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牛至油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試驗研究

子宮內膜炎是發生在奶牛子宮內膜的黏液性或膿性炎症,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子宮內膜炎。奶牛子宮內膜炎影響卵子的受精和胚胎的發育,是導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佔不孕奶牛的60%~80%。奶牛子宮內膜炎不僅嚴重影響奶牛的繁育性能和產奶量,還可引發乳房炎等其他疾病,給奶牛養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採用抗生素類藥物防治奶牛子宮內膜炎雖然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易造成耐藥性,而且大劑量使用會形成“抗生素奶”,危害人體健康。牛至油是從自然界植物“牛至”中提取的一種揮發油,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能改善機體的免疫機能,提高動物抗病能力,同時抗藥性低、殘留量與不良反應小,克服了抗生素類藥物的缺點。“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組研製了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新藥——複方牛至油製劑,並進行了臨床防治試驗。

1 試驗設計及方法

於2014年3—12月份選取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某奶牛場患臨床型子宮內膜炎的奶牛70頭,試驗前奶牛均未給予任何藥物。對試驗奶牛逐一進行臨床檢查,包括體溫、脈搏、呼吸及營養狀況等,並對其胎次、病程和治療次數進行統計。將奶牛隨機分為5組,每組14頭,1~5組分別為高劑量組、中劑量組、低劑量組、對照1組、對照2組。

將藥液溫浴至接近體溫,通過直腸把握法用輸精器將藥液注入奶牛子宮。1組注入複方牛至油原液100 mL,2組注入複方牛至油5倍稀釋液100 mL,3組注入複方牛至油10倍稀釋液100 mL,4組注入青鏈黴素溶液100 mL,5組注入醋酸洗必泰溶液100 mL,隔天1次,3次為1個療程,給藥3次未治癒者改用其他藥物治療。

於最後1次用藥後第10天依據療效判定標準進行療效判定。

治癒:陰門無黏性或膿性分泌物排出,用開腟器打開陰道檢查陰道、子宮頸口處均無炎性分泌物,非發情時子宮頸口關閉,呈粉紅色(無充血);直腸檢查子宮的收縮、大小及質地恢復正常;停止治療後30 d內恢復正常發情,且黏液正常,各項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可進行人工授精。

顯效:陰門無黏性或膿性分泌物排出,用開腟器打開陰道檢查陰道、子宮頸口處均無炎性分泌物,非發情時子宮頸口關閉,呈粉紅色(無充血);直腸檢查子宮的收縮、大小及質地基本恢復正常;停止治療後30 d內未恢復正常發情,或雖然恢復發情但黏液仍不正常(混有膿絮、不夠清亮、韌性差),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接近正常,不能進行人工授精。

有效:臨床症狀明顯改善,陰門仍有炎性分泌物排出,但排出量明顯減少,且膿性分泌物比例降低。用開腟器打開陰道檢查陰道、子宮頸口仍可見少量炎性分泌物,非發情時子宮頸口仍開張且充血;直腸檢查子宮的收縮反應增加,子宮體和子宮角變小,質地改善,實驗室檢查大多數指標接近正常。

無效:各項檢查及臨床症狀未見好轉或有所加重,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無明顯變化。

2 結果與分析

見表1。

表1 患臨床型子宮內膜炎奶牛臨床治療效果

複方牛至油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試驗研究

注:治癒率欄同列數據肩標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由表1可見,1組、2組奶牛子宮內膜炎治癒率顯著高於3~5組(P<0.05),1組和2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與結論

牛至油是從天然植物“牛至”中提取的一種揮發性香精油。牛至油中的香芹酚等酚類化合物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能迅速穿透病原微生物的細胞膜,改變其結構,破壞其正常代謝機能,並能有效阻止線粒體內的呼吸氧化過程,使病原微生物喪失能量而死亡,具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功能,並且不會產生耐藥性,曾被取名為“植物抗生素”“綠色抗生素”。據報道,牛至油對8種革蘭氏陰性菌具有高度活性,即使在稀釋 4 000~5 000 倍時仍可顯著抑制菌株的生長。醋酸洗必泰又名醋酸氯已定,由對氯苯胺經重氮化—縮合—消除脫氮-縮合-中和成鹽製得,是一種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為動物性食品允許使用,但不需要制定殘留限量的藥物。複方牛至油是利用納米技術,將牛至油和醋酸洗必泰兩種藥物進行復方研製,是無抗、無殘留的綠色藥物。通過臨床藥效研究發現,該藥物能有效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作者 | 張文娟 熊忙利 王金虎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來 源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年03月下第123-124頁,文章原題目:《複方牛至油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試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