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酒桌文化,还吟诵作诗吗?

清早到公司上班,领导一边爬楼梯一边告诉我,他昨夜又是宿醉,现在的酒桌文化真是……

读书君靠着作为一个文化号的高度自觉,开始在内心幻想古人在酒桌上的场景。然后读书君发现,即便不帮各位古人美颜,古代人聚在一起喝酒的场面一点也不油腻,只让人心生向往。

现在的酒桌文化,还吟诵作诗吗?古人的精神气质千年贻香,激荡古今的磅礴气势凝结于俯地仰天的一瞬之间。"酒"不再仅仅是一种饮料或者一个字眼,无数情感的来袭和思想的汇聚将它冲蚀成一个内涵饱满的意象,成了国人内心深处呼吸相通、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

现在的酒桌文化,还吟诵作诗吗?饮酒作诗之人

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由此诗李白不但被称为“诗仙”,还被称为“酒中仙”。

郭沫若先生曾经煞费苦心地统计过,在李白留存在世上的诗歌中,含有“酒”成分的占百分之十七。

杨万里在《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中如此评价李白:“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可见李白饮酒成诗之快、成诗之美。

李白自己也说过“将进酒,杯莫停”,“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合自然”。可见李白是极其能喝酒作诗的。

现在的酒桌文化,还吟诵作诗吗?借酒抒情,酒能触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且乐身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是人生的大快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人生的大消遣;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人生的大困惑;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书写了人生的大不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硬徒随我身"是人生的大寂寞;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是人生的大凄凉。

李白的酒诗就像一坛坛的烈酒,味浓力猛,开怀酣饮之后,酒香绕梁三日,思绪直挂云端。

现在的酒桌文化,还吟诵作诗吗?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比比皆是。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杜甫饮酒成愁,感叹自己不能为国效力

苏东坡一生与诗酒相伴——不论志得意满、官运亨通之时,还是饱受挫折、穷困潦倒之时,所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和陶渊明饮酒》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这首词主要写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想,借以突出了词人内心之中的悲愤之情。这里的“自由身”虽是从醉酒中醒来,但也是对被贬朋友的一种宽慰。

古时文人或以酒明志,或对酒当歌,或借酒抒情,为中国酒魂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感人深切。对诗人而言,大约唯酒得以宽心。纵观文坛上好佳作,无不是泡在酒坛子里酿出来的。所以说,是酒造就了文人,更是文人造就了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