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難”字道出的是教師在職業光環重壓下的吶喊!

一個“難”字道出的是教師在職業光環重壓下的吶喊!

昨天在微信《簡書教師交流群》看了簡友蘭心苑在群裡分享的《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一文,深有感觸,引發了對教育的一些思考。

她敘述的是,身在當今社會,身為教師的種種艱辛和不易。

她說的是實情,吐的是心聲:

"發現有教師考公務員的,可從未發現公務員考教師的。教師在夾縫中生存,難!教師要搞好教育,難!教師要教好學生,難!總之,當教師很難,當一名好教師更是難上加難。”

她用六個“難”子發出的是職業光環重壓下的吶喊。

是一個有著時代責任感的,教師情感的排解和宣洩。

要我理解,更是一種自我防空警報,屬於那種有憂患意識的,警鐘長鳴。

讓我記憶深刻的,文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著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我們越來越將自己弄的遍體鱗傷,還在自我標榜自己的完美,哪一個教師背後沒有十二點過後休息的辛酸,哪一個教師背後沒有多睡一會的願望。"

今天的學生是打不得,罵不得,還常常遭到家長的責難。她看到的是社會對這一職業疑惑的眼光。

蘭心苑很委屈,她對教育的付出,沒能獲得人們應由的尊重和理解。

她說的這一教育現狀,代表著一部分教師的想法。

形成這一現狀,與人的價值觀,教育觀已及教育體制,教育制度都有著極大的關係。

其實擺在教師內心的困惑,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係得不到理順的困惑;是教師與社會與人際關係失衡的困惑。

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在付出和獲得之間尋求平衡。

這種平衡關係,不僅僅體現在普通的正常的教學上;也不僅僅體現在已有的薪酬福利待遇上。

要我看就是教師心理層面的師生關係以及與社會的關係,人際關係怎樣調和的問題。

這種心理層面形成的隔閡,除教學過程中的關係,還包括彼此相互對待的態度。

說到底,把它收回來,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調理師生之間的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師生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不能簡單的用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來相比,不能,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我是在教學,你是在學習,我說什麼你都得聽。師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相處的氛圍也應該是和諧的。

教師是教育者,有教育和管理學生的職責。而這種職責體現在師生關係上,也僅是一種分內之事的職責而已。

即便有教與被教的關係,也是理解尊重,互學的關係。

此種關係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接納,已期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水乳交融的情感關係。

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係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體現在遵師上,要求學生要尊敬老師、謙恭有禮,學而不厭,虛心聆聽教師的教誨,服從教師的正確指導。

體現在關愛學生上,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德、智、體的全面成長,把他們看作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以認真負責、誨人不倦的精神引導學生前進。

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上,教師“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應當掌握教育方向,教學內容和進程,負責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進行自我教育的主體,而不是注入知識的容器;要相信學生,尊重他們的合理願望,注意瞭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要按照教學工作的規律,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生活中教師要像家長一樣,疼愛關心愛護學生,為學生創造和睦、寬鬆的環境,學生才會有對家長一樣親切,信任教師,向教師敞開心扉,說出心聲,把教師當作朋友。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親師”指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前提,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才會樂於向教師說出真情實感,才有可能視教師為親人。

這一點與現代教育觀念是共同的。

教育是一門藝術,對待師生關係,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內涵。你要"民主“學生也要,你要“平等”學生也要,這個“民主”和“平等”是共有的。

對教育過程發生的問題在思想上要有明確的認識,處理要適度妥當,既不小題大做,過分渲染誇大,也不簡單粗暴,草草了事,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關係健康、和諧。

你在教育這塊田地上辛勤耕耘,你付出的是比別人多,也許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結果,或許會讓你失望。但你得搞清楚,你揮汗如雨,你挑燈夜讀,不僅僅是為別人,也是為你自己,不是嗎?愛上這行不是你的夢想嗎?為夢想流汗不值嗎?

你的所作所為,你的起早貪黑。不和別人比,和環衛工比比,和開飯店的比比。他們不比你起的晚,也不比你睡得早,他們也在用心做事,只是服務的對象不同而已。

你若把學生當成一個個服務對象,就像店家對待每位顧客一樣,視他們為上帝,視他們為兄弟姐妹,視他們為衣食父母,這樣,你還會有氣生嗎?

再一個我們拿的是國家的"俸祿",我們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

可以說我們和學生的關係,就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就是一種為完成教學目的,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合作關係,信任關係。

只是教學過程中,彼此態度的怎樣對待,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係體系。

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

我國自古以來就尊師重教,“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訓,道出了教育倫理和師生關係的親密。

但如今人們普遍感覺“師生關係淡了”。那麼,當代師生關係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呢?

在傳統文化裡,教師在學生面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師道尊嚴很少受到挑戰。如今隨著“師生平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等觀念深入人心,一向被視為教育、管理對象的學生,“地位”有了顯著提升。

於是,類似學生"大鬧學堂",不斷地在一個個教室中出現。對此,有的老師認為很好,是一種進步;有的老師則認為學生沒大沒小,不懂禮貌,感到尊嚴被冒犯。

過去學生對教師絕對尊重,師生關係非常嚴肅,甚至有一種距離感。

相比之下,現代社會的師生關係更平等、更輕鬆。“不過這種關係更難掌控。

理想的狀態是既能實現師生平等、輕鬆相處,又能建立起教師的威信,履行好管理學生、教書育人的職責。

但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度以及方式方法,準確使用的問題,把握不好的話,學生就會不聽話,教師的尊嚴就會被冒犯,對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師生之間總有一種疏離感,那是過去式。有教師不無遺憾的說,曾經的像父子一樣的師生關係正在消弭。

那種認為教師只是一份職業、不需要對學生付出感情的想法,是片面的,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必然導致你的教育是失敗的。

我說了這些也不知蘭馨苑,還有教師們,你們心中的謎團有所解開嗎?你們是否已經悟到了付出與獲得之間的平衡點。

教育是嚴肅的,教育也是開心的;教育是互敬的教育,教育是互愛的教育,教育不光有付出,也有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