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為什麼有些像繪畫一樣,越逼真越不受歡迎?

藍鯨並蒂蓮


我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個人看法:

1. 時代背景不同

(2020野生動物拍攝大賽金獎作品《浮冰上的海豹》這是攝影界第一次把無人機拍攝作品列為獲獎作品)

攝影作品已經從以前的膠片時代過渡為數碼攝影時代,數碼攝影時代有很多的後期,是影像美化的需求,提高影像效果的重要手法,大量的運用到虛化背景和虛化景物的拍攝手法。過去攝影基本上都是新聞攝影、紀實攝影等,這些儘可能靠前期的拍攝技術去突出所表達的內容,過度後期反而失去意義或者違反有關規則一是看拍攝的內容,我們看到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在報紙和雜誌上的,遠離大眾生活。而現代的照片新聞攝影、紀實攝影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攝影已經是在每個人的手機裡、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裡。甚至很多新的拍攝工具、拍攝技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 攝影技巧的需求

在攝影創作中,虛實對比是攝影者較為喜歡的一種手法。虛與實代表了畫面中景物的清晰與模糊。虛實也可以指景深的大小。景深越大,畫面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畫面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小。利用虛實效果的對比,可以很好地表現畫面的空間感和立體感,突出畫面主體,讓影像的層次更為豐富。

3. 帶有時尚動感的內容需要

這裡所說的動感指的是運動攝影中的一種常用拍攝方式——追隨攝影。

追隨攝影指的是把正在運動中的主體,運用特殊的拍攝方式記錄下來,最終的畫面效果是現場環境模糊,而主體清晰。這樣的手法讓畫面動感十足,卻不會影響主體的清晰程度。

4. 攝影師自己的創意需求

攝影師增強畫面模糊的藝術氣息的空間感。由於畫面中既存在較少清晰的主體區域,又包含完美的大部分虛化場景,所以這樣的對比效果可以讓整個畫面的空間感藝術氣息十分強烈。


Ri妮婭品藝術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和繪畫非常逼真,只要不做後期修飾,應該受到大家歡迎。

下面,我根據自己學習到的“攝影和繪畫如何相互結合 ”理論,結合自己平時拍攝的照片,與大家探討和分享。

攝影本來就是一門藝術,發展到今天,攝影沒有丟失自身的特點,也沒有被繪畫同化,更相反成為了藝術發展的主要力量。

在當前的各種藝術形式不斷髮展和新的藝術形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攝影愛好者應該把攝影和繪畫藝術進行相互融合。

準確把攝影和繪畫的融合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有些照片融合了繪畫的藝術結構,但其本質仍舊是照片,是具備了攝影藝術獨特美感的照片,在光感的營造上運用了攝影知識、攝影者的洞察力;有些繪畫結合了攝影的風格與手法,但它依舊是繪畫,這類繪畫作品追求的是極高的擬真度,使整個畫面的風格更加的柔和,讓人因為他結合了攝影的特點,而把它當成攝影作品看待。

隨著不同藝術形式的快速增加,特別是攝影和繪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兩者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的和諧而不斷的融合。所以,攝影和繪畫相互結合成為影畫的創作趨勢。

以上本人攝影照片與繪畫的相同點和區別讓大家參考,不到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奚家醉美


攝影的逼真及價值不要簡單與繪畫並論!

回答題主的問題,要從逼真、藝術類型、標準和價值四個概念開始。

以攝影、油畫、國畫為例。有價值的東西才受人歡迎,受大多數人歡迎的東西才有真正的價值,這應該是人所共識的!那這裡邊肯定就包含兩個關於標準的概念,即藝術標準和價值標準。不同的藝術類型,其藝術標準肯定不同,但其價值標準是趁同的。弄清這點,題主的問題就好回答了。

攝影,是對對象原形還原最逼真的,這功勞歸於相機的科技含量而不是藝術,可以說這裡根本就沒有藝術創作的艱辛勞動,按馬克思理論說它沒有什麼勞動價值和價值,它的逼真自然也就不很受歡迎。但說越逼真越不受歡迎不完全準確,把它放在藝術領域考量這個結論可以成立。

至於畫畫,就另當別論了。以油畫的寫實畫派為例,它的目標是真實再現描寫對象,藝術標準也是越逼真越好,因為它以逼真為最重要目標和藝術標準,而這又需要畫家投入巨大的努力和勞動,自然就有巨大的價值。冷軍等國內外超寫實畫家畫作的價值就足以說明。就算國畫這種表現藝術(非再現藝術),雖不求形似卻非常強神似,神似不也是有”逼真”的藝術標準和要求嗎?要做到“神似”的逼真,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

作品受不受歡迎,要和藝術類型、標準以及價值等因素值聯繫在一起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