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脆弱程度,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通常我們對令自己恐懼的東西,本能地會去逃避,扭頭便跑,多一眼都不看。對待死亡,我們便是這樣。——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生命的脆弱程度,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文:根據菩提洲在線課程慧覺法師講釋整理

每一個眾生死亡的因緣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比如,從時間上分析,死亡是不確定的。

有誰能知道自己是今年死,明年死還是後年死呢?不知道。又有誰能知道自己是今天死,明天死或者後天死還是一個月或者半年以後死呢?也沒有辦法明確。

所以死亡時間沒有辦法確定,乃至於沒有辦法掌握我們是否會在下一秒鐘死亡,如突發疾病或者出現橫死因緣(比如突然發生地震,住的房屋倒塌了)時,我們可能就會突然死亡。

從地點上分析,死亡的地點也是不確定的。

就人類眾生而言,有的人死在家裡;有的人死在上班的單位上;有可能帶著一家老小很高興地去公園裡玩時,結果死在公園裡了;還有可能在逛商店時死在商店裡……醫院、遊樂場、公交車站等都會出現死亡的情況。

當我們看到任何人死亡的時候,要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警告,都是在提醒我們:自己也有可能會在下一刻死亡,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會死在什麼地方。

所以,在自己有時間、精力的當下,一定要把它利用起來修持正法。

死亡的方式也是不確定的。

比如,有的人坐公交車時,在車上站著就死了;有的人躺在床上就死了;有的人坐在自己的坐墊上正跟別人說話時,話還沒說完就死了;有的人睡著覺,不知不覺就死了;還有的人走著走著就突然暈倒在地,再也救不回來了……

死亡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我們也不能確定自己會以哪種方式死亡。

從因緣上面分析,每個眾生死亡的因緣也不確定。想想這些不確定性,難道它們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嗎?既然有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當下就應該好好地修行善法。

憶念死亡因緣是不確定的,也是修習和憶念善法的方式。

《入菩薩行論》中雲:“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不管我們是否生病,也不管我們滿身的業障現在是否已經懺悔清淨,死神都不會等待我們。與死神沒有任何商量餘地,不會說可以等我把業障懺盡了、家裡的事情處理好了、出家以後再讓我死亡,我們一定要在自己還有精力、能夠修持正法的時候精進修行。

《次第花開》中說:“人生就是這樣,無常是不會因為你年輕、你熱愛生活、你的孩子還沒長大,就不降臨。抓住當下,精進修持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子應該做的。”

我們知道死亡無常、死期未定之後,應該怎麼做呢?此處以非常簡明易懂的教言告訴我們:“抓住當下,精進修持。”怎麼樣抓住當下?就是當下的起心動念要緣著菩提心、出離心,不要放逸自己的身口意,讓身口意都去行持善法,這就是一個真正的佛子應該做的。

身處在紅塵當中,我們偶爾可能也會放逸,此時要有慚愧之心,要知道上師三寶恆時都會以智慧的眼、慈悲的心來關照我們,此時要馬上把自己的心念抓回來轉向佛法,這樣的話,也是非常好的修行人。

我們如果去觀察,會發現在各種各樣的因緣當中,生的因緣很少,死緣就很多了。死緣隨時隨地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並且最關鍵的是,不會觀待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了知這一點以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好像是一種打擊。

但是我們觀修死緣無定,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對生活生起非常悲觀的心,學習佛法並不是要帶來這樣的心態。我們要通過佛法的學習,了知無常必定會到來。既然無常必定會到來,就不如提前為死亡做好準備,這是很好的一種修行心態。

一個人有足夠的飲食、衣物、醫藥、住房等基本生存條件和生存環境,就可以生存下去。如果一個修學佛法的人有知足少欲的心,也能夠過上非常安樂的生活。

我們的生命非常脆弱,令我們死亡的因緣又非常多。所以,在各種各樣死緣的包圍之下,我們現在還能夠活著,尤其是還能夠修持善法,內心應該生起非常強烈的歡喜之心,要在歡喜心的推動之下精進修行善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