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國債市場已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自一開始就和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一環。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一、我國國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一是多層次的國債市場體系初步建立。1988 年,我國建立國債櫃檯交易市場;1991 年,交易所國債市場建立;1997 年,商業銀行撤離交易所,進入新建的銀行間國債市場,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並存的格局從此形成;2002 年,我國又推出了商業銀行記賬式國債櫃檯交易市場。

二是我國國債規模顯著上升。國債的年度發行規模不斷擴大,由 20 世紀 80 年代初的每年僅發行幾十億元,到 2017 年年度發行量約 4 萬億元。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1 2009-2017年中國國債發行額度與增長率對比圖

二、我國國債發行以國內市場為主

我國國債購買方主要是來源於中國國內,而美國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由國外金融機構購買。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2016年末,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在"公眾持有"的國債中,44%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而當中的66%是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外國持有美國國債中,40%來自日本和中國,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通過和美國對比發現,中國國債持有方99%都為國內投資者,在國際市場上流通性不強。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2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國內發行額度對比圖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3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國外發行額度對比圖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4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國內外發行額度對比圖

三、我國國債年末餘額規模逐年增加

我國國債年末餘額逐年遞增。截至2017年末,我國國債年末餘額已達約14萬億元。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5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年末餘額對比圖

四、我國國債在公開市場操作運行規模顯著擴大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買進或者賣出二級市場債券,來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手段,特別是因為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具有良好的控制性成為各大中央銀行歡迎的一種調控手段。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由於其擁有良好的信譽以及變現能力等優良特點,已經成為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工具。

在2011年之前我國國債年末餘額與公開市場回購成交金額大致相同,在2011年以後,我國國債回購成交金額髮生了顯著性增長,國債回購成交額從2010年的約7萬億到2016年的約233.6萬億短短6年間增加了約33倍,國債在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6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年末餘額與國債回購成交額對比圖

五、我國國債投資收益率較高

一般來說銀行的儲蓄利率會按照基準利率上下浮動,我們可以看到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一般為0.3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50%,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75%,與此同時,一天期限的國債年化利率都高達2.53%,遠遠超過活期存款利率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接近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所以國債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在市場中擁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7 各種投資收益回報率對比圖

資料來源:wind數據庫與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數據庫(餘額寶收益率在2.5%-4.0%之間波動)

六、我國財政赤字與國債增量同步增減

解決政府財政赤字有一種方法,就是採取發國債的方式,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是採取這種方式。一國政府財政有赤字的情況下,公開發行國債,讓人們自願來買,將來國家流動性充裕時時再還本付息。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借到資金以後,從而彌補財政虧空,可以有效防止政府財政赤字情況,從2010年起到2014年,國債年末餘額增長量與政府財政赤字額度保持顯著一致,說明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

我國國債市場發展現狀

圖8 2009-2017年中國國債年末餘額與財政赤字額度對比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