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試違規行為是對法紀紅線的漠視

研究生考試對於志在讀研的學生而言,如同又一次高考,其重要性不同非凡,但部分高校在考試期間的一些違規現象卻讓2018年的研究生考試蒙上一層不光彩的烏雲,令人唏噓不已。

高校違規操作是對公平公正招考氛圍的嚴重破壞。12月末,全國研究生在歷經數日的統考徵戰後,遞交了人生中的又一份重要答卷。考研結束了,但關於考研的話題卻未退燒——山東師範大學首擺“烏龍”,被曝錯將自命題考試科目的答案當成試卷發給考生;電子科技大學爆出試卷內容出現偏差;有考生髮現西南大學考研試題有洩露嫌疑;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史考研試題與去年大面積雷同……在全國範圍內被曝光的種種考研亂象,如同那塊掩蓋已久的遮羞布終被揭開,暴露出在國內個別高校內或許早已“習慣”的沉痾頑疾。這些違規現象的集中出現,表明高校研究生招考違規違紀行為的風氣在國內一定範圍內有所蔓延,嚴重破壞了國內研究生考試公平公正的招考氛圍。

研究生考試違規行為是對法紀紅線的漠視

考研學生在深圳大學南圖書館負一層學習

知而不報,實屬不該;以身試法,錯上加錯。其實早在11月時,教育部便會同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有關成員單位,召開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安全工作視頻會議,部署考試安全工作。會議強調,對於招生考試違規違紀行為,教育考試部門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零容忍,絕不姑息。對於涉考違法犯罪,將堅決配合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但就是在教育部已嚴肅警告,並表明零容忍態度的情況下,部分高校仍“知難而上”,心存僥倖地繼續違規操作,絲毫沒有把研究生考試的相關法紀放在眼裡。身處教育工作領域,相關涉事人員不僅沒有帶頭成為遵紀守法的模範典型,教導學生嚴格遵循考場秩序,切勿徇私舞弊,反而將考試違規視為常態,知而不報,以身試法,挑戰法律法紀的威嚴和底線,實在是錯上加錯,理應嚴受處罰。

推動監督機制形成,守好研究生考試違紀“安全線”。考試違規現象被曝光後,涉事學校及當地有關部門立即採取強制措施,立案偵查,並依據調查結果,對違規者依法依規處理,如西南大學在查明洩題事件原委後,做出對涉事教師王建力、劉光鵬停職處理,取消涉事學生楊益夙研究生考試資格等嚴懲舉措,對該校違規違紀行為形成了良好的警示作用,提高了在研究生考試中的相關違紀成本。不過,僅有嚴懲措施仍不足以防止類似情況繼續發生,要想徹底杜絕研究生考試中的違規違紀行為,高校就必須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生考試工作監督機制,用以規範從選命題人、正式命題、試卷安全性保障、考卷完整性保障等一系列流程,通過讓參與研究生考試工作的相關人員互相監督、互相評定的方式,把好研究生考試“安全關”,同時也守好違規違紀行為的“安全線”,努力引導教育工作者遵紀守法,保障研究生考試公正公平性。

對於考生而言,研究生考試本應成為檢驗學習成果的試練戰場,卻因違規行為的出現,變成讓備考努力付諸東流的一次荒謬。對於學校而言,研究生考試本應受到高度重視,嚴陣以待,卻因違規行為的出現,變成讓公信力淡然無存的一次轉折。對於國家而言,研究生考試本應是招納吸收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卻因違規行為的出現,變成讓人才選拔形同虛設的一場兒戲。任何在研究生考試中出現的違規違紀行為都是對考生的不尊重、對考場紀律的不遵循、對相關法紀的不敬畏。若放任這種違規行為隨意出現,缺乏必要的監管約束措施,類似的研究生考試風波必然會再次重現。因此,對於違規者的嚴懲舉措必先到位,對於研究生考試的全部流程必須加以規範,對於因違規造成的公信損壞必需修復,對於監管體制的細節完善必要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研究生考試中的違規行為出現,才能讓高層次人才保質保量,才能為國家發展輸送具有質量保證的新鮮血液。(作者:溫程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