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文化中的形式,其中到底蘊含了什麼東西,會讓人的思想發生改變?


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文化的形式是智慧的載體,而器物中凝結了人類的智慧,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中國人自古就有“做器物以傳世,不枉此生”的人生價值觀,激勵著一代代的發明家與大國工匠。能夠做一件流芳百世的器物,是幾千年來許多人最高的人生目標。現代生產中的產品生產,其實質就是“做器物以傳世”的文化過程。

產品的概念:產品廣義的概念是可以滿足人們需求的載體。一般指人們向市場提供的能滿足消費者或用戶某種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什麼是軟件產品呢?軟件由信息組成,是通過支持媒體表達的信息所構成的一種智力創作,通常是無形產品,並可以方法、記錄或程序的形式存在。如計算機程序、字典、信息記錄等。

在我的第一印象裡可傳世的軟件產品有哪一些呢(足以傳世的軟件產品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評論裡發表見解,我只是拋磚引玉)?本人84年生人,在這一年有一款軟件產品橫空出世 —— Mac OS(1984年推出)。事實上,蘋果的這款操作系統和微軟的Windows 95都應當榜上有名。現代圖形用戶界面的概念最初是由施樂發明的,蘋果對它進行了改進,而微軟則讓它在全球普及。


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等到我讀初中開始接觸計算機,這個時候我開始練習打字,應該用的是一臺386的電腦,練的自然是五筆打字!記得我爸那時候跟我說:在80年代開始進入了電腦科技時代,漢字經歷了一波拉丁字母化危機,因為沒有漢字的輸入設備,難以輸入電腦面臨著生死劫難。最危機關頭一個叫王永民的人發明了五筆輸入法成功阻止了漢字的字母化。真的,一句“王旁青頭兼五一”,能喚起了多少80後的記憶?


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等到我讀大學(作為學渣的我高中只學了一段時間的QBASIC),也就是2002年,這一年商業軟件聯盟(BSA)總裁說:“2002年全球盜版率是自1999年最低盜版率以來的第一次下降,1999年盜版率是36%”。可以說中國的軟件能發展這麼快,跟盜版軟件的使用是分不開的。當然當年很多的軟件公司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培養用戶群體的思維,對盜版也是放縱的態度。這個咱不能深究,不然容易招噴。所以在這個階段我最關注的是Apache(阿帕奇,1995年推出)。這裡所指的Apache實際上包括Apache、Linux、MySQL和PHP等開放源代碼項目,這些軟件結合在一起,成為了網站開發的利器,同時也對微軟的.NET戰略構成了巨大的威脅。Apache Web服務器軟件充分證明了開放源代碼軟件的成熟以及安全性和穩定性。


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現在我最期待的自然是華為的鴻蒙,我這水平肯定參與不了了,但是我希望我能培養出能參與到鴻蒙開發中的人才!

產品的功能表現是有條件的,對消費者的市場調研發現,研究消費者的過程其實就是感受消費者在消費的動機和消費形態環節裡面是怎麼做出決策的過程。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多麼理性的人,在決策時都會受到感性的支配。人們選擇某種產品,基於對這個產品的認識,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體驗的過程。在產品的銷售和使用過程中,自然地傳播了產品中的文化內涵,而所有的文化內涵都對應著社會需求。之前在網上學習過產品經理的知識,其中一個視頻在講解中提出了產品四問:“為什麼是現在做?為什麼是我們做?為什麼我們能做成?怎麼做能最大程度輸出能力?”在這裡我玄乎的回答第一個問題 —— 產品的功能變遷,與文化的時代性是相對應的,把握好繼承和創新,是新產品研發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大家想想為什麼現在人工智能產品這麼火?因為時代在召喚!在這個時代產品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服務)和市場反饋情況最能體現產品中的智慧及其含量。


也談計算機文化(三)

我也召喚一下:求推薦,求評論,求關注!哈哈≥^≤,下期再聊~~~

最後附我在頭條講C語言程序設計的視頻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