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海战(中国称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英文:Battle of the Xisha Islands

),是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一部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的反击作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自1956年起南越持续占领中国西沙珊瑚岛(对甘泉岛等则一度占据又撤走)。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划入版图。1974年1月南越派出何文锷舰队北上,1月17日再次占领甘泉岛和金银岛,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攻击中国巡逻舰艇。中国增加巡逻舰艇进行反击,在总参谋部作战室设立六人领导组,由邓小平(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和叶剑英(军委副主席)具体负责,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执行作战方案。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海战第一阶段:1974年1月19日,在永乐环礁巡逻的4艘中国小型舰艇与南越4艘美式大型舰船对抗周旋多时,最后越军开炮、海战爆发,激战关头中国2艘支援舰赶来参战。海战击沉南越护卫舰1艘,击伤南越驱逐舰3艘,其后越舰逃跑。

海战第二阶段:邓小平提议乘胜收复三岛 ,电令许世友20日开展夺岛之战 ,一举解决了1956年起南越对西沙岛屿的侵占。

西沙海战两天的战斗,总共毙伤南越官兵100余人,俘敌48人 。

重大意义:中国在南海西沙群岛区域驱逐了南越势力,从此牢牢控制了永乐群岛核心区,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中建岛和华光礁、浪花礁等)及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战争背景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历史沿革

位于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南方当局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 。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作战准备

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在西沙海域不断地驱赶和抓捕中国渔民,企图占领岛屿。中国使用了边防斗争中一贯的策略,派出武装的渔民坚持在永乐群岛从事传统的渔业生产、登岛避风,与南越军队针锋相对。1973年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 [6] 。

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战略重点是在北方防范苏联,因此对南海舰队的建设投入很少。该舰队原有的四艘千吨级护卫舰全部失修,无法出海作战。只有几艘百吨级护卫艇、猎潜艇和扫雷艇,能勉强驶到距海南岛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群岛海域。当时解放军航空兵的主力歼-6战斗机的航程很短,到达西沙海域留空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空中打击和掩护能力均很差。

因此,面对南越政权海军(获得了美军1973年离开西贡时的几个美式军舰),中国海军在西沙海域与南越对抗,装备上还处于劣势 。

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 。

1974年1月15日,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指派南越海军的16号驱逐舰“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环礁海域,并于13点50分,向中国渔民的捕捞作业基地甘泉岛炮击10发 [9] 。南越海军还企图登上

当时在永乐环礁从事捕鱼生产的广东白马井水产公司南渔402、407号渔轮,无理要求中国渔轮离开西沙海域,中国渔工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74年1月17日、南越武装部队侵占金银岛、甘泉岛,并在侵入甘泉岛后强行取下中国国旗。

1974年1月18日,南越当局以两艘舰艇于羚羊礁北侧撞毁中方407号渔轮驾驶台 [10-11] 。(视频:《战场》系列1974西沙海战下 [2] )

战争过程

海战简介

1974年1月中旬,面对南越当局的入侵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281艇官兵战前合影

军事行动,1月17日深夜,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打电话给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李力,询问有关西沙的细节,说西沙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这个问题很大,需请示毛泽东主席定。1月18日20点,周恩来召开作战会议,总的方针是:后发制人,政治上争取主动,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已经到达西沙的魏鸣森在艇上召集紧急战备会议,转入战时状态 [3] 。

1月17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38002部队由副部队长魏鸣森等人员组成海上指挥所,率38141部队271、274号艇进抵西沙永兴岛,与此同时,38001部队的396、389号舰和281、282号艇,也相继到达西沙海域集结待命 。

1月18日,南越增派5号驱逐舰和10号护卫舰入侵永乐群岛海区并撞坏在该海区作业的南海水产公司407号渔轮。至此,南越当局集结于永乐海区的军舰达4艘,另外还有驱逐舰、护卫舰各1艘也正在向西沙入侵 。

1月19日晨,南越海军10、16号舰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巡逻舰艇接近;4、5号舰由金银岛以南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同时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率53612部队某侦察队和54447部队3个连,乘38002部队639、653、232等3个编队和舰艇,分3个梯次从榆林港向西沙永乐群岛开进,由海南军区司令员江雪山和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罗文华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西沙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西沙自卫反击作战 [11] 。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对峙,形成分割南越舰艇的态势。7时40分和49分,南越4、5号舰先后以40余人,强登琛航、广金两岛,当即被中国守岛民兵在海军舰艇编队支援下击退。10时22分,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近战歼敌,集中火力猛烈还击。与此同时,增援的281、282号艇由永兴岛向永乐战区急进,于12时12分加入战斗。经4个多小时激战,南越10号舰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19日海战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遵照上级指示,为输送、掩护陆军分队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并准备打击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舰艇,迅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1月20日8时以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9时35分,步兵分队由海军舰艇和渔轮输送并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至13时45分收复三岛,全歼了登岛的南越军队。

