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對於張藝謀導演來說,《影》無疑是成功的,影片呈現出的水墨美學俘獲了很多人的內心,但在鏡頭美學之外,還想談一點個人觀影后的看法,可能跟主流觀點不太一樣。未必正確,僅作探討。

電影整體看下來低於預期。權謀爭鬥的故事太簡單了,甚至幼稚。為了反轉而反轉,一個是笑裡藏刀的國家君王,一個是手握大權、心思詭譎的都督,這種級別的謀略家最後居然只因為棋子的老孃死了,棋子突然覺醒,兩人多年的佈局就全線崩盤,毫無後手回擊,迅速地被反殺篡位。看完細想不免有些敷衍。

(一)

關於上述觀點,僅就針對最後一段的結局,做一點分析。

第一點,一個君王籌謀已久,想要暗殺重臣,最後派出的竟然是不堪一擊的弱雞部隊,還被身負重傷的都督一一擊殺。這個心思縝密,籌謀已久的君王心還真是大啊。能夠做到料敵機先,派人去救影子,難道想不到擊殺都督這個大boss需要派多少重兵,以保萬無一失。這無疑是劇本的一大漏洞。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第二點,君王其實一直懼怕都督的威望和地位,不敢殺他。因此,才需要反覆確認影子身份的真假,然後趁機佈局擊殺之,讓影子取而代之,聽其擺佈。但都督境州一役,戰功赫赫,君王更加不敢也更加沒有理由在明面上輕易殺掉真的都督。

因此,當都督突圍成功,蒙面走上大殿的一刻,首先應該除掉的,難道不應該是隨時會替代他上位的影子嗎?這時留著影子,自己隨時會成為可有可無之人。就算擊殺影子後,屆時君王欲除之,現場小艾與都督兩人,力壓孤身一人的君王,勝算也未可知。一個心思如此詭譎的人居然這點都沒想到,實在讓人驚奇。其他的bug不一一贅述。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我理解張藝謀導演想要拍攝一個反套路的故事,歷史上替身命運皆悲慘,他們只是王公貴族的一枚棋子,很難得到善終。因此,如果有一個故事,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那勢必會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只可惜,為了出其不意,最終讓權謀顯得如同兒戲。

很多人說,國師終於有故事了,但是整體看下來故事很尷尬,很空洞,只有輪廓,沒有細節。因為觀眾不知道人物的前世今生,所以人物的很多行為沒法觸動到人,影子與小艾的情感、君王的隱忍,都督的變態,都只是單純的符號,情不知源起。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二)

張藝謀導演想通過陰陽太極、以柔克剛等概念展現傳統文化中的相生相剋,陰陽互補,因此採用了很多形式化的符號,頗有意境。

但是個人覺得某些設定還是太牽強了,比如為了展現以柔克剛,想出了一個方法,是以女人身形入傘,扭動身軀,然後就破解了楊蒼的大刀。事實上這個武打太概念化了,在武打上,以柔克剛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展現姿態的輕盈,讓一群男人在大街上扭來扭去這個創意,不免讓人出戏,並且在邏輯上沒有說服力。因此,觀眾看到會笑也並不奇怪。

可以看出,張藝謀導演是一個為了形式感和概念的展現,可以將具體細節強行合理化或者放棄合理化的這麼一個人。

(三)

鏡頭美學,造型設計,確實沒得說,一流水準,同時也是非常好的一次文化輸出。電影中出現大量下雨的畫面,在《影》的紀錄片中,張導為了精準,要求兩組鏡頭同時拍攝並且雨點大小,密度要完全一致,這場戲拍了很久很久,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張藝謀導演對於攝影、美術近乎執拗的追求,說他是一個勤奮的電影手藝人,一點沒錯。

《影》的確是張藝謀近年來讓人非常驚喜的一部作品,很多人說這次老謀子把格局縮小了,細膩了,但我認為故事尤其細節還是粗糙的。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首先把故事寫嚴謹了,接下來要展現的主旨內核才會有說服力,如果光憑畫面、聲效來震撼觀眾,回家細想卻內心空蕩蕩,是否和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通過大場面來掩蓋故事脆弱的做法一樣呢?只是把炸彈換成了水墨。

其次,影片中展現的權欲和人性還是過於淺薄,看不到人性深層的掙扎,主公、影子和都督間的廝殺非常直白,沒有猶疑,沒有羈絆,似乎就只是你死我活的戰鬥而已,同野蠻人並無二致,如果說唯一看得到人性的地方,可能就只是在小艾身上了。

總體而言,《影》這部作品是成功的,但其形式感遠大於故事性的缺陷,繼續在張藝謀作品中延續了下來,這也是此部作品不盡如人意的最大缺憾。

關於《影》,老謀子到底錯在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