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列島概況

釣魚島列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位於中國東海。釣魚島列島由71個無人島組成,主要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南小島、北嶼、南嶼、飛嶼等。 釣魚諸島位於臺灣省東北,距基隆港約190公里,距沖繩島西南約420公里。釣魚諸島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島嶼周圍的海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五個臺灣本島面積。

​簡要介紹

命名

釣魚島群島(在中國臺灣被稱為“釣魚臺列嶼”,在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由五個無人居住的小島(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以及三個無植物覆蓋的岩礁(北嶼、南嶼、飛嶼)組成,其中釣魚島最大。

釣魚島列島概況

釣魚島又名釣魚嶼、釣魚臺,明代曾與臺灣一起統稱為東番。釣魚島最早出現於明永樂元年(1403)吳氏輯《順風相送》一書。釣魚島東南呈魚叉狀,是與魚相聯繫的島名由來。

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關於釣魚島的科學知識差不多都是從英國海軍的書籍或地圖裡得來的。日本海軍將英國海軍所說的 PINNACLE ISLANDS 譯成了“尖閣群島” 、“尖頭諸嶼”,“尖閣列島”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

摺疊

地理性質

地理位置:東經123°-124°34′北緯25°40′-26°

釣魚島列島概況

相對位置:閩之正東,距溫州市約200海里,距福州市約208海里臺之東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質特徵:其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1982年估計當在737-1574億桶。

地理特徵:處在大陸架上,附屬於臺灣島,以海溝與琉球群島相隔。

摺疊

島嶼面積

釣魚臺列島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周長13.7公里,面積約為3.838平方公里,是釣魚諸島中最大者。

摺疊

生態環境

釣魚島列島概況

釣魚島面積居十一小島之冠,島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這些植物顯然為了適應海上強風的自然環境,都長得又矮又粗壯,其中很多便是名貴藥材。有一種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岩石縫中,是防治風溼症和高血壓的良藥。中國沿海採藥者有不少人祖輩在釣魚諸島採摘中草藥。位於釣魚島東北的黃尾嶼,陡巖峭壁,屹立於海中,成千上萬的海鳥棲居在這裡,每年4-5月間,成群的海鳥幾乎遮住了黃尾嶼的天空。海鳥在黃尾嶼產卵,數量極為驚人,登岸撿拾鳥蛋者,俯拾即得。海鳥因甚少與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獵,故鳥不怕人,捕捉極為容易。黃尾嶼因鳥多,又稱為“鳥島”。

釣魚島一帶是太平洋的海鳥棲身所,可是海鳥好似有兩個不同的家族,只分別棲身在黃尾嶼和北小島上,而居中的釣魚島僅是兩島之間的停留站。白天兩島的海鳥各自離島覓食,疲倦時便在釣魚島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飛返自己棲身的黃尾嶼與北小島。

南小島多蛇。各種蛇簡直遍佈全島,最粗的有碗口粗,最細的則如小手指頭細。蛇的顏色一般以黃色、黑色居多,但都是無毒的。南小島也許由於蛇太多,鳥類竟然絕跡。此外,釣魚諸島由於風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沒有蚊蟲。

摺疊

歷史記載

釣魚島列島概況

在與琉球的密切交往中,中國使節留下了大量的出使記錄,對中琉航線做了詳盡的記載,釣魚島是這一航線的重要航標。

目前有關釣魚島最早的文字記載,卻是一名軼名使者於永樂元年(1403)留下的《順風相送》。該書不僅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而且也是對前人經驗的總結,說明至遲在15世紀以前,釣魚島列嶼已出現在中國的文獻記載中,是中琉、中日海上交通的重要標誌之一。