两个阶段

西沙海战两个阶段: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时任军委副主席邓小平

第一阶段:被动防御和险胜

1、战前态势:1974年1月17日南越何文锷舰队占领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核心区永乐环礁里的甘泉岛和金银岛,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攻击中国巡逻舰。于是中国增加巡逻舰进行对抗。

1月19日一大早,四艘南越军舰分左右两群又来了。5点40分,周恩来再次给总参作战部打电话,看来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近期有打起来的可能,原计划调动的兵力不一定来得及了。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叶剑英、邓小平负责,代表党中央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

2、海战爆发:1974年1月19日,在永乐环礁海域,在巡逻防卫的4艘中国小型舰艇与南越4艘美式大型舰艇对抗周旋多时,最后越军何文锷舰队开炮射击、海战爆发。军力对比:南越4艘军舰总吨位6000吨左右,火炮约50门;中国也是4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少,口径也小,但好处是机动灵活,另外,激战关头,中国南海舰队两个支援舰恰好在远方出现而来(281编队经过两天一夜的航行,抄近道闯过有名的风浪险区七洲洋增援),海战中摔断了一条腿的越军指挥长何文锷大校本来就信心不足了,这时看到中国援军来了,赶紧逃跑(其后来的自传说当时误以为是中国的导弹驱逐舰来了) 。

第二阶段:夺回被占岛屿

中国指挥原来没想到拥有美式装备的南越海军会如此快地失败(也不知道附近的美国第七舰队舰艇的态度反应,19日南越海军失败后求助过但没帮他们,没加入攻击 [2] ),自然也没规划夺岛。但是指挥反击战的邓小平紧紧抓住19日险胜出现的有利时机,提议乘胜收复三岛 [2] ,一举解决了1956年起南越西贡政权对西沙岛屿的侵占。

时任海战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时任海军副司令的孔照年介绍邓小平起了特别作用:上海电视台录制的上海纪实频道节目《1974西沙之战(上下集)》(下集)倒数第三分钟时孔照年讲述:当时大家没去想收回三岛问题,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继续扩大战果,收复被南越侵略军非法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于是集中力量,于20日开战、一举收回了西沙永乐三岛 [2] 。(后来世人评论:1974年没有邓小平的临时要求就没有西沙海战第二阶段即收复失岛战役的发生,1988年没有陈伟文的不吃亏个性就没有南沙海战的发生)

19日14点,总参作战部收到前线战报,叶剑英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他兴奋地拿起电话向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祝贺。邓小平轻轻捻灭手中的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离开作战值班室前,邓小平给广州军区发电报,定下指挥西沙海战的最后一个决心: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继续扩大战果,收复被南越侵略军非法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岛 [3] [19] 。

海战详情

1974年1月18日晚9时许,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勤务团截获了极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281艇抵达西沙海域

为重要的情报”,是刚刚破译的一份“关于南越总统阮文绍对其西沙军舰下达命令的电报”,译文是:

“总统阮文绍复电海上旗舰陈平重号”

命令你们“收复越南领土琛航岛”方针:

——“采取温和路线”

——“如中共开火,要立即还击消灭他们”。

——“10号、16号负责跟踪中共苏式护卫舰(原电文如此),4号、5号支援BH分队登陆,消灭渔船和小船”;

——“行动时间定在19日6时25分” 。

南海舰队立即将此电文上报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司令部 。

收到有关电报中央军委经毛泽东同意,由周恩来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既要寸土必争,又要后发制人。"中央还决定,由主持军委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叶剑英牵头,由他和(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由叶剑英、邓小平具体负责,到总参部作战室直接指挥西沙海战 [21] 。另外,总参副总长向仲华、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也来到总参作战室 [3] 。

1974年1月17日,南越增派“陈庆瑜”号驱逐舰抵达西沙群岛海域。18日上午,“陈庆瑜”号和“李常杰”号再次武力威胁中国渔船,在中国271编队赶到后南越军舰才挂上了“本舰操舵失灵”的旗号,离开现场。

18日上午,由中国海军389和396两艘扫雷舰组成的396编队与271编队在永乐群岛海域汇合。

18日晚,南越海军战场首席指挥官大校何文锷,乘坐“陈平重”号驱逐舰在“怒涛”号护卫舰的伴随下重新返回西沙海域。至此,双方对峙的舰艇的数量为4对4,但南越海军在装备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4艘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南越的1艘,而且南越军舰普遍装备舰炮火控系统,中国舰艇火炮则还是人力操作。双方实力对比优劣显而易见 [21] 。

南越海军发现中国只有4条小型炮艇,立即兵分两路占据有利外线,展开战斗队形。仗着舰艇吨位和火炮优势,南越海军想“速战速决”。

1974年1月19日5时47分,“陈平重”号率领“陈庆瑜”号由金银岛、羚羊礁以南的外海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接着“怒涛”号和“李常杰”号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舰艇接近。

