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財富分配

房價去槓桿的實質就是財富的再分配。可惜二次分配再怎麼努力也解決不了一次分配的巨大差距。

思維決定財富分配

很多人常識性的認為富人和中產擁有巨大的資本,自然可以在維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情況下保持自身債務穩定性和高儲蓄率,但其實現在的中國財富問題是窮人不欠債,富人和中產欠債,窮人把錢借給富人和中產消費。我們在銀行乃至貨幣基金、餘額寶上面的微末存款最終都會被銀行以極低的貸款利率放貸出去,用作富人及中產的投資,為中國的GDP增加貢獻。

看官別不信,覺得不可思議。負債並不是只有直接的個人信用收入貸款,比如各類地方債城投債企業債等等都是打包“窮人”的稅收、消費做抵押,償還實際也是靠“窮人”來償還,中國借貸和稅收一樣,多數都屬於間接性行為。

思維決定財富分配

中國的債務問題還有一個特點,幾乎全都是內債,外債只佔GDP的15%,而內債佔GDP的250%。內部債務問題其實是分配問題。比如說房價,大部分三線城市的人去北上廣打工,可是時機、運氣不好,買房撞在這個風口浪尖上,白白多付了上百萬,後半輩子就扔在這個上面了,可這樣的代價,換來的是開發商與本地土著花天酒地,那真是……………

以國外舉例的話加拿大很多華人去得比較晚,好地方都被本地人佔了,他們住得離市區比較遠,但是華人喜歡抱團,大家住在一塊,而且華人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而且小孩又特別爭氣,所以一考試就會考出好成績,很快當地就變成了學區房,然後開始漲價。便宜的都是當地早一步開始佔位的開發商與當地土著,這些人員將憑此逐步進入中產乃至以上階級。

有自制力的人會抑制盲目消費,可如果要求大家都自制、抑制消費不就與消費創新產品產生矛盾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