還有嘉靖年間出使日本的鄭舜功所著《日本一鑑》(成書於1555年),明嘉靖十三年(1534)派往琉球的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使事紀略》,嘉靖四十年(1561)出使琉球的郊汝霖所著《使琉球錄》,萬曆七年(1579)出使琉球的謝傑所著《虔臺倭篡》,萬曆三十四年(1606)使琉球的夏子陽著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使琉球的汪揖所著《使琉球雜錄》,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冊封琉球使徐葆光所著《中山傳信錄》,乾隆二十一年(1756)使琉球的周煌所著《琉球國志略》等不僅都提到上述這些重要的地理標誌,不僅如此,他們對相關的航標歸屬也作了說明,釣魚島和黃尾嶼被確認不屬於琉球。

海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釣魚島歸屬中國鐵證”的《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錢氏抄本原件章節《冊封琉球國記略》手稿原件,文中清晰勾勒出文稿成形時期中國國界的釣魚島段真實樣貌。《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作品,在流傳中佚失最後兩卷。2005年秋,山西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偶然購得清人錢泳的雜稿本手記《記事珠》。後經國內權威專家認定,書中記錄的清代使者出使琉球途中的所見所聞中,有6200多字出自《浮生六記》中第五記初稿《海國記》。文中對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描寫,清晰地勾勒出文稿成形時期中國國界的釣魚島段,內容真實可信,可作為中國自古即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又一鐵證。

根據歷屆出洋使者及巡海官兵對東海海域的瞭解,明清兩朝的文人、文武官吏留下了大量的海防專著和輿圖,都載入包括釣魚島諸島在內的海疆島嶼,成為“中國統治痕跡”的第一位主權標誌,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鄭舜功繪《小東島暨諸海山圖》、嘉靖四十年(1561)、四十一年(1562)鄭若曾繪《萬里海防圖》、《福建沿海山沙圖》、萬曆三十三年(1605)徐必達、董可威仿鄭若曾的《萬里海防圖》摹繪成《乾坤一統海防全圖》、天啟元年(1621)茅元儀繪《福建沿海山沙圖》、施永圖繪《福建海防圖》等,都可以看到釣魚嶼(即釣魚島,或作釣魚山)、橄欖山(或作黃茅嶼、薛坡蘭)、黃尾嶼(或作黃麻嶼、黃毛嶼、黃尾山)、赤嶼(即赤尾嶼,或作赤坎嶼、赤尾山)在圖中的凸顯位置。清朝統一中國之後,為宣揚皇朝一統思想,也繪製了大量的全國性的或地方性甚至世界性的輿圖,如康熙朝的《皇輿全覽圖》、雍正朝的《皇輿十排圖》、乾隆朝的《皇輿全圖》、同治朝的《皇朝中外一統圖》等,詳細地繪製了中國大陸和中亞、南亞及朝鮮、琉球的地理位置狀況。因受圖版限制,中國沿海島嶼未及載入圖內。但乾隆二十五年(1760)蔣友仁代表當時中國人的見識繪製了《坤輿全圖》,則詳細地繪入了臺灣及其附屬島東北諸島、南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以及中國的藩屬國朝鮮、琉球等,彌補了清際輿圖的上述缺陷。而清末慈禧太后的一份詔諭則成為中國領有釣魚島列嶼的有力佐證。

釣魚島列島概況

摺疊

釣魚島問題研究現狀

釣魚島問題是中日兩國關係中的歷史懸案,由於其涉及國家領土主權、國民感情、歷史問題、法律問題以及地區安全與穩定,使其成為歷史學、國際法學、國際關係等學科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釣魚島問題的核心是主權歸屬,由於涉及到中日海洋領土劃界及其海洋權益的分割,因此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將是中日關係中最敏感和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複雜的問題,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著述,大量的學術論文和專著隨之發表,從各個角度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和論述。