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立即命令:396、389两艘扫雷舰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敌“李常杰”号和“怒涛”号舰;271、274艇编队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

1974年1月19日清晨,数十名南越军人在广金岛抢滩登陆,向岛上中国军民开枪射击。守岛中国军民立即还击,迫使他们撤回舰上。岛上登陆失败后,自持“舰坚炮大”的南越海军,便转而进攻中国舰艇。

“李常杰”号舰开足马力,冲向中国396编队。张元培要求各艇:一定要坚持后发制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先开第一炮。19日10时23分,396艇炮击珊瑚岛南越“陈平重”号高速冲向中国274号猎潜艇,率先对274艇驾驶台开炮,中国舰艇当即开炮还击。海战正式开始。南越“陈庆瑜”号的舰长武友山战后确认,是南越海军“打响了第一枪”。

海战格局是2对2,中国271、274艇分别攻击南越“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396、389舰则攻击“李常杰”号和“怒涛”号。面对中方态势,南越军舰试图拉开距离,以发挥舰炮射程远的威力。但中国海军舰艇紧紧咬住南越军舰不放,开足马力,抵近攻击。

中国军舰小口径火炮一阵齐射,重创越方军舰。战斗中,271艇利用“陈庆瑜”舰的火力死角集火攻击,造成该舰通讯中断,军旗落入海中,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被击沉的南越10号怒涛舰

迫使其拖着浓烟逃逸;396、389号舰则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火力近射,使南越军舰甲板上多处起火。此时,“怒涛”号趁机向中方389舰偷袭。紧急时刻,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向“怒涛”号右舷一阵急射,南越军舰中弹起火。11时49分,中国海军猎潜艇第74大队(由281、282号两艘猎潜艇组成,已于18日抵达西沙群岛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附近待命)及时赶到,并进入海战场。

12时,南越舰队的指挥长何文锷大校本来就信心不足了(海战中他摔断了一条腿),这时看到中国援军来了,掉头撤离(他后来的自传说当时误以为是导弹驱逐舰来了) [2] 。“怒涛”号本身航速慢,加上遭受重创,无法跟上逃离的编队。12时12分,第74大队接到了攻击命令,281艇全速上前,向“怒涛”号猛烈射击,于14时52分将南越“怒涛”舰击沉。经过1个小时激战,南越10号舰被击沉,其余1艘重伤,2艘轻伤后,狼狈逃窜。这次海战共毙、伤南越军队117人 [22] 。

1974年1月20日,9时35分,海军和广州军区司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南越军队举手投降 [12]

令员许世友指挥的中国南海舰队军队发起收复西沙三岛的登陆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分乘海军舰艇和渔轮向三岛开进。到达预定位置后,登陆部队换乘橡皮舟和小舢板,在海军舰艇炮火的掩护下,由4连、5连和两栖侦察队按3个梯队在甘泉岛东南滩头登陆。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击,侵占该岛的南越军队见难以抵抗,不得不放弃滩头阵地后撤至甘泉岛的中部地区。打头阵的4连在占领滩头阵地后,仅用10多分钟就迫使被围的南越军队官兵全部缴枪当了俘虏 [12] ,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南越士兵各3名,俘获少校范文鸿以下48名(其中美国顾问1人) [22] 。

舰过台海

西沙海战暂时停息,南越便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502护卫舰

从岘港驶向西沙群岛,另外又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进入战备,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提供援助。

鉴此,中国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南海舰队张元培司令的请求,“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由于台海关系紧张,中国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原来都需绕道进入太平洋,经过巴士海峡航行。而这一次根据毛泽东主席:“直接通过台湾海峡”的指示下,东海舰队的“昆明”、“成都”和“衡阳”号三艘护卫舰编队于1974年1月22日17时30分从福建沙埕港起航,19时经福建台山岛以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整个海峡一片肃静,没有渔船,也没有灯光,只有三艘军舰组成的纵队悄悄地向南驶去。海军编队南下时,在乌丘以东海域有一支国民党海军“阳字”号驱逐舰编队在巡航,中国海军编队在台山岛以东转入向台湾海峡航行的航线后,这支正在巡逻的国民党海军驱逐舰编队即驶离乌丘以东海域,退回到台湾海峡中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639&653护卫艇运送攻岛部队

线以东海域,好像是为大陆让出了南下的航线。中国海军编队在南下途中没有遭到国民党海军的拦截,南下过程之顺利实现。1974年1月23日6时海军编队抵达广东潮阳企望湾海面,有惊无险地通过台湾海峡 。

面对中国军舰调动,南越当局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最终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

西沙海战之后出现的短期险情宣告正式结束 。

海战结果

西沙海战,中国军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战斗结束后不久,中国即将全部俘虏遣返),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这一胜利,严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扩张主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和民兵受到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