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市發展遊品牌建設 探索“旅遊+”融合發展模式

中新網山東新聞11月22日電(記者 梁犇)近年來,鄒平市積極探索旅遊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打造“範公故里·山水鄒平”旅遊品牌。截至目前,鄒平市有4A級景區1處、3A級景區5處、2A級景區3處,省級旅遊強鎮4個、旅遊特色村13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3個、精品採摘園7個,旅行社22家(其中3A級旅行社3家),星級賓館6家、星級餐館5家,星級農家樂7家,碼頭鎮被評為“鄉村旅遊示範鎮”、邵家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鄒平市通過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鶴伴山、櫻花山、醴泉範公文化產業園等重點旅遊項目在營銷、服務、基礎配套設施等方面均有了較大幅度提升。鶴伴山景區佔地7200畝,1992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魯中生態明珠”;2012年,鶴伴山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山東最美森林景區。櫻花山景區佔地3600畝,近年來新建天池和觀景亭、環境教育基地、晚櫻林和櫻花文化展覽館等,每年4月份舉辦櫻花節,觀光遊覽遊客絡繹不絕,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醴泉範公文化產業園完成了雕窩峪風景區的修繕及薰衣草莊園的擴建工程,修建了山頂觀光道路,綠化、美化、亮化醴泉寺至雕窩峪環山路,正在建設特色景觀園林和農業採摘園。

在基礎設施方面,鄒平市與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文明城市相結合,投資十多億元對市區主要街道實施硬化、綠化、亮化和美化改造,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景觀更加亮麗。投資2000萬元建設市區至南部山區的旅遊公路;投資400餘萬元加強旅遊公廁、景區標識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高標準改造和新建旅遊景區公廁和城市廁所。高標準推進“廁所革命”,完成旅遊景區、旅遊娛樂場所、城市商業街、加油站、商超等新建改建廁所90餘處。城區增設旅遊交通標識牌、旅遊地圖牌80餘塊,建設了黛溪河、禾和溼地公園等濱水綠道,抓好遊客集散中心建設,設立了諮詢電話和諮詢臺,進一步完善了城市旅遊和休閒功能。

同時,鄒平市順應全省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將旅遊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推動“旅遊+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建設發展碼頭——臺子黃河體驗區,黛溪——黃山環城遊憩區等鄉村旅遊片區,通過拓展觀光采摘、休閒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功能,提升一批特色旅遊鄉鎮、村,共創建西董街道等4個旅遊強鄉鎮,黛溪街道張高村等13個旅遊特色村,碼頭頂呱呱甜瓜採摘園等13個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臺子尚志無花果採摘園等7個精品採摘園,西董雲鶴居等7個星級農家樂。

為強化宣傳推介,全面開拓客源市場,鄒平市連續多年到濟南、淄博、東營、濰坊等地召開現場推介會,今年在濟南旅遊推介會上還增設了旅遊商品展示環節。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舉辦的交易會、博覽會和聯合推介會,與省內外旅遊城市加強溝通,引進山東旅遊協會、自駕遊協會及東營媒體等到鄒平景區採風推介,挖掘更大的客源潛力。通過在《大眾日報》《中國旅遊報》等媒體以及高速路廣告牌、戶外大屏、車體廣告等媒介,全面展示旅遊品牌形象。設計推出旅遊形象標識,建立了鄒平旅遊微信、微博、頭條號等新媒體宣傳渠道。

另外,鄒平市率先成功組建鄒平旅遊聯盟,首批聯盟單位包括16個鎮街的鄉村旅遊點、景區、農家樂、星級飯店、旅行社等115家單位,聯合發行鶴伴山、醴泉寺、範公祠景區通票,由原來55元降為30元,用遊鶴伴山的錢可遊3個景點,有效提升了景區的人氣,同時推出山嶽、工業、名人、黃河風情專項線路和4條精品線路。碼頭鎮、黃山街道、臺子鎮、孫鎮、長山鎮、西董街道分別舉辦甜瓜旅遊採摘節、水杏採摘節、無花果採摘季、黃河蜜梨採摘節、綠雕展覽暨燈光藝術節、帳篷節等活動。

下一步,鄒平市將引導有條件的鎮街結合產業特色,找準自身定位,打造特色小鎮和旅遊強鎮。壯大旅遊裝備製造業,結合鄒平市鋁產業等發展優勢,推進“鋁旅融合”,引導重點企業參與郵輪遊艇、房車、木屋、小飛機、遊樂設施、垂釣釣具、戶外休閒、休閒體育裝備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推進旅遊+文化、體育、休閒、健康等高度融合發展,將自行車騎行、釣魚等賽事與旅遊結合,將民營博物館、戲曲、民俗等搬進景區,提高景區的文化品牌與參與性。(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