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黑林則徐,說沒有林則徐就沒有戰爭?

歷史中那些事


史載,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英國就開始對大清輸入鴉片,此前在日本、印度等國受到冷遇的鴉片轉輸入中國後立即成為暢銷品,無數癮君子趨之若鶩,不僅使英國一舉扭轉了長期以來對華貿易之逆差,還致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本就不堪的國民精神、體質更加頹廢、羸弱,早已衰朽的大清愈發積貧積弱。嘉慶五年(1800年),清廷曾經下令嚴禁鴉片貿易,但實際上鴉片的輸入量仍然巨大。鴉片氾濫成災,國民的健康大受威脅,精神萎靡,清廷的統治亦不再穩固。

1820年9月,嘉慶帝顒琰病死於避暑山莊。皇子旻寧繼位,改元道光,是為道光帝,也稱清宣宗。

道光上位時,和他的父親嘉慶一樣,不僅要疲於應對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清暴動,還面臨著另一重危機,即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侵略和威脅。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他在位期間發生的。

史載,罪惡的鴉片貿易有六倍以上的高額利潤。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全力向中國傾銷鴉片,僅在道光執政的前15年間,就有六、七千萬兩的白銀外流,全國吸毒成癮者已達兩百多萬 。鴉片已經動搖了清廷的政權根基。

在這樣嚴峻的時代背景下,禁菸是清廷的唯一出路。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帝特詔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鴉片重災區廣州實施禁菸。

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就在廣東省內雷厲風行地大力禁菸,並頒佈了《禁菸章程十條》,嚴懲鴉片商人、吸食成癮者1600多人,收繳煙土、煙膏46萬餘兩,煙槍4萬多支。

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初四,林則徐會同鄧廷楨等大員傳訊十三行洋商的中方代理人,責令其轉交諭貼,嚴令西洋鴉片商限期繳煙,並具文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入境。如膽敢違令,一經查出,貨物一律沒收充公,鴉片販子一律處死。

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還,誓與此事(禁菸)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但外國煙商拒絕繳煙,林則徐態度堅決,絕不退讓,一舉挫敗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大煙商顛地企圖瞞天過海的圖謀,迫使他們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大約137萬餘斤。1839年4月22日(西曆6月3日)在虎門(今東莞)海灘當眾銷燬。史載,虎門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

這就是當時轟動世界的的虎門銷煙,也是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西方入侵者的囂張氣焰,維護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

林則徐在廣州禁菸期間,已經意識到英國人不會善罷甘休,定會發動侵略戰爭。於是他加強了海岸的的軍事防禦設施。

英國殖民者當然不肯放棄罪惡而暴利的鴉片貿易,而且蓄意要用武力侵略清國。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菸,一邊加強武備,修築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還招募了五千漁民編練成水勇,屢次挫敗英軍的挑釁。1839年後半年,林則徐率領軍民取得了九龍之役、穿鼻湧之役的勝利,數次擊退了由義律指揮的英國軍艦入侵。

道光帝眼光短淺、盲目驕傲,下旨全面停止中英貿易。1840年1月5日,林則徐被清廷授予兩廣總督的職位。1840年5月29日,英國軍艦封鎖廣州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2月3日,虎門之戰爆發,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部浴血奮戰,拼死抵抗。在激戰中,老將關天培中炮犧牲,400多清軍官兵全部陣亡,虎門要塞淪陷。

鴉片戰爭爆發後,船堅炮利的英國海軍所向披靡,戰事日益擴大,定海失陷後,英國軍艦駛至南京下關的長江江面,在南京城下耀武揚威 。清廷震怖,派琦善赴廣州,與林則徐堅決抵抗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在英國人的威逼利誘下,琦善擅自簽訂了割讓香港,賠償銷煙損失六百萬兩的《穿鼻條約》。後來他卻把責任全部推到林則徐身上,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林則徐。

