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德關於此次“危機”的思考!

編輯| 光伏頭條 光頭君

李仙德關於此次“危機”的思考!

這三個月,我們親歷了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封城;建國以來第一次推遲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代表大會;第一次體會災難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有錢沒錢,有權沒權。

不僅個人,世界經濟也用多個第一次極大地回應了市場,第一次2周內美股四度熔斷;第一次股市、債市和黃金市場出現共振;第一次不管美聯儲怎麼放水,全球央行如何推進負利率政策,強心劑不起作用;第一次油價來到25美元一桶;第一次很多產業直接進入息業狀態。

第一次,我們不知所措……

這場全球性的疫情影響了每一個人,打亂了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改變工作方式。令我驚訝的是,無論是居家辦公、遠程視訊、高峰錯時出勤、我們的員工很快就適應了,自律、體諒且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讓我本想復工第一天給大家點鼓勵覺得多餘了。我要感謝產線上的一線工人和幹部們,你們不得不留在崗位現場,遵守公司相關防疫防護規定,抓緊生產,補回產能,完成交付,兌現客戶承諾。我也要感謝我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的銷售,口罩急缺情況下,不是先想到自己和家人,而是擔憂客戶和他們的家人需要,奔走協調,幫助解決口罩需求。100萬隻在路上的口罩,帶著晶科人手心的溫暖,正發向地球的各個角落。

如果說這次疫情能夠讓我們堅定一個信念的話,那就是光伏將發揮著更為不可或缺的作用,支撐著下一步世界復甦最關鍵的新基建投資,特別是綠色、低碳的電力設施新建設,從而拉動需求,提供就業、加速能源轉型。

我們要從百年難遇的“危”中看到百年難遇的“機”,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對於疫情、氣候變化此類全球性的災難的感受力會大大不同,之後的政策行動力和執行力也會大大不同;油價崩潰實際效果是聯手打壓了美國頁岩氣行業,摧毀美國的油氣生產能力,反而會促進美國被迫更重視新能源投入;曠日持久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將從歐美日衍生到其他國家,低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新投建光伏電站的發電優勢和投資價值,零電費不是沒有可能;基建投資熱潮中,舊的火電廠提早服役結束,加大投資建設更有商業模式和綠色低碳的光伏電站。光伏將被歸屬於各國“核心必要產業”。

同時,我們要預見到挑戰,對中國製造的集體排斥,通過加高關稅手段或者會以效率和利潤的部分損失換取基礎性產業的本土化,或者用市場換產業鏈本地化,以及更難預測的匯率波動、地緣政治帶來的經營風險。

一場疫情,沒能給我大徹大悟的大智慧,只是長出一點心得體會:

1、疫情下,考驗領導力

任何真正的專家和自以為是的專家都在告訴你經濟在衰退,疫情讓經濟更衰退,可誰也沒想清楚如何應對衰退,除了頻繁增加你的恐慌:不斷的收到緊急會議通知,驚慌的領導者不知如何是好,唯有籍由在一幫人中尋求共識,似乎認為所有人想法一致,就能降低做錯事的風險。所以真正的領導力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時刻,保持清醒,徵求反饋,獨立思考,作出決定,然後用說服力來激勵人們執行決定。

2、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希望是給別人的,糟糕是給自己的,設想會發生什麼最壞的情況,然後做好計劃並開始執行。六個月、一年後出現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按照最差情況選擇策略。

第一、照顧好客戶。客戶會記得經濟低迷時期得到的善待;

第二、照顧好員工,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確保戰略性地削減開支,最大限度地增強復甦期的實力;

第四、繼續為未來投資,這點很重要,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不想考慮未來。

他們實在太沮喪,只想挺過本週。人們變得短視,不願考慮未來。但這會讓你遭遇下一個更大的錯過,百年未遇的危一定隱藏著百年未遇的機,我們應該問,“復甦時該怎麼做,到時會是什麼樣,如何充分利用復甦的過程?而且相信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光伏一定是最快復甦的行業之一。”

總之,挺挑戰的,但沒那麼糟糕,怎樣步入衰退的,就能怎樣走出困境,能出門工作已經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了。

來源: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