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嶼月塘鎮礪山村郭玉林:用餘熱為鄉村文化火一把

莆田文明網12月12日 (通訊員 錢碧雲)退休了做什麼?有人選擇含飴弄孫,安享天年;有人選擇融入社區,奉獻餘熱。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幹部,郭玉林選擇了後者。今年67歲的郭玉林,7年前從忠門鎮文化站站長任上退休回到礪山村。不久他便出任月塘鎮礪山村老協會會長。上任伊始,他發現,由於鄉村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加上缺乏正確的引導,無所事事的老人們,要麼聚集在宮廟前商討“香事”,要麼聚集在老協會打牌、搓麻將……既影響了社會風氣,又影響了家庭團結,給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作為文化人,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給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傳遞正能量,他本著“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先急後緩、量力而行”的原則,決定打出“建基地、拉隊伍、找載體”組合拳,用餘熱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火一把。

所謂建基地,就是依託老年人活動中心,開闢出圖書室、棋藝室、乒乓球室、文藝室等。有了活動場所,他便四處奔波,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共籌集到十幾萬元資金。有了啟動資金,他一邊對這些活動場所進行升級改造,一邊進城購買圖書及各類文體器材。經過一番密鑼緊鼓的籌備,這些裝扮煥然一新,設施齊全的活動室,成了老年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每天,老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有的在看書,有的在打乒乓球……玩得不亦樂乎。為此,他不無感慨地說:“這就叫做築巢引鳳。”昔日成天泡在宮廟裡或賭桌旁的老人們如今都被挖過來了。

舞臺搭起來了,可得有人唱戲啊!為了組建十音八樂隊和舞蹈隊,他豁出去,每天天一亮就騎車出去,走村串戶,物色人才,傍晚才回家。每到一處,他就苦口婆心,宣傳發動,對個別思想比較保守的老人,他還發動他們的子女一起做工作。就這樣兩支隊伍終於拉起來了。為了把他們打造成訓練有素的文體生力軍,他還請來了專業老師進行培訓。如今,這兩支隊伍成了村裡的文藝輕騎兵,逢年過節,他們都要登臺亮相,給節日捧上一道頗具鄉土特色的文藝大餐,平添幾多景氣,幾分熱鬧。

為了擴大影響,使草根文化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除了在春節、元宵這些傳統節日裡組織文藝隊登臺表演外,還充分利用五一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組織文藝演出,此外,他每年還要請電影隊來村裡放映電影十餘場,請劇團進村演莆仙戲四五場,並在春節、元宵期間舉行籃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比賽以及書畫作品展覽等,使村民的文體生活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多彩,為此,村民們稱他為“開心果”。

幾年來,郭玉林為了豐富農村的文體生活,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的“組合拳”打出了家鄉一片文體新天地,歪風邪氣明顯下降,純樸民風蔚然成風。近年來,礪山村的各項工作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大家都說,郭玉林和他的文藝隊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秀嶼區委文明辦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