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蛻變,五大支柱:輕鬆籌的商業進化史

日前,由輕鬆籌聯合ELLE和新浪公益舉辦的“123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活動以“123鏈起來”為主題,利用區塊鏈技術,致力於公益信息透明化。盛典得到了超百位偶像明星、公益機構、愛心企業及媒體的支持。

四年蛻變,五大支柱:輕鬆籌的商業進化史


熱鬧活躍的景象與當下互聯網行業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至少要保證6個月的資金儲備”,冬眠模式,求生存,成為2018年中國多數互聯網創業企業的常態。近期,輕鬆籌剛剛完成了一次品牌升級,新增了“輕鬆健康”這一業務,通過基因檢測和體檢等健康消費項目,尋找到全新的業務增長點。

從2010年到現在,微信活躍用戶數超過10億,支付寶活躍用戶超過5.5億,移動互聯網誕生的第八年,市場開始出現消費不足、流量獲取難,困擾著每一個互聯網企業,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嚴陣以待,瘦身禦寒。

與各大互聯網企業主動收縮減編不同,輕鬆籌非但沒有收縮,反而推出新業務。據瞭解,在健康保障領域,不論是用戶數,還是籌集金額,輕鬆籌均排名第一。在垂直細分市場上,能夠持續獨佔鰲頭,足以說明這家創業公司能夠每次抓住機遇乘風而上的能力,而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創始人楊胤IDG的從業背景。

五大支柱,重新定義健康保障

輕鬆籌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五大產品支柱的先後推出,大病救助、輕鬆公益、輕鬆e保、輕鬆健康、輕鬆互助,從救助到保險,再到病前預防,全方面保障用戶健康。

四年蛻變,五大支柱:輕鬆籌的商業進化史


輕鬆籌在業務領域上有保守的一面:始終堅守健康保障。但是在產品線上,卻充滿想象力。四年內,圍繞健康保障,推出了5大產品,從大病救助到商業保險,再到健康檢測。

“用戶的需求是不斷深化的,我們必須要提供相應的產品服務”,早前在IDG做投資出身的楊胤明白,產品研發迭代不能止步,她認為需求從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動態變化的,企業的產品必須跟上用戶需求,“產品是互聯網公司的生命。”

大病救助、輕鬆公益,受助者陷入困境後需要社會的幫助,這種幫助是被動的,有價值的服務應當是主動幫助用戶,為此輕鬆籌推出主動性的健康保障產品——基因檢測、互聯網保險以及網絡互助。

作為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輕鬆籌旗下的輕鬆公益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在12月3日的123 輕鬆籌公益盛典上,首次發佈了王菲聯合輕鬆籌為救助唇顎裂兒童拍攝的公益海報,為輕鬆公益上的“唇顎裂兒童”籌款項目助力,助力公益事業的發展。

四年蛻變,五大支柱:輕鬆籌的商業進化史


目前,輕鬆籌已經獲得保險經紀牌照,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狀況,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對於保障性的產品,用戶需求強烈,旗下輕鬆e保自推出後單月規模保費突破3億元,行業增速位居第一。

四年蛻變,五大支柱:輕鬆籌的商業進化史


用戶購買保險,主動防範大病對家庭帶來的傷害及經濟負擔,該業務的推出,讓用戶從被動的求助對象轉變為主動的保障性消費者。

而基因檢測及體檢就更加強調健康管理的主動性,“如果價格平民,我是願意去做基因檢測,來預測未來某些疾病的發生”,在2015年的一次新技術峰會上,某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表示,基因檢測技術已經很成熟,但高昂的費用讓它無法面向大眾消費,而被束之高閣。

此次,輕鬆籌推出大眾消費版的基因檢測,極大地降低了費用,用戶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並預防基因先天遺傳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壓高,通過控制飲食中糖分的攝取,來降低糖尿病發病的概率,將個人的健康管理、防護,主動提前。

從早前的大病眾籌、輕鬆公益,到輕鬆e保、健康互助,再到基因檢測,在四年業務發展及多次變革中,輕鬆籌始終立足“用戶健康保證”,並通過產品及業務的多次迭代衍生,滿足用戶對健康保障的需求。

四年蛻變,終成新物種

由小到大,從不完善到日趨成熟,商業上的成功總是伴隨著時間的消磨。在創業的黃金年代,通常得到資本加持的創業企業會廣泛涉足、嘗試多元化,例如多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在獲得融資後先後涉及房產物業、投資、媒體……

但隨著經濟下行、消費降級,高投入的資產,如今已經變成了累贅,裁員、減薪、砍掉新產品,成為了不少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常態,“包袱太重,過冬的糧食不夠用”,一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不禁感嘆,企業擴張太快導致成本太高,企業不得不輕裝前行。

但一直在快速成長的輕鬆籌卻沒有感受到類似的寒意,相反有著眾多業務規劃需要去落實。

在2014年,眾籌這種形式被大眾熟知並接受,於是輕鬆籌籌建基於社交的個人求助平臺,求助者在輕鬆籌平臺發佈求助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熟人社交傳播求助信息,幫助求助者眾籌治療費用。在中國,絕大多數返貧家庭,是因為大病,大病救助業務幫助大病人群減輕負擔,彙集大眾微小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抵住誘惑、守住底線不易,輕鬆籌發展過程中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但輕鬆籌卻將目光始終聚焦在健康保障領域,截至目前,輕鬆籌已經擁有5大產品線——大病救助、輕鬆公益、輕鬆e保、輕鬆互助、輕鬆健康。

創立四年有餘,輕鬆籌一直以將健康保障為核心,經營核心一直是面向用戶提供產品、服務。得益於此前健康保障行業的專注投入,輕鬆籌並沒受到經濟下行、消費降級的影響。據瞭解,目前輕鬆籌用戶遍及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規模超過5.5億,為超過253萬個大病家庭,籌集善款總額超過255億元。

在業務領域上,輕鬆籌一直著力做減法,圍繞健康保障,將一個行業,一類客戶需求,服務透、服務好,極力避免廣撒網的多元業務,設身處地去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這也使輕鬆籌在宏觀環境變化中屹立不倒。

沒有消費降級,只有需求深挖

消費從未降級,只是企業產品迭代的速度,追趕不上用戶需求的變化。近日,全國消費降級的恐慌蔓延,似乎預示著互聯網行業的寒冬。其實市場環境沒有變壞:201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6.5%、前十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淘寶雙十一交易額增長39%。消費在增長,並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降級,環境改變的只是用戶對產品、服務要求更加精細。

真正有生命力、有價值的企業,時刻關注用戶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做減法,修減掉多餘、冗雜的非核心業務,將關注點重新回到核心用戶上,另一方面必須做加法,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服務。

輕鬆籌推出的“全面健康保障體系”,不但為輕鬆籌找到了長久的業績增長點,保證平臺的營收,更重要的是,平易近人的價格,能夠喚醒用戶對健康保障的重視,讓用戶從被動式的健康理念灌輸,變成主動的深入探索,為用戶健康保駕護航。

顯而易見,在持續進化中,輕鬆籌已經成為健康保障的新物種——不僅是公益,不僅是保險,不僅大病眾籌,不僅是網絡互助,不僅是健康消費——我們難以描述它是什麼,它已經進化到傳統企業不曾見過的模樣。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在風起雲湧的商業中,快速適應能力的體現呢?或許,輕鬆籌之於商業,正如人類之於自然——幾百萬年前,誰能想到當初從樹上走下來的古猿們會進化成這樣?(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