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導讀:今天,愛的話語鋪天蓋地,氾濫不已,其中絕大部分可以被歸到下面四大類當中:浪漫主義;契約主義;懷疑主義和實用主義。猛一聽,這四個詞可能會讓你覺得有點難懂。

其實呢,這四種愛的話語,大家都不應該陌生,下面我就分別來說一說。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①浪漫主義

先說一說浪漫主義的愛,這應該是你最熟悉的,也是對大眾影響力最大的一種愛的話語。這種愛,是美妙和喜悅的。尤其是,兩個人最初相見時的那種美妙感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感受和體驗。

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從詩歌到小說,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愛情,而現在的影視作品當中,更是放眼皆是。在今天,說到愛情,人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恐怕首先還是浪漫主義的愛情。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②契約主義

排在第二的,是契約主義的愛,這種觀點認為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契約。這種對愛情的理解,也是相當有市場的。你肯定也聽過有人這樣勸你,不要被浪漫衝昏頭,最初的心跳往往是靠不住的,愛情必須通過契約才能夠形成穩固的關係。對愛情的這種理解,也可以說是商業邏輯的變體,因為它承認愛情真實的基礎是利益互換。

比如我們會說“門當戶對”,這種觀念很長時間以來,都被認為是愛情可以持久下去的基礎。今天各種婚戀網站,更是赤裸裸地把收入水平、有房有車作為篩選的條件。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③懷疑主義

第三,是懷疑主義的愛。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種論調:愛情十有八九不成“正果”,甚至帶來傷痛。高比例的失敗,讓很多經歷者懷疑愛情,覺得愛情很不靠譜,甚至覺得愛情是幻象,是深奧而虛幻的詭計,僅僅是為了保證物種的延續。

對愛情的懷疑主義理解,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愛只能是性愛,因為性才是實在的、可捕捉的。2007年李安的電影《色·戒》對張愛玲原著的改編,就是基於對愛情的這種理解。在電影裡,你會發現對於主角而言,只有通過身體反覆“確認”的愛情,才是真實可感的。

李安在電影上映後的一個採訪中說道:“在影片裡,王佳芝演戲動了真情,這就是著了色相。”可見,對於李安來說,“色”和“真情”是同一個東西。正是基於這一理解,電影《色·戒》以極度出位的方式,對性愛做了赤裸裸的視覺表達;相反,在張愛玲原著當中性的描寫極其稀少,只是一筆帶過。可以說,對愛情的這種懷疑主義觀點,在今天其實越來越氾濫。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④實用主義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實用主義的愛。這種愛情觀認為,浪漫主義所宣稱的那種愛情,是一種沒有用處的冒險。最實際有效的,是溫情脈脈地建立配偶關係。在避免激情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愛情中的各個方面。這種闡釋並沒有走到任何一個極端,比如強調性愛或利益,而是把各種因素都包含在裡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許多人實際上都是在用這種實用的態度來對待愛情,也就是愛情沒那麼浪漫,也沒那麼勢利,或是色慾燻心。愛情只是生活中的一塊,甚至只是一小塊,能夠比較經濟有效地處理它就可以了。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總結:希望你能找到你“命中註定”的另一半,雖然,我們確定我們的那一半,現在正與他人合成“圓”。

解構:愛的四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