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濟州,距離梁山相對比較近一些,太守張叔夜自然就擔任了每次到梁山詔安的招待任務了。選擇在張叔夜這裡也是有原因的。

一來就近招待。

二來可以瞭解梁山方面的近況,知道如何行動。

因此,每次到梁山詔安,都會選擇在張叔夜這裡路過。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第一次正式前往梁山詔安的是陳宗善,也是路過張叔夜這裡,本著同朝為官,同效力於道君皇帝,對於初次來到這裡的陳宗善,張叔夜也是善意提醒,可是張叔夜只是憑著一句話,就能夠判斷出本次詔安不會成功。

是哪一句話呢?為何張叔夜就能夠判斷的這麼準確呢?

且看:

來到濟州,太守張叔夜接著,請到府中,設筵相待。動問招安一節,陳太尉都說了備細。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張叔夜道:“論某愚蠢的意見,招安一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裡須是陪些和氣,用甜言美語,撫卹他眾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太尉留個清名於萬古。他數內有幾個性如烈火的漢子,倘或一言半語衝撞了他,便壞了大事。”

張幹辦、李虞候道:“放著我兩個跟著太尉,定不致差池。太守,你只管叫小心和氣,須壞了朝廷綱紀。小輩人常壓著不得一半,若放他頭起,便做模樣。”

張叔夜道:“這兩個是什麼人?”

陳太尉道:“這一個人是蔡太師府內幹辦,這一個是高太尉府裡虞候。”

張叔夜道:“只好叫這兩位幹辦不去罷。”陳太尉道:“他是蔡府、高府心腹人,不帶他去,必然疑心。”

張叔夜道:“下官這話,只是要好。恐怕勞而無功。”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張幹辦道:“放著我兩個,萬丈水無涓滴漏。”

張叔夜再不敢言語,一面安排筵宴,送至館驛內安歇。

從這裡,就可得知,兩位幹辦只是一開口,張叔夜就知道,這次詔安的事兒會被攪黃了,那一句呢?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就是那句:放著我兩個跟著太尉,定不致差池。太守,你只管叫小心和氣,須壞了朝廷綱紀。小輩人常壓著不得一半,若放他頭起,便做模樣。

這是明顯的跑到梁山泊去耀武揚威的,梁山泊眾好漢是不會吃你那套的,因此,多半會不從。

那麼張叔夜怎麼就能夠判斷的如此準確呢?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1.瞭解梁山

挨著梁山旁邊,對於梁山的大小事情,多多少少都很熟悉,尤其是梁山好漢們的性格脾氣。

對人下藥,這是張叔夜的為官之道。面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策略,就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而不是硬碰硬,死磕到底。

對於梁山這夥人,張叔夜給出的辦法就是好言相撫。共成大事。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2.善於從細微處發現問題

張叔夜在靠近梁山旁邊,卻能夠相安無事,不得不佩服他的處事能力。那麼他是用怎樣的手段,讓梁山不敢來犯呢?

我們不知道,書中也沒有提到。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來發現。

這一次,張叔夜也是希望能夠成功,畢竟梁山這夥子人就在自己旁邊,雖然相安無事,但不能保證一直沒有問題,能夠和解最好。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可是,當張叔夜給陳宗善提出善意的時候,隨行的兩位幹辦的話,是充滿官腔和官架子的。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入鄉隨俗,可是隨行的人員呢?

就是來給詔安搗蛋的。

因此,張叔夜僅僅從細節就發現了此次詔安不能夠成功。

3.善於推測

對於未發生的事情,我們雖然是不知道確切的結果,但是,我們卻是可以根據之前的種種,來進行後面的推斷,這就是我們做事情的前提和基礎。

張叔夜只憑哪一句話,就能判斷,此次詔安會被兩位幹辦給攪黃了

張叔夜就具有這樣的能力,雖然,詔安之事不是他去執行的,但是他的推斷裡卻是不一般的。

總之,一個張叔夜都能夠知道後面的事情,陳宗善也不會太笨,只是此行是不得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