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漢字輸入實現“登頂一跳”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年過七旬的王永民,特意身著一件紫紅色西裝,出現在人民大會堂。這一天,經北京市推薦,王永民獲頒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推動漢字信息化的‘王碼五筆字型’發明者”稱號。

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漢字輸入實現“登頂一跳”

看到王永民,不少人20多年前學習五筆字型的記憶很快就會被喚醒,許多人還記得那些口訣——“王旁青頭兼五一, 土士二幹十寸雨……”

40年前,正是王永民,以執著的鑽研實現了漢字輸入技術的“登頂一跳”, 並從北京開始將其推廣至全國、全世界。漢字與科技融合,終於讓中國人邁步跨過那道信息時代的數字鴻溝。

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漢字輸入實現“登頂一跳”

科技之星王永民

北京王碼創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發明“王碼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首創“漢字字根週期表”,有效解決了進入信息時代的漢字輸入難題。1998年發明“98規範王碼”。

1800個日夜與12萬張卡片

上世紀80年代前後,隨著計算機被引進中國,一個困擾全國的問題出現了——如何輸入漢字?由於26個拉丁字母更易於輸入,方塊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甚至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有法新社記者寫道:“在全世界報道奧運會的7000名記者中,只有中國人用手寫他們的報道!”

解決比發達國家落後一個時代的“卡脖子”難題迫在眉睫。1978年,在河南南陽科委工作的王永民主動請纓,為漢字輸入計算機尋找出路。

王永民之前,有人嘗試過不同的鍵盤類型以輸入漢字,有幾千個漢字組成桌子那麼大的鍵盤,有需要左右手交替操作的主輔鍵盤,還有用256個鍵積木式拼合出漢字的中型鍵盤,但都因為成本高昂、無法盲打而無法推廣。

王永民曾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6年,那時中科大還在北京的玉泉路,嚴濟慈的普通物理、華羅庚的數學、錢學森的力學等大師課堂,給王永民留下了深深的科學烙印——“新興學科沒有先例,必須從基礎科研做起,獨闢蹊徑才有可能成功。”

王永民踏上了把漢字輸入計算機的艱難歷程。他把12000個漢字逐一手動分解整理成12萬張卡片,卡片堆疊起來足足有十幾米高。通過分解,他梳理出600個字根。但600個字根,就需要600個鍵。王永民又開始一一合併刪減。每減少一個字根,王永民就得把國家標準的7000多個漢字重新編碼並多次檢查。而每壓縮一個鍵位,需把之前排好的字根組合推倒重來。

漢字輸入,是一個涉及語言文字學、計算機科學、人機工程學、心理學、概率論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學科。字根在鍵盤上排列組合需要符合“相容性”“規律性”和“協調性”三原理,“比方說,‘協調性原理’,輸入漢字時,左右手每個手指的負荷量,我們都得經過嚴格的實驗,‘能幹的’食指負擔要重些,而‘無能的’小指負擔要輕得多。這樣才能保證打字時不累,越打越快。”

138鍵、90鍵、75鍵、62鍵……拿著政府3000元的經費,每天只能啃燒餅度日,王永民一干就是4年。

1982年隆冬,王永民帶著優化了的36鍵方案,來到河北保定華北終端廠上機試驗。那年的冬天格外冷,從小吃店端出的粥,到馬路對面已經全結成了冰碴,王永民的心裡卻像燒著一團火一般。40多天後,經過一次次編寫程序、調試,當王永民用鍵盤通過自己的編碼把漢字敲進計算機的時候,眼淚嘩地湧了出來。

不過,試驗成功沒兩天,王永民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認為他“瘋了”的決定——“放棄36鍵,我得做25鍵。”在同伴們看來,36鍵方案在國內已經是開天闢地頭一個了。可王永民就是槓上了——他在試驗中發現,36鍵方案因為字根佔用了數字鍵,輸入數字時需要切換,有些麻煩,難以實現高速盲打。

寒冬裡,他把自己關在小旅館裡七天七夜沒怎麼出門。反覆試驗,他終於發明了一種叫“末筆字型識別碼”的方法,把36鍵方案成功升級為25鍵方案,完成了世界上漢字輸入技術的“登頂一跳”,實現了用原裝鍵盤一個螺絲釘也不動就能盲打漢字的夢想。這,就是後來流行的五筆字型輸入法。

5年,1800多個日夜,他心裡的那團火,終於衝破暗夜,點亮了漢字輸入這片天。

最早在中關村開科技公司

回憶起1984年五筆字型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演示的情景,王永民仍然很是興奮:當漢字在電腦屏幕上以每分鐘120個字的速度跳出的時候,在場的人目瞪口呆。一個聯合國官員下意識地把鍵盤翻過來看看,檢查一下其中有沒有什麼“貓膩”。

光明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紛紛報道了這項發明,稱“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王永民有了“當代畢昇”的稱號。

