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說起韓國電影,犯罪懸疑片向來不可忽視。


之前,我就給大家介紹過不少劇情跌宕起伏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殺人回憶》《追擊者》《局內人》等等。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追擊者》劇照


不過,要說題材新穎、劇情離奇,今天我要聊的這部韓國犯罪片絕對不容錯過——《我是殺人犯》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在講故事之前,先給大家科普一個小常識:

那就是在2007年12月前,韓國的死刑訴訟時效是15年,也就是說,一個人哪怕犯下了殺人的罪行,如果能成功躲過15年,之後也就無法再被追究了。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而影片的關鍵劇情,就與這個公訟時效期有關。

在片中的1990年,韓國曾發生過一樁連環殺人案,兇手接連綁架殺害了10名無辜婦女,還有一位受害者鄭秀妍下落不明。

不知不覺間,17年過去了,案件早已無法追訴,但兇手卻仍然逍遙法外。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當初,負責這起案件的崔警官,就是影片的男主之一。

多年來,他始終為沒能抓到兇手而耿耿於懷,如今是個沒結婚、沒孩子,一把年紀還跟母親住在一塊的糙大漢。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然而,就在他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將永遠留下遺憾的時候,事情卻突然發生了轉機——一本名為《我是殺人犯》的自傳橫空出世。

書的作者李鬥石聲稱自己就是當年的連環殺手,為了懺悔罪行、警示後來者,決定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這樣的自傳,一經面世就成了暢銷書。

因為書中涉及大量未曾公佈的案件細節,所以公眾認定了李鬥石是個成功逃脫制裁的殺人犯。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但諷刺的是,李鬥石並未因此受到鋪天蓋地的譴責。

相反,他一邊借出書賺了個盆滿缽滿,一邊為自己營造完美“人設”,又是高調參與公益活動,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對當年的受害者家屬下跪道歉。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憑藉一張360度無死角的臉和懺悔的態度,李鬥石竟然贏得無數粉絲,成了新晉的“國民偶像”。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因為案件的訴訟時效已過,崔警官也沒有對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殺人犯搖身一變,成了流量小生。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不過,當年那些受害者的家屬,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私下組成了“受害者家屬聯盟”,誓要讓李鬥石血債血償。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他們計劃周密,分工合作:先是派出上了年紀的大叔假扮清潔工潛入李鬥石入住的賓館,趁他游泳時放蛇攻擊;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接著,再由受害者的遺孤、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的青年男女偽裝成急救人員,開著救護車劫走李鬥石;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等到達安全據點,他們就打算從李鬥石口中逼問出最後一名受害者鄭秀妍的下落,然後再將其折磨致死。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不過,他們還沒來得及動用私刑,崔警官就憑藉救護車的租賃信息查到了他們的據點,單槍匹馬救出了李鬥石。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而崔警官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經過仔細考慮,發現李鬥石根本不可能是當年的兇手。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一方面,從年齡推算,17年前的他應該還是個孩子,壓根不具備犯案的能力。

另一方面,李鬥石雖然能說出當初的作案經過,但他對鄭秀妍的下落,卻始終隻字未提。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因此,在崔警官看來,李鬥石充其量是個詐騙犯,利用當年的案件作為噱頭斂財而已。

而為了戳穿這個騙局,崔警官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韓國知名節目《國民討論》上和李鬥石對質,在全國觀眾面前摧毀對方的人設。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不過,到了節目直播當天,李鬥石顯然是有備而來。面對崔警官咄咄逼人的質疑,他不緊不慢地逐條予以回擊。

比如說,當崔警官緊追不放地詢問鄭秀妍的下落時,李鬥石直接否認了那一起作案,只承認其他幾宗案件是自己所為。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當崔警官詢問種種詳盡的現場細節時,李鬥石則一概以遺忘來搪塞。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雖然李鬥石的應答並非天衣無縫,但是場外迷妹們的尖聲歡呼、場上律師的義正辭嚴,都在無形中助長了他的氣焰。崔警官眼看就落了下風。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不過,就在節目即將結束時,一個出人意料的轉折發生了——一位自稱為J的觀眾來電,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兇手。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J對崔警官的生活習慣瞭如指掌


