆匆來到這裡,而且方才他是否用了全力,旁人不知道,三王爺再清楚不過。他此時緊緊抱著子琪傷心欲絕,泣不成聲,他的痛苦悔恨,大家都看在眼裡,他甚至都顧不得為自己辯解。人不傷心不落淚,失去至親傷心,九王爺的眼淚如決堤的河水,氾濫傾瀉。他責怪自己大意了,如果他不走,敵人沒那麼容易得手,督察府和司尹衙門會被驚動,而他不在,殺四個侍衛和一個孩子就簡單多了,甚至侍衛們都抽不出人手去報信,拼死抵抗也沒來得及等到救援。那麼很明顯,這個“赫”字是用來栽贓嫁禍的,標記不過是個代號,平日裡不會有人注意它,九王爺的手下習慣將字繡在領口,知道的人雖然不多,但旁人若想知道,也並非難事。那麼事情就清晰了,敵人做了兩手準備,他們派人假裝三王爺的人向九王爺報信,倘若九王爺拒絕,那麼這個栽贓就落實了,而三王爺也會寡不敵眾,就算不死也能要了他半條命。若九王爺當真來了,他們就只能殺了他的女兒,親生女兒因三王爺而死,九王爺必然對他心生芥蒂,如此便能令他們兄弟反目,三王爺疑心重,如果九王爺表現出異心,他一定不會手軟。但是三王爺並不愚蠢,他明白有人在利用他的缺點,當下也非常氣惱,立刻命人砍下所有黑衣人的頭顱,懸掛城樓,喝令司尹在短的時間內查明黑衣人的身份,然後命人互送九王爺和子琪的屍體回府,自己則回宮稟報先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