中國學者論證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文章,尤其從歷史、地理角度分析的文章比較多,如何慈毅的《從幾則歷史資料看釣魚島等島嶼的歸屬》、鞠德源《從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歸屬》、吳天穎先生的《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張植榮和張啟雄《明治時期日本官書對“尖閣列島”地位的認識》、劉江永《論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杜繼東《釣魚島等島的歷史狀況》、陳亞洲《釣魚島,中國領土的又一佐證》、司徒尚紀《關於釣魚島群島歷史地理的若干問題》、營種《日本陰謀竊取釣魚島的經過》等。也有在東亞和平大視角下的研究,如徐勇的《釣魚島:東亞歷史與地緣戰略關係再探討》;從國際法的角度來分析中日釣魚島爭端。如李先波、鄧婷婷的《從國際法看中日釣魚島爭端》、吳輝《從國際法角度論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其解決前景》、孫傳香《論領土主權的定局性—中國釣魚島群島主權之國際法再思辨》、劉文宗《從歷史和法律依據論釣魚島主權屬性》、林琳《從國際法論中國對釣魚島群島無可爭一辯的主權》、叢俊《釣魚島與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現狀和解決前景》等文章;從釣魚島問題與東海海洋權益糾紛的關係上進行綜合研究等,如劉中民《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勢及其對策思考》,張良福《中國政府對釣魚島主權爭端和東海劃界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政策》等。

從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如郭永虎《關於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美國因素”的歷史考察》、郭培清、鄭萍《美國東亞安全戰略中的島嶼“安排”》等文章;從中日兩國關係和日本對釣魚島加強控制的表現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陳本善《日本政治右傾化和釣魚島問題》、李譁《釣魚島問題與中日關係》、楊金森《釣魚島爭端和日本的海上擴張》、楊月一《從釣魚島爭端看日本軍事發展走向》、趙平安《釣魚島歸屬問題及對中日關係的影響》等。關於解決釣魚島問題的研究。主要有蘇崇民《關於釣魚島問題的思考》、李清津《鄧小平“共同開發”思想與釣魚島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專門性的著述,如鞠德源的鉅著《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辯》,詳細而且豐富地介紹了目前保存在中日的史料、圖版,以此來闡明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鄭海麟的《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等;綜述性的研究,如劉江永的《論釣魚島主權的歸屬》張植榮的《日本尖閣列島研究述評—兼論中日學術交流與共同研討的意義》,劉中民,劉文科《近十年來國內釣魚島問題研究綜述》等諸多論著。朱素梅《釣魚島問題與臺灣的保釣運動》、張平俄《釣魚島風雲》、外交部1996年內部發行的《釣魚島紀事》、1996年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內部發行的《釣魚島問題紀事》。

釣魚島列島概況

釣魚島列島

日本學者對釣魚島屬於中國的質疑文章比較多,如村田忠禧的《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尾崎重義《尖閣諸島的歸屬問題(上)》等。專門性著述:日本學者井上清著《釣魚島:歷史與主權》等;綜述性的研究,浦野起央《釣魚群島(尖閣諸島)問題研究資料彙編》、《尖閣諸島·琉球·中國日本關係史》等。

港臺方面也先後出版了數部釣魚島問題的著作。《尚未完成的歷史一保釣運動25年》、《保衛釣魚島》、《日本滾出釣魚臺》、《釣魚臺列嶼的歷史與法理研究》、《風雲的年代》。馬英九著《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東海劃界問題》等。值得注意的是,臺獨勢力逐漸坐大,在這種氣候影響下,出現了一股臺獨保釣的暗流,如1990年臺灣出版的林田富著《釣魚臺列嶼主權歸屬之研究》。而李登輝則赤裸裸地宣稱釣魚島屬於日本。

總體來說,近些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釣魚島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對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方案進行了大量的思考,為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主權立場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與法理依據,有利於中國維護釣魚島主權。但是,不容否認的是我國在對釣魚島歸誰問題的研究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方面在歷史和地理研究方面需要進一步挖掘相關資料與依據;在法律研究方面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國際法,探尋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法理依據,尤其是要注重對聯合國海洋公約的深入研究。此外要重視日本國內的立場態度,並加強對日本學者對釣魚島屬於中國的相關質疑的研究,反駁其所謂的“主權”依據,同時要在釣魚島問題研究上加強海峽兩岸的協調配合,密切關注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