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要刻意追求結果,才更容易堅持下來

懈怠的因,自然結不出成就的果。我們不能越學佛法,越不相信因果,反而覺得凡事都有個什麼竅門捷徑,自己不需努力,求求加持,一切就搞定了。真的沒那麼神奇,佛法不是魔術。——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凡事不要刻意追求結果,才更容易堅持下來

文:根據菩提洲在線課程慧燈法師講釋整理

不少道友修加行的過程非常曲折,尤其磕大頭對於自己的心力和體力都是一項考驗。磕大頭怎麼這麼難,這麼難堅持呢?

因為我們在磕第一個頭時,就想著今天的任務是600個,磕第二個時就想著還有598個,而磕完這600個後,又計算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要磕多少,我們一直專注於結果,並未專心地做這件事。

如果我們過於刻意去追求結果,壓力往往會非常大。甚至有時會與最初做這件事的目的相悖。

由於過於苛求結果,而結果遲遲不來,自然而然就會半途而廢。

正在磕頭時,可一會兒膝蓋疼、一會兒肚子疼、一會兒腰疼,總之,哪兒哪兒都疼;我們可能會說不是自己不想專一,可是因為這一難受就覺得應該休息,之前專一的心就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所以,遇到困難就想動搖退縮,動搖就是不專一,自然會半途而廢。

就像《佛遺教經》中所說: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意思是說我們要把心安住在一處,專注於做這件事情的當下,不刻意追求結果,並在遇到困難時決不動搖。

比如我在唸誦金剛七句時,就好好地念誦金剛七句,一心一意地祈禱蓮花生大士;我在磕頭時,就專注地把每一個頭磕好。

由於我一心一意地修持這個善法,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放棄這個念頭,自然可成辦諸事。

方法一

做計劃表,監督自己,就算無法提起正念去做某事,也依靠自制力去堅持。

你可能會說,寂天菩薩說要“且先成辦彼”,得先把這件事情做完,再開始做下一件事,這挺難的,假如沒辦法做到“精”該怎麼辦呢?

作為凡夫的我們,確實很難時時刻刻提起正知正念,讓自己善始善終地做一件事情,但我們可以藉助外在的力量做一個計劃表監督自己、控制自己,讓自己具有自制力去完成這件善法。

比如,我要修持磕大頭,那我就按自己的時間計算,假如我的時間只夠每天磕100個,那就可以畫3張表,每張表上有365天,我每天磕完100個就打一個勾,這樣3年就把頭磕完了。

這個計劃表能起到監督我們自己的作用。當我們非常疲憊時,就拿出這個表看著自己都已經磕這麼多了,一定會受到鼓舞。當我們想要懈怠時,再拿出表來看一看,後面還有那麼多空格沒填呢,該繼續努力。

所以,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外在的方法來讓自己專一地做一件事,而不至於太過動搖。

方法二

願力非常重要,是我們圓滿修行初中後階段的重要因緣。

之所以半途而廢,可能是願力不夠堅定。

堪布仁波切幾年前朝拜五臺山,看到蓮師像顯現上有些破損,於是發願要去修復。在修復的過程中,光是找專家、制定方案就花了半年時間,來來回回不停地跑。

我們想一想,如果你現在去請一尊佛像,要花半年時間反覆地跟廠家溝通、講工藝、談價錢。不要說半年了,半個月你都不想要了,要麼想換一家,要麼就拉倒、不請了。

可堪布顯現上光是溝通就花了半年時間。之後,為了實施這個計劃,堪布決定先做模型,模型成功後再到現場施工。

堪布說:其間工作人員、發心的師兄們反反覆覆遇到了很多違緣,上山下山跑了無數次,花費了4年時間,才成辦了這件事。

我們想一想,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支持大家走完這一段歷程呢?除了堪布的加持之外,就是願力!

我們修行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如此,在最初發心階段、中間階段、最後快要圓滿的階段,願力都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要勵力地、再再地發願,每天都如是發願,依靠強大的願力,自然能成辦這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