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酒桌文化,還吟誦作詩嗎?

清早到公司上班,領導一邊爬樓梯一邊告訴我,他昨夜又是宿醉,現在的酒桌文化真是……

讀書君靠著作為一個文化號的高度自覺,開始在內心幻想古人在酒桌上的場景。然後讀書君發現,即便不幫各位古人美顏,古代人聚在一起喝酒的場面一點也不油膩,只讓人心生嚮往。

現在的酒桌文化,還吟誦作詩嗎?古人的精神氣質千年貽香,激盪古今的磅礴氣勢凝結於俯地仰天的一瞬之間。"酒"不再僅僅是一種飲料或者一個字眼,無數情感的來襲和思想的匯聚將它沖蝕成一個內涵飽滿的意象,成了國人內心深處呼吸相通、世代相傳的文化符號。

現在的酒桌文化,還吟誦作詩嗎?飲酒作詩之人

杜甫曾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由此詩李白不但被稱為“詩仙”,還被稱為“酒中仙”。

郭沫若先生曾經煞費苦心地統計過,在李白留存在世上的詩歌中,含有“酒”成分的佔百分之十七。

楊萬里在《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中如此評價李白:“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可見李白飲酒成詩之快、成詩之美。

李白自己也說過“將進酒,杯莫停”,“金樽清酒鬥十千”,“一斗合自然”。可見李白是極其能喝酒作詩的。

現在的酒桌文化,還吟誦作詩嗎?借酒抒情,酒能觸發詩人內心的情感。

"且樂身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是人生的大快慰;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人生的大消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寫出了人生的大困惑;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書寫了人生的大不快;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硬徒隨我身"是人生的大寂寞;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是人生的大淒涼。

李白的酒詩就像一罈罈的烈酒,味濃力猛,開懷酣飲之後,酒香繞樑三日,思緒直掛雲端。

現在的酒桌文化,還吟誦作詩嗎?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比比皆是。

“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杜甫飲酒成愁,感嘆自己不能為國效力

蘇東坡一生與詩酒相伴——不論志得意滿、官運亨通之時,還是飽受挫折、窮困潦倒之時,所謂“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和陶淵明飲酒》

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這首詞主要寫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想,藉以突出了詞人內心之中的悲憤之情。這裡的“自由身”雖是從醉酒中醒來,但也是對被貶朋友的一種寬慰。

古時文人或以酒明志,或對酒當歌,或借酒抒情,為中國酒魂注入了豐富的內涵,感人深切。對詩人而言,大約唯酒得以寬心。縱觀文壇上好佳作,無不是泡在酒罈子裡釀出來的。所以說,是酒造就了文人,更是文人造就了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