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經預測,如果日本人口持續性減少,40年後GDP將比現在降低25%。日本是典型的老齡少子化國家,而這也是長期風險,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一個國家的GDP降低四分之一,那可不是一件玩笑,有可能導致這個國家部分功能的癱瘓,甚至企業的連鎖倒閉。很多日本人也批判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瞎說”。

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那麼現在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否在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呢?從微觀經濟學以及現在的市場形勢,或許可以看出一二。這次疫情,日本旅行業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與旅遊相關的產業幾乎“全滅”。但是這種影響,還是不能夠動搖日本的經濟基礎的,那就是工業。可是,日本工業所面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微觀經濟學認為,經濟成長有三個要素:資本、勞動與創新。

簡單的來說,投入更多的資本與勞動力,創新能力越高,經濟成長速度越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毫無節制的投入勞動力與資本。比如,某企業想要擴大生產,面臨著增加人員或者增加設備的選項。簡單的計算方式是,生產設備提升兩倍,產量也會提升兩倍,但是現實並非如此。如果不確保相應的勞動力的話,也無法將設備發揮最大的效果。

也就是說:想要擴大生產,必須使人和設備達到相互平衡。

計算生產相關的函數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在這個公式當中,

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 K表示資本;
  • A表示創新比重(定數)
  • L表示勞動量;
  • α表示的是資本分配率(定數);
  • 資本分配率與勞動分配率為對稱的關係,因此(1-α)就是勞動分配率;
  • 用這個公式來計算,資本增加,勞動力增加的話,GDP也會增加,但是其達到一定比例後,增長曲線會鈍化。因為A是一個定數,在最初增加快速,可是逐步會減緩,此時就需要A的數值來調節。在保持相同水平的勞動與資本的情況下,A的數值越大,GDP越大。

    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日本人口未來有可能減少25%,這個預測是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以及人口問題研究所的預測數值而來,具有較高的參考性。假設投資量與現在保持相同比例,40年後人口減少25%的話,得出日本GDP較現在大約降低26.4%。這個與前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的25%相似!

    日本所面臨的現實就是:按照現有的生產創新水準和現有的投資比例,日本人口減少,GDP必然會大幅度降低。

    前文也講過,GDP降低會造成一連串的影響。比如無法保證充分的稅收,沒有稅收,也就無法支撐現有的年金以及醫療保險。日本近年的財政預算中可以看出,其年金財政面臨著很大問題,日本人年金在實際發放上其實已經減額了。

    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人口是一個動態的數字,但是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即便是現在日本努力提升生育率,加大出生數量,這一代人也要在20~30年以後才能夠發揮作用。而現實就是,日本出生率很難提升,勞動力處於一直減少的狀態。

    所以,日本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提升生產力。

    日本企業對於員工有著很多的附加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是降低了生產性。為了降低勞動力減少造成的影響,日本必然面臨著企業體制改革。早些年日本就提出了產業改革的方針,但是推行程度一般。日本中小企業非常多,在中小企業就職的人佔據了大多數。日本傳統的商業模式就是層級分工十分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會分工,促進了社會就業,但是也降低了生產效率。

    疫情之後,才是日本的真正“危機”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生產體制改革的進程當中,肯定會對中小企業造成巨大沖擊,這樣的衝擊不亞於疫情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所以,日本這次疫情並不算是特大危機,真正的危機是疫情以後,日本國內的產業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