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2007年8月開始浮現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混合了貨幣危機、債務危機等多種危機同時爆發,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席捲全球。


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2007年的華爾街街頭一景)


此次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美國經濟,還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極大地衝擊了世界金融體系和國際經濟秩序。有關於國際經濟秩序重建的深入思考也漸漸的走向大眾的腦海......

塵封的“驚心動魄”

美國的經濟管理思想自上世紀70年代發生經濟“滯漲”以後,“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經濟自由、私有化、減少管制”成為指導西方國家經濟走向的主要道具。

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次貸危機演變示意圖)


在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倡導下,當時的美國政府開始轉向放任金融市場自由化發展,同時實行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全力為金融市場的發展保駕護航。

由於政府監管制度和監管模式的嚴重滯後,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使得美國長久以來的“負債型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無限擴散。


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從當時美國的國內情況來看,長久以來的“負債型經濟”嚴重依賴收入支出差的國債補充。在債務經濟的循環過程中,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和債券市場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融資做出了巨大的“隱形貢獻”。

從國際來看,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得美國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確立的美元的絕對地位攫取財富,並在危機發生時轉移、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任何對金融機構無力兌現的懷疑都會引起連鎖反應,驟然出現的擠兌狂潮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金融機構陷入支付危機,導致公眾金融信心喪失,引發整個金融體系崩潰。

大洗牌後的重建

在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國際經濟秩序遭受到了重大沖擊。面對危機後的一片狼藉如何重建一個真正可持續並且合理的世界經濟體系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

達成國際經濟秩序重建的基本原則 。

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對現行國際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

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全球經濟已經成為不可分離的整體)


加強各個行為體的合作,倡導多樣化的發展模式,運用經濟、政治、外交等多種手段,求同存異,合作協調,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形成能夠真正體現公平互利、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經濟機制。

鼓勵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有所作為。由於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在生產、貿易和國際貨幣金融領域仍受到不公平和不合理對待。同時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事務中沒有充分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很容易導致國際經濟體制走向獨裁。

要形成新的、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國際經濟法規和制度框架。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逐漸重新劃分國際經濟領域的“加權表決制”和“集體表決制”。時刻遵守利用國際公共準則來解決國家間、國家與國際經濟組織間的經濟爭議。

金融危機:金融大洗牌的背後是新體系的曙光!

發展中國家應當不斷的通過本國國情及時的調整對應的經濟發展戰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同程度地參與國際經濟大潮,逐步與發達國家磨合為“命運共同體”。

使聯合國成為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有效控制機構。由於全球國家眾多,各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歷史背景、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也大相徑庭,各種力量的消長組合影響著國際經濟的走勢,並形成了一系列挑戰。聯合國作為目前在全球有效持久運行的國際機構,應該在全球經濟政治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反全球化和應對大國操縱以及保護髮展中國家利益、防止擴大最不發達國家“邊緣化”等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全球經濟繁榮的角度進行不懈努力,使其成為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有效控制機構。

為了使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世界各國、國際社會要共同努力,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建已迫在眉睫。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華爾街金融危機使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無序動盪和不平衡,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