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大兵撩趣聞,每天分享歷史趣聞。說起金庸先生,那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標誌性人物。其作品陪伴了許多人的成長,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今天和小夥伴們分享下金庸小說的歷史觀,金庸先生是華語通俗小說的大師,其作品可讀性與深度俱是一流,金庸先生的歷史觀是伴隨其小說不斷成熟與進步的。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漢族英雄抵抗異族入侵的套路。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尤其是射鵰三部曲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射鵰英雄傳創作於1957-1959),歷史觀稍顯樸素與稚嫩。但是早中期的作品後,就沒有那種以漢族為主的基調了,典型代表作是《天龍八部》創作於1963-1967,沒有表現出唯漢的思想。特別是蕭峰身世的設定,當得知自己的契丹身份後,並未持狹隘的民族立場,而是為了避免遼宋兩國民眾生靈塗炭,最終捨生取義。蕭峰的義,是超越了民族與國家的人性大愛。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在金庸最後的巔峰之作《鹿鼎記》裡,韋小寶會對清軍揚州十日嫉恨不已,因為這是對普通民眾的屠戮,但這種嫉恨並不影響他為康熙皇帝效力。小說的結尾,金庸借韋小寶之口道出了內在的邏輯:康熙可以讓老百姓過的安居樂業,反清復明完全沒有必要。金庸的歷史觀在此畫龍點睛,俠之大者、愛蒼生!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縱觀金庸先生的小說人物,從陳家洛到郭靖、楊過、張無忌然後喬峰,在到了令狐沖最後到了韋小寶。似乎我們看到金庸先生筆下的英雄從原來的那種正統的英雄越來越走向叛逆,當然韋小寶算是更反英雄的一個角色。這也充分地表現出金庸先生的成長,以及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各種事物的看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年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比較崇拜英雄,好像英雄就是那種一身正氣,黑白分明。年紀慢慢大了之後,寫作的大英雄背後都有他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也比較矛盾。就像喬峰身為遼國的大元帥,為了兩國百姓的安危,逼遼國的皇帝退兵,最後只有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到後來這些人性的困難,就慢慢地理解了。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起初寫這個英雄人物,寫的是黑白分明,好就是好,寫的很簡單。魯迅先生也分析中國的小說好壞分明太明顯。其實人性是很複雜的。後期的寫作更具有情感色彩。武俠小說精神在“俠”這個“俠”字不是這個“武”字。武俠小說並不是表面上好像有著武功或者一些奇怪的技能。太注重武功的話,這種人對武俠小說完全不瞭解的。

金庸離世,難忘經典!一代“大俠”用一生續寫武俠的歷史觀

武功只不過是武俠小說容易表現的一種方式而已。只要人與人之間有關係,這種俠的精神永遠存在的。這種精神在社會上永遠存在,永遠有的,俠就是犧牲自己利益去幫助人家,主持正義。大兵撩趣聞,每天分享歷史趣聞!驚聞金庸先生離世,本期內容向先生致敬!謝謝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