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家電雙飛!哪個才是真強?

汽車家電雙飛!哪個才是真強?

今天沒有成功的經驗,只有失敗的反思,和各位分享一下:

事情是這樣子的,大盤上午衝的很猛,盤中量化趨勢一度轉多,我很高興,但還沒有喪失理智,決定要麼明天擼,要麼尾盤確認趨勢轉多擼,在直播中也說了這個觀點。

午評也是這麼說的,如果大盤的量化趨勢確認轉多要敢買,你們應該能感受到我當時那股興奮勁兒。

然後,下午兩點,我加了兩成倉。

加倉的理由是大盤的量化趨勢轉多,倉位上限提高到七成,因此把倉位從四成加到了六成。

問題就出在這。

大盤的量化趨勢需要收盤確認才行,盤中暫時的多空轉換沒有意義,我沒等到收盤,盤中看著差不多穩住就擼進去了,犯了主觀錯誤,下次一定記住。

加進去的倉位現在微套,嚴格按照止盈止損策略決定是否離場,買的操作錯了,賣的操作不能再犯錯。

炒股是反人性的,要在最衝動的時候學會剋制,最恐懼的時候充分貪婪,太踏馬難了,雖然我有明確的交易系統限制,依然沒能抵擋住誘惑。

在承認錯誤方面我是個很積極的人,不會像某些大V明知錯了也要找一堆理由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大多是因為面子掛不住,在公眾面前苦心營造了高手的形象,絕不允許自己犯錯,這種人的特點是文筆好,能狡辯,說法總比做法多,廢話總比計劃多,如果遇見,離遠點。

倫哥就是個財經小咖,觀眾只有你們這些鐵粉,所以錯了就果斷認,反正都是自己人,沒什麼大不了的,我相信每次錯誤都是讓自己更加強大的階梯。

盤後有人跟我聊天,說倫哥你太謹慎了,上週大盤跌破2449點的時候就應該買,今天衝高應該賣。

這個觀點放到現在看肯定沒毛病,但我們身在其中,誰都沒有上帝視角。

上週五創新低的時候確實應該買,當時我也給出了買的理由,只不過我已經四成倉,沒有加倉空間了,今天加倉完全是一時衝動出手快了,不應該混在一起談,操作雖然失誤,但事兒必須捋清楚。

大盤衝高回落的原因有兩個。

消息面上,接近央行的人士否認了央行準備買股票ETF的傳聞,這消息剛出的時候有人在直播間問我,我當時就覺得很假,全世界都沒有央行直接買股票ETF的先例。

仔細想想,央行為什麼要涉足股票二級市場,賺錢?它本身就是印錢的,一個印錢的去賺錢,就像種菜的去買菜,簡直太山炮了。

雖然我沒信,但市場明顯信了,這是上午大盤漲的重要原因,下午闢謠了,於是怎麼漲起來就怎麼跌下去。

技術面上,主要是受60日線的影響,從去年年初開始,這條線就成了壓制大盤反彈的天塹,到現在已經給多頭形成了心理障礙,當大盤靠近這條線,有資金提前跑路造成了下午的回落。

汽車家電雙飛!哪個才是真強?

大盤之前幾次都是反彈到60日線才拐頭向下,現在的位置更低,多頭的底氣應該更足,不至於離這麼遠就認慫了,有可能明後天會再衝一下60日線。

盤中熱點是家電和汽車,發改委明確表示今年要出臺促進家電和汽車消費的政策,這已經是喂餅型利好,村長到李寡婦家說今年我組織幾個大漢幫你種地,李寡婦怕是樂的鼻涕泡兒都出來了。

雖然都是利好政策,但家電和汽車的關注點不一樣。

家電是典型的防禦性加白馬,再窮也要買電視看新聞聯播,所以一直以來業績很穩定,我們只關心它的估值就可以,低估的時候進,高估的時候出,很好做。

現在家電的市盈率只有11.3倍,2000年到現在的最低值是10.5倍,基本接近歷史低點,趁著政策東風可以做一波中線,選股方向以大龍頭和細分龍頭為主,跟屁的別買。

汽車家電雙飛!哪個才是真強?

汽車面對的不確定性比較多,除了經濟週期的因素外,國產車的位置也很尷尬,窮人不買車,富人買進口車,國產車夾在中間很難受,雖然有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但未必對國產車帶來多大利好。

而且,中美本輪談判已經結束,雙方都說很順利,這就看怎麼理解了,美方的一個重要訴求是降低我們進口汽車的關稅,如果協議上真有這條,對國產車的衝擊會非常大,過去這些年在高額關稅的保護下國產車都幹不過國外車,如果全面放開,國產車豈不就剩下東風小康V27這部分市場了。

拋開愛國情緒不談,我問你,歐美、日韓、港臺、國產這四個選項,你喜歡哪個?

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汽車板塊唯一有空間的只有新能源汽車,這塊兒管理層會把關稅卡的很嚴,而且今天同樣有喂餅型利好政策,我們在汽車市場已經屬於後來者,新能源汽車是個絕佳的彎道超車機會。

管理層往哪想你往哪買就對了。

就醬!債見!

——————————————————

如果你喜歡我的觀點,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

第一時間收到我的覆盤策略,未來還有更多粉絲專屬乾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