林則徐禁菸、抗英有功,卻遭到綏靖派的誣陷,被道光帝罷官革職,並“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林則徐忍辱負重,於1841年7月14日踏上流放的旅途。途經古城西安時,他憤懣地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激勵警句。

1842年7月,《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人說,假如林則徐不禁菸,就不會爆發鴉片戰爭,這純屬是非顛倒的無稽之談。舉個例子:1838年9月,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給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摺,大聲疾呼道:“如果不嚴禁鴉片,那麼數十年後,中國就會沒有可以派出抵抗敵人的軍隊,沒有可以發軍餉的白銀,整個國家就會被鴉片蛀空”!道光也曾吸食過鴉片,親身感受過鴉片煙對人的毒害,林則徐的警告讓他如雷貫耳、觸目驚心。於是這才有了之後聞名世界的虎門銷煙。

如果林則徐不禁菸,就不會爆發戰爭,那麼任由洋人將大煙傾銷到中國,任由鴉片煙肆虐神州,整個民族都將淪為“東亞病夫”,煙毒對國家、民族造成的傷害甚至比輸掉一場戰爭更慘烈。如此看來,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鬥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抵制鴉片、抗擊外來侵略的信心和能力。至於由此引發的兩次鴉片戰爭之慘敗,主要怪清廷腐敗無能,和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所作所為無關。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現在有些腦殘片吃多了的噴子經常說:沒有林則徐禁菸,就不會有鴉片戰爭,這種噴子就是藥💊藥磕多了!和另一些噴子的理論有一拼,前幾年有一種理論:日本鬼子當年來中國,如果中國人不抵抗,日本怎麼會殺殺中國人,這已經不是亡國了,而是特麼赤裸裸的滅種論。現在的網絡,垃圾太多,美狗日雜的孽種太多,大家還是理智一點,不要人云亦云。


結局開始的時候


林則徐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

以前覺得“槓精”和“噴子”最可怕,現在發現,在網上各種黑,尤其是黑民族英雄的人才最可怕。

不僅黑林則徐,還有岳飛、鄭成功,甚至是一些抗戰英烈,都會被黑。這些汙衊民族英雄的人,其心可誅。

單說說林則徐吧。


鴉片戰爭是因為林則徐禁菸而導致的嗎?

禁菸可不是從林則徐開始的。世界上最早的禁菸令,是雍正頒佈的。

雍正七年,禁菸令規定不準銷售鴉片,否則枷號一月,發配充軍。到了乾隆年間,朝廷又一次命令禁止鴉片買賣,而且還焚燒了1000箱鴉片,以示警戒。嘉慶年間,繼續頒佈更嚴厲的禁菸令,不僅買賣要受罰,吸食者也一併治罪。

道光皇帝繼位之後,繼續採取嚴厲的禁菸政策。在林則徐禁菸之前,朝廷從來沒有對鴉片採取開放態度,一直在禁菸。

只不過,由於鴉片貿易帶來的巨大利潤,禁菸令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阻止不了鴉片偷偷進入中國。

林則徐的強力禁菸政策,已經趕上了鴉片貿易的巔峰時期,戰爭是必然要引發的。

其實,以東印度公司為首的西方列強,早就不滿意偷偷的販賣鴉片,他們希望能夠打開中國大門,明目張膽的攫取利潤。碰上了禁菸英雄林則徐,正好讓他們抓住了理由。


鴉片戰爭到底帶來了什麼?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遍地煙館,舉國狂吸。老百姓不種地,官員不辦公,整個國家都快要完蛋了。

如果不是林則徐的禁菸,如果不是鴉片戰爭被打疼了,不需要別人動手,我們就廢了。

雖然輸了戰爭,但是喚醒了一大批人,並不能完全算壞事。


咱們看看印度,英國殖民地,東印度公司的鴉片產地。

他們當時沒有反抗,沒有鴉片戰爭,但是,正因為東印度公司逼迫印度人種鴉片,連續多次的大饑荒,沒有糧食吃,餓死了無數人。

鴉片戰爭之前,1969年至1773年,當時的孟加拉地區大饑荒,死亡人數達到了1000萬人。此後的1783年、1866年、1873年、1892年、1897年……印度還發生了多次大饑荒,死了無數人……

