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潘石屹,別演了

求求你,潘石屹,別演了

北京地產圈私底下有句話,潘石屹的話,你不能全信。至於信多少,自己判斷。

潘石屹最喜歡說的一個詞,叫做創新。2011年1月他蓋的建外SOHO被演員宋丹丹罵:求求你,潘石屹,別再建房子了。他在表面歡迎批評的同時,辯解SOHO中國是在創新。

2012年8月他宣佈公司全面轉型,從“開發-銷售”模式,向“開發-持有”模式轉型,也說是創新。

可是,2013年以來,他每年都在賣房子,只是跟過去散售給煤老闆們不同,是整棟整棟地賣。散售整售,都是賣。不僅賣北京上海的非核心物業,如今,連北京光華路SOHO2這樣的核心物業也要賣了。

根據證券日報的測算,如果加上宣佈要出售的光華路SOHO2和凌空SOHO兩個項目,僅2014年以來,SOHO中國已經和即將售出的資金達340億元。出售物業帶來的營收和利潤,仍然佔據公司營收和利潤的主要部分。

後來,老潘不再滿足於“創新”二字了。

2015年2月,潘石屹推出一站式O2O共享辦公產品3Q。除了把SOHO3Q模式稱為公司的第二次轉型外,還宣告

3Q是中國互聯網O2O的一次革命。變換一下辦公室桌子凳子的組合方式,就是一次革命?那革命就太容易了。

2015年7月他在上海就吹噓說,北京和上海的SOHO3Q幾乎已經滿租,想進來要排隊,但實際上到2016年底,他的3Q出租率也只有85%。

2015年8月他接受虎嗅網採訪時說,計劃2016年3Q做到4萬個座位,2017年增長到10萬個座位。但根據公司財報,截至2016年底, SOHO中國在北京和上海的自持物業中開設了17個SOHO 3Q核心,有2個正在建設中,共提供超過1.6萬個工位(座位)。1.6萬個與4萬個,相差實在有點兒遠。

攸克君回顧這些歷史數據和老潘的說法,絲毫沒有幫他算賬的意思,而是想說,2012年8月以來,SOHO中國的租金收入佔比太低了,幾乎“低到了塵埃裡”,而3Q租金在公司整體收入的佔比也是很低很低。因此,至少到目前為止,SOHO中國仍然是典型的“開發-銷售”模式,潘石屹宣佈的兩次轉型,哪一次都不能說是成功了。

敘述歷史,是為了測預未來。

7月7日,潘石屹又宣佈了一個新戰略,3Q 要向二三線城市擴張。而出售物業的資金就是要投入SOHO3Q 中。但他不打算買地建樓,而是通過收購,做二房東。為此,未來兩個月,SOHO3Q還計劃進行一次融資。根據媒體報道,潘石屹的原話是,“3Q是我們的新領域,未來估計兩三年之後,新的經濟增長點主要是3Q。”

如果攸克君沒有理解錯,他的意思是,兩三年之後,SOHO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就是營收和利潤,主要是來自3Q租金收入。

老潘這話你信麼?反正我是不信的。兩個理由:

第一,3Q的品牌影響力還很弱。要不是老潘這次又出來咋乎,我們都快把這名稱忘記了。3Q在全國的規模和品牌吸引力,要遠低於優客工場。

第二,二房東不好當,要利潤率就沒有出租率,要出租率就得犧牲利潤率。坦白講,潘石屹在北京CBD的幾個SOHO,售價偏高,小業主沒怎麼掙到錢。也是這種思路,北京上海的3Q,租金是偏高的。如果在二三線城市也想獲得這種租金回報,出租率是相當可疑的。

兩三年過去,3Q還是個試驗品,營收佔比在財報裡毫無亮點;兩三年之後,3Q就能開出花來?扯。

好在老潘還有不少可賣的項目。根據媒體報道,除去計劃出售的光華路SOHO2和凌空SOHO兩個項目,潘石屹手裡仍有21個位於北京、上海近37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一年賣兩個,也要賣10年。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一句話潘石屹沒有說錯,“我還是一個開發商”,而且,前面講了,從物業銷售收入與租金收入佔比看,他還是傳統的開發商。也因此,他之前大聲宣告的,轉型、革命,不過是虛頭八腦的噱頭罷了。

在性格上,潘石屹謹慎、保守,甚至有些膽小;但每次為公司推銷商品,他更像是一個演員,演技不輸於宋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