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最近產品君被一個90後富二代朋友安利了一個詞,人窮識廣:

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用他的話來造句:你雖然自己買不起房子,但是可以陪我買房子呀,幫我提建議,看看到底值不值得買,真的是人窮識廣呢;

呵呵,誇得我都氣笑了。平時他還有很多“歪理論 ”,都讓人無力反駁,比如——

隱形富人很好理解,那什麼是隱形窮人呢?就是那些每天吃好喝好玩好,朋友圈比誰都閃亮,事實上連房租都快交不起的人;

什麼是剛需?拿他自己舉例子,雖然已經收集了不同種類的住宅,但是名下還缺少一套學區房,這對他來說就是剛需,很剛的剛。

雖然顛覆了傳統的認知,但是好像有點道理,然後產品君就和幾個朋友聊了聊,到底要多剛才能算剛需剛改?

我有3套房,但是我很剛


小齊是武漢土著,萬松園拆遷戶,聽上去就自帶土豪光環,一般這種人都不會缺房子,現在父母名下兩套房子,都在漢口主城區,結婚以後住漢陽;

手上3套房,按常理說剛不剛?肯定不剛。

但是小齊覺得自己非常剛,換房需求很迫切——

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1、父母的兩套老房子沒有電梯,小區物業基本處於社區服務水平,老人年紀大了,總有一天爬樓梯會變得吃力,需要換套新房子,帶電梯,有物業,養老條件好一些;

2、自己和老公雖然住新小區,但是面積不大,只有兩房,未來有了孩子,父母來照看,顯然不夠住;考慮未來孩子讀書,學區也成了問題;

你看,手上的3套房沒有一套能勉強滿足自己的居住要求,用小齊的話來說,剛改的剛,不是看你名下有幾套房,而是看能滿足你需求的有幾套,無論是改善居住面積還是追求學區,如果現有水平不能覆蓋居住需求,就很剛。

所以,小齊把兩套沒電梯的房子先掛了出去,哪套先有合適買家,就先賣哪套,換房。

買不起,就不剛了

吳昊和老婆都是武漢人,兩個人在北京上大學認識的,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2012年,有結婚的打算,準備買房,看中了北三環一套80年代的老房子,70多平兩房,相比上面小齊的老房子,更談不上什麼電梯物業和環境,畢竟地段好,買得起,就是硬道理;

雙方父母幫忙出了首付,兩個人一起還房貸,畢竟在帝都的三環有套房,生活起居都能滿足,夫妻倆在四環外上班,每天早晚高峰都逆峰出行,不太堵,幸福感挺高。

開始有煩惱,是從打算生孩子開始的——小小的兩間房,廁所還是隔出來的,不足2平米,要住下一家三口加一個照顧孩子的阿姨,一共4口人,肯定不夠的,這個改善需求剛不剛?比小齊剛多了。

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再來看看房價,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呵呵,無論新房二手房,夫妻兩最深刻的領悟就是,幸好當初買房早,否則舉全家之力也無法趕上這趟車了,如果換房,現在這套老房子只夠首付,算一算貸款,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成本,兩個人愉快地決定對現在的房子進行改造——

把次臥做軟隔斷,隔成一間嬰兒房和阿姨的臥室,這樣方便阿姨照顧孩子,各自也有相對安靜的休息環境。

換不起,這個需求就沒有了,我們不剛。”吳昊這麼和我說。

我買房了,仍在租房住

小蘇是新武漢人,普通的工薪階層,家有一妻,沒孩子,手裡稍許存款,父母也可以救濟一把,買房這件事兩年前就提上了全家人的議程,但如何買到一套合適房子成了他的心頭大事。

位置好的不便宜,便宜的房子要麼偏遠,要麼戶型差,總之都很不滿意,看眼首付門檻越來越高,小蘇也越來越急,最後,他想明白了,來了一波神操作:

在光谷買了一套房,二手老房子,雖然小,但是地段很不錯靠近地鐵口,然後順利把它租出去,然後每個月自己和老婆再加七八百在中南租了一套房,環境還不錯,生活交通都很方便,他有一種每個月只花五六百,就住到世界中心的錯覺。

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他說他想得很明白,都說買了房會漲,但是你不賣漲再多和你有毛線關係啊?首先要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達不到要求,就想辦法,我以前是很剛的剛需,買了房就變成很剛的剛改,但是現在租了房,我覺得也很知足了。

剛需的分化現象

產品君有個朋友是某汽車品牌的區域經理,他總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告訴我從乘聯會公佈的數據來看,在2016年之後,豪華汽車每年仍會有小幅度漲幅,甚至有的品牌會迎來兩位數百分比的漲幅,但是,普通品牌的汽車表現欠佳;

對這個現象,他們業內的解釋是,這就是消費升級和樓市擠壓車市共同反應的結果,也就是說買房這件事,已經把普通老百姓收割得差不多,更沒錢買車了,因此,一般乘用車銷售平平。但富人有錢買房也有錢買車,因此,在富人買車消費下,豪車的市場銷量很可觀。

剛需剛改,你說的剛是哪種剛?

其實樓市裡也會出現類似的分化現象,“對有錢人來說,如今的限購限貸政策,都不叫事,豪宅永遠屬於稀缺,而且越來越稀缺,高端房源的保值增值也一直是最強的,所以大受歡迎也是自然趨勢。”這是產品君去某湖邊的豪宅踩盤的時候,置業顧問說的。

車市、房市現象說明了一個共同道理:無論市場怎麼變,對富人的影響微乎其微,背鍋的永遠是很剛的剛需。

以前,我們說的剛需剛改意味著“雖然我買不起好的、貴的,但解決需求還是問題不大的”。

但如今,“剛需剛改”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只要有需求,買得起,都覺得自己很剛;有需求,要不起的,這個需求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開個腦洞,你說,“剛需剛改”這種詞以後會不會在樓市裡消失?

畢竟,買房算什麼剛需,生活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