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育突破形式很重要

課堂教育突破形式很重要

教育是國之根本,興國,強國必先興教育,強教育。

讀暗香疏影手筆文《課文中詞語分析是關鍵》想到的。作為教師,能這樣去做,很可貴。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有這樣的好老師,真的是家長感到很欣慰,也是教育的行為附之實踐的幸慰。在教育的趨利行為,功利色彩很明顯的今天,還有園丁在孜孜不倦的研究教學,研究育人,真值得我們為之稱讚。

文中老師也談到了圖文集合的教育方式,對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會產生很大幫助,確實也是如此。

他說,在講述二年級《黃山奇石》課文前,就想到了,孩子們哪兒也沒去過,怎麼會想聯到文中所描述的那種美景,所以他課前先讓孩子們去網上查資料,先對黃山奇石在頭腦裡存有一個感性認識,有了這些直觀的畫面作鋪墊,再結合課文閱讀,理解就會順暢多了。

我在簡評裡和作者溝通過,"一臺無網”。可想他們那兒的教學硬件很差,也無耐老師讓學生網上查黃山奇石資料。

黑板,粉筆,講臺還有一張老師的嘴,是延續了百年千年的教學歷史,教育除了沿襲前人的成功,也有包含開拓進取。其實電化教學(ppt)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30幾年前國土上就有,為何今天還要孩子網上查閱相關資料?顯然是學校沒有這些硬件設施。

不是孩子拖了教育的後腿,而是教育拖了孩子的後腿。

教育實施的延後,還有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侷限性,顯而易見,阻礙著教育向前推進的進程。常年堅守在三尺講臺上的教師們也會有這種感覺,但他們能做的是不違教規,憑良心教學。

我們說教育形式的改變,是指教育的多種形式的展開方式,黑板與投影互換的形式 應該說很普遍,中午我問過一個老師,證實了這一點。

教育的不斷實踐和創新,是尋求一種突破,投影電視落入教育範疇,也是幾年的事, 如果我們這把這一思路再擴展一點,再拓寬一點,突玻呆板的教學模式, 拓展教室這樣狹小的空間,讓它向外延伸,教育得到的便可是另一番景象。

比方說開展結合課文組織學生戶外實地體驗,近景旅遊,參觀等教學模式的實踐。

社會的不斷髮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的高分低能現象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思考。重新審視傳統教育模式,有必要不斷拓寬教學的內容和範圍,就自然而然成了教育研究的新課題。

在這方面, 我們有一些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也積累了很多創造性的教學經驗,他們也體會到不能把完成教學進度,看著課堂教學的一把尺。單純的教學進度不能說明一切,純粹的圍繞教材打轉的傳統教學模式, 只會阻礙教育,教學的進程。

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還可以立即反饋。

這種交互方式對於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還拿《黃山奇石》一課作例,老師可以先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層林盡染,峰巒疊障的黃山的秀美及黃山各種造形各異奇石圖片及視頻資料,並配以播音員朗讀課文的動人聲音,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學習的興趣有了,就有了學習的慾望,不吸引學生都難。孩子都會主動了解、探究黃山、黃山奇石的奧秘。

學生感興趣,教師教學也輕鬆。

教師巧妙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製造氛圍,再輔以戶外實景體驗等活動,把課本和自然有機地融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會愈加濃烈,主觀主動學習的意願就會被調動起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堂教育突破形式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