在那個技術傳播速度遠不及今日的年代,王永民決定到高校和部委雲集的北京推廣五筆輸入法。

當時,一些部委都給辦公電腦安裝了五筆字型,但大量人員需要培訓。王永民這個發明者,想也沒想,做起了義務培訓,在府右街135號中央統戰部的地下室7號房間,一住就是兩年。“誰請我都去,有飯吃我去,沒飯吃我也去,三天五天都行,費用全部自理!”夏天就一套衣服,白天穿晚上洗,第二天早上幹了之後繼續穿。他吃著饅頭夾鹹菜,跑遍了中央部委等100多個大小單位。由於長期營養不良,王永民肝病復發,他隨身揣著寫好的遺囑上陣推廣。

好在,兩年下來,五筆字型輸入法被中央機關接受並普及開來,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也發文推廣五筆字型輸入法。聯合國的中文打字員,都用上了五筆字型輸入法。

執著,終於讓王永民守得雲開見月明。

1987年,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DEC公司派專家找他談判,最終花費二十多萬美元購買了王永民的專利。那年春天,王永民從地下室搬到遠望樓賓館,“王碼五筆”也開創了我國電腦專利技術進入國際市場、掙到“洋錢”的先河。

1988年,中關村示範區前身——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批准成立。“終於找到組織了,民營科技企業從過去不受重視,甚至不被認可到逐漸受到承認。”王永民回憶。那年,王永民設在中關村的王碼公司門市部已是門庭若市。

4年後,白頤路上早已聚集了上百家科技企業,逐漸形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王永民和他的王碼公司也搬進了白頤路上八層高的試驗區大樓。同在這棟樓裡辦公的四通、科海、王碼,成了當時全中國最早、最有名的科技公司。巔峰時期,王永民在中關村創辦的王碼電腦總公司擁有全國20多家分公司、兩家海外公司、數以百計的代理商、數以千計的培訓網點。

永不停歇的“職業發明家”

如今,全國仍有4000萬人在使用五筆輸入法,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使用拼音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

這,並沒有影響到王永民繼續發明創新、探索漢字輸入推廣新途徑的熱情,他仍是當年那個執著的“發明者”。

在王碼五筆推出後,王永民還發明瞭數字王碼和硬件產品王碼鼠標,將鼠標與數字鍵合二為一,讓櫃檯工作等崗位的人能夠單手打字,使漢字打字甚至比英文打字還簡單。他還在移動互聯網來臨時進軍手機輸入法市場,發明閱讀聲譯器、名片管理器等。今年下半年,一款關於五筆的新發明就要面世,他將用動漫形式引導用戶每個字的鍵位打法,無需生背字根和拆解漢字,便可學會五筆字型輸入法,使得“形碼”更容易普及。王永民說,“如今的年輕人,提筆忘字、錯別字滿天飛似乎成了常態,我覺得應該為漢字文化的傳承做點什麼。”

他仍然堅持把王碼公司設在中關村,他最初創業成立公司的地方。在他眼裡,中關村是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是各種新鮮技術碰撞交流的集散地,而當下的王碼公司無論如何,都要不斷汲取先鋒養料。

今年已經76歲的王永民活力四射,他管自己叫“快樂的小老頭”,時常逗得周圍人捧腹大笑。

“一介書生,半個農民。”王永民半自嘲地表明自己的志趣。他坦承,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企業家、商人,但卻是個“職業發明家”。去醫院看病輸液,他琢磨起輸液瓶裡冒氣泡的衛生隱患問題,發明出解決注射液與空氣接觸問題的方案;北京氣候乾燥,購買的加溼器功效不理想,他就用有機玻璃、馬達等在家動手做起了“家用雨林”……

王永民還有個心願,出版10本書,其中一本是科普性質的圖書《王永民發明創造20例詳解》,讓讀者瞭解“為什麼一個農民出身的人這麼愛發明,我的那些發明、專利都是怎麼在日常生活裡琢磨出來的。”

對話

不要被失敗分散精力

問:在5年研發中,您有過放棄的念頭嗎?

王永民:從沒有過。因為我知道它是個完全未知的領域,廣袤土地沒人挖掘,總是有東西的。我當時一直認為,即便不能集大成完成整個大廈的修建,也可以給別人做前期工作。

問:取得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王永民:首先,這項發明是時代的產物,我既遇到了機遇,又遇到了好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一定要調查研究,國際國內什麼水平一定要摸底,不能瞎吹;一定要從基礎理論做起;要突破創新、百折不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這途中自然不乏打擊、失敗,如若你分散精力整天對付它,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研究。

問:入選改革先鋒,您有何感想?

王永民:很榮幸遇到了好時代,取得了一點成績。科技浪潮中,每一個行業都在被重新定義。現在我深深感到,自己在很多地方已經落後了,從理念、方法到對新技術的掌握,所以要不斷學習。

一個人通過百折不撓的努力,一輩子能在一個狹小領域奮鬥、做出貢獻就很不錯了。科研人員既要肯定自己的鑽研、創新精神,也要知道自己的渺小。在建立文化自信、漢字文化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五筆字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要推動這項發明的普及應用,使之造福於文化傳承,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發光發熱。

記者:孫奇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