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屿月塘镇砺山村郭玉林:用余热为乡村文化火一把

莆田文明网12月12日 (通讯员 钱碧云)退休了做什么?有人选择含饴弄孙,安享天年;有人选择融入社区,奉献余热。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郭玉林选择了后者。今年67岁的郭玉林,7年前从忠门镇文化站站长任上退休回到砺山村。不久他便出任月塘镇砺山村老协会会长。上任伊始,他发现,由于乡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无所事事的老人们,要么聚集在宫庙前商讨“香事”,要么聚集在老协会打牌、搓麻将……既影响了社会风气,又影响了家庭团结,给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作为文化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给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传递正能量,他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决定打出“建基地、拉队伍、找载体”组合拳,用余热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火一把。

所谓建基地,就是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开辟出图书室、棋艺室、乒乓球室、文艺室等。有了活动场所,他便四处奔波,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共筹集到十几万元资金。有了启动资金,他一边对这些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一边进城购买图书及各类文体器材。经过一番密锣紧鼓的筹备,这些装扮焕然一新,设施齐全的活动室,成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老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打乒乓球……玩得不亦乐乎。为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这就叫做筑巢引凤。”昔日成天泡在宫庙里或赌桌旁的老人们如今都被挖过来了。

舞台搭起来了,可得有人唱戏啊!为了组建十音八乐队和舞蹈队,他豁出去,每天天一亮就骑车出去,走村串户,物色人才,傍晚才回家。每到一处,他就苦口婆心,宣传发动,对个别思想比较保守的老人,他还发动他们的子女一起做工作。就这样两支队伍终于拉起来了。为了把他们打造成训练有素的文体生力军,他还请来了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如今,这两支队伍成了村里的文艺轻骑兵,逢年过节,他们都要登台亮相,给节日捧上一道颇具乡土特色的文艺大餐,平添几多景气,几分热闹。

为了扩大影响,使草根文化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除了在春节、元宵这些传统节日里组织文艺队登台表演外,还充分利用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演出,此外,他每年还要请电影队来村里放映电影十余场,请剧团进村演莆仙戏四五场,并在春节、元宵期间举行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比赛以及书画作品展览等,使村民的文体生活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为此,村民们称他为“开心果”。

几年来,郭玉林为了丰富农村的文体生活,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组合拳”打出了家乡一片文体新天地,歪风邪气明显下降,纯朴民风蔚然成风。近年来,砺山村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大家都说,郭玉林和他的文艺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秀屿区委文明办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