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驁如李敖,為何推崇溫文爾雅的胡適?

李敖是個狂放不羈的人,他曾這樣評價自己:“五百年來中國白話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其桀驁可見一斑。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李敖一生中,對白話文倡導者、新文化運動領袖的胡適卻是極為尊敬和推崇。

李敖在《播種者胡適》一書中這樣評價胡適:“四十年來,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間,沒有迷茫、沒有轉變、沒有‘最後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以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可謂是評價極高了。更有甚者,回北大的時候他還特意準備給胡適捐贈銅像。

桀驁如李敖,為何推崇溫文爾雅的胡適?

胡適和李敖

一個表現的自負狂傲,一個溫文爾雅,性格與處事風格截然迥異。為何李敖會對胡適反而極為推崇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學生時代(初中開始)的時候,李敖就開始接觸胡適的作品,深受其思想的薰陶。他不但蒐集閱讀了大量胡適的著作,還在十七歲的時候給胡適寫過兩千字的長信。一個青年人,接觸到新鮮而又有深度的大家作品,受其影響也就順理成章了。以至於後來胡適接見李敖的時候說他“比胡適之還了解胡適之”。

桀驁如李敖,為何推崇溫文爾雅的胡適?

李敖

二人的自由思想一脈相承,都有偉大的人格。拋卻性格上的差異,他們對自己的所追求的信念,不論是學術文章上的,還是思想主義上的,都一以貫之,身體力行。

胡適信奉“自由主義”,李敖也為了自由與時代抗爭,他們都注重“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胡適為了自由領導了“新文化運動”,鼓吹白話文。李敖曾因言論不自由而被封殺,甚而至於鋃鐺入獄。

偉大的人格都是相似的,他們都以獨立的思考,廣博的見聞踐行自我。或許李敖對歷史文化的影響力不及胡適,但這也是時代環境不同的原因。

桀驁如李敖,為何推崇溫文爾雅的胡適?

胡適(青年時期)

李敖率真、不拘一格,也喜歡胡適的“真”,就像李敖自己在專訪中談到的,“很難得有這樣的好人,知識分子頭腦不錯的一個”,“這就是胡適,別人不敢講的時候,他敢講真話,講得很溫和”。

作為近代中國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適的影響力至今不衰。書中對演講稿的輯錄,在時間的跨度上,從胡適的青年時代直至其晚年,而內容題材上,則橫跨了文化、民生、修身、歷史、教育、社會改革,甚至婦女地位等諸多領域,既保證了內容上的豐富,又大大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這些演講大都十分淺顯易懂,且充滿睿智和風趣。在書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一個侃侃而談的智者,又可以體會到胡適對於家國的熱愛和思考,對於民主和自由的守護和堅持。

李敖要做桀驁勇猛“戰士”,用文章嬉笑怒罵一切看不慣的,胡適是廣博包容的“學者”,用學識和思想溫和的改良著看不慣的。時代不同,境遇不同,所呈現出來的氣象自然不同。

胡適對李敖,欣賞他的才情,並一直報以對青年人鼓勵的姿態。而李敖對胡適,有著對師長的尊崇敬佩。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毫無疑問對李敖有很深的影響。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給朋友,本文原載於讀與居,轉載請註明,你的支持是最好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