而劇情也隨著他的出現,朝著越來越詭異的方向發展——因為案件已過時效期,兩位嫌疑人爭先恐後地給自己扣上“殺人犯”的帽子,並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有罪競賽”。

李鬥石為了證明自己是殺人犯,頻繁出席各種記者見面會、現場籤售會,公開展示自己當年被警察槍擊留下的傷口,印證自己就是罪犯的事實。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而“兇手J”則更為大膽,他分別給崔警官和節目組寄去了錄像帶。崔警官的錄像帶裡,是當年最後一位受害者鄭秀妍臨終前的影像,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而節目組收到的錄像帶裡,則展示了鄭秀妍的埋屍地點。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雙方的證據都堪稱實錘,一時之間,誰也無法斷言兇手到底是從未以真面目示人的神秘人J,還是英俊帥氣、賣著懺悔人設的李鬥石。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戴著面具現身的J


而為了探求真相,《國民討論》節目組重新組織了一場“三方會談”,這次,他們還設法邀請到了J親臨現場。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直播當天,神秘人J第一次在觀眾面前摘下了面具,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但他卻不急著辯論,而是指揮著節目組的外景小隊,在眾目睽睽之下挖出了鄭秀妍的骸骨。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事已至此,李鬥石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當年的殺人犯,甚至連自傳《我是殺人犯》也不是他寫的。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那麼自傳的作者到底是誰呢?

或許有人已經猜到了,就是崔警官。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因為崔警官不僅是當年案件的負責人,也是鄭秀妍的未婚夫。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神秘人J要把鄭秀妍的臨終影像寄給他。

而李鬥石,其實是當年一位受害者的兒子。所以他同意與崔警官聯手唱“雙簧”,為的就是引出真兇。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如今,兇手雖然現身,但卻因為訴訟時效已過,不會受到制裁。

更可恨的是,他還在媒體面前擺出一副洋洋得意的姿態,再次刺痛了所有受害者家屬的傷疤。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在影片的最後,鄭秀妍的母親衝過重重人群,想要親手為女兒報仇雪恨。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然而,她的衝動行為被崔警官攔了下來,他接過那支裝有毒汁的鋼筆,刺進了兇手的胸膛。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總的來說,《我是殺人犯》講述了一個因為兇手逍遙法外,主角越過法律去替天行道的故事。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全片劇情抓馬、節奏緊湊,不僅憑藉“誰是殺人犯”的懸念始終吊著觀眾的胃口,而且真假罪犯之間的較量也扣人心絃,讓人大呼過癮。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但本片最發人深思的地方卻不在於此,而在於嫌疑人憑藉殺人經歷一躍成為社會名流,還擁有一幫忠實的“腦殘粉”。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而且,如此匪夷所思的情節並不是由編劇虛構,而是取材於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的真實故事。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食人魔”佐川一政展示他的著作


佐川一政在法國留學期間,曾將一名白人女同學先奸後殺,然後又食用她的屍體整整兩天,直到屍體開始腐爛發臭,才將之丟棄。

案發後,佐川一政被他有錢任性的父親引渡回國,僅僅15個月後就被釋放。

這之後,他就不停撰寫各種有關食人的書,成為了日本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知名人物,甚至不乏粉絲。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佐川一政和他的受害者


因此,影片通過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表現出了對娛樂至死的社會的一記反諷——一個人,只要有完美的顏值,即使是殺人犯也能坐擁無數粉絲;只要擁有偶像的人設,即使罪行累累,也會有人跳出來為他辯護洗白。


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這樣的“殺人犯”,其實就像是一面照妖鏡。它照出了在網絡不斷開放、娛樂行業飛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心的變異;也提醒著我們,再耀眼的“明星光環”,都不該矇蔽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