不挺直腰板反抗,就只能默默的死去。

民族英雄不容褻瀆,歷史也不應該被遺忘。


七追風


認為“沒有林則徐就沒有戰爭”當然是不對的,但是林則徐毫無疑問是引發中英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和中方第一責任人。


他在開戰前明知道英軍實情卻用謊言欺騙道光帝,使得道光帝嚴重誤判清軍與英軍的差距,因此林則徐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接下來我簡單說說林則徐做錯了哪些事情:


一、英國根本不反對清朝禁菸,但是林則徐完全不懂什麼叫國際外交,只一味強硬激化矛盾


不否認,當時很許多英國在遠東的商人出於一己私利希望英國與清朝爆發戰爭,但是英國政府並不願意以“鴉片”為名義對清朝開戰。


當然英國政府的態度是:鴉片貿易合法化會對中國有利。然而,無論是英國女王還是她的政府對於這一點並沒有要求。清朝政府如果願意,完全有權利禁止鴉片的輸入,英國臣民從事於違禁貿易的,其後果必須由他們自己承擔。


順便說一句,一直到鴉片戰爭將近30年後,也就是1868年英國才制定《毒品藥店法案》,對英國國內的非醫用鴉片做出限制,而英國真正禁止鴉片則是在1914年,甚至比清朝都要晚小十年。


真正讓英國商人找到開展理由的是林則徐對待外商的粗暴態度。


首先,他在廣州禁菸的初期,並沒有做任何甄別,就把所有廣州外國商館都封鎖了,隔離了所有在廣州的外國人。這未免太簡單粗暴了,因為這些外國商人裡許多並不從事鴉片生意,林則徐這種做法放到現代等於是一箇中央特派員因為廣州一些外國人做了違法的事情,就把所有廣州的外國領事館全部查封,並且軟禁所有外國外交人員。這引起了幾乎所有外國商人的憤怒。


其次,林則徐要求外國商人寫保證書,以後永不夾帶鴉片,違者處死。這看上去似乎沒什麼不妥,外國商人也願意以個人名義寫這個保證書。但是林則徐要求是這個保證書不但對這些外商個人有效,而且將來如果有其他外國商人來中國販賣鴉片,也需要這些簽署了保證書的外商負責;也就是說這些簽了保證書的外商也會被處死。這樣一來,義律為首的英國商人都不幹了,因為他們只能保證自己以及英國商人不再販賣鴉片,但是要義律等人為意大利商人、葡萄牙商人這些他們根本控制不住的外國商人共同擔保,這在英國人看來就是故意為難。


而林則徐又一步不退,這下雙方走到了開戰邊緣。


二、面對戰爭威脅,林則徐為自保不停誤導清政府和道光皇帝


林則徐最不應該的就是面對戰爭威脅,他不但沒有客觀的向清政府和皇帝彙報英國軍隊的情況,反而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斷向道光帝發佈錯誤的信息。


比如他給道光帝上的奏摺中說:“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事實上林則徐在給道光帝上奏摺的同時,早就派人打探英軍情況,對英國軍隊訓練和裝備不是一無所知,應該說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林則徐卻在奏摺上如此誤導道光帝,更奇特的是,林則徐認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無從清朝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


開戰之後,林則徐在前期多次謊報軍情,謊稱“六次大捷”,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結果隨著戰事的深入,林則徐知道已經騙不下去了,於是又給皇帝上奏摺說“英國商人苟知悔悟,盡許回頭”。結果被林則徐“捷報”吊高了胃口的皇帝根本沒考慮到這是林則徐謊話撐不住後給自己找臺階,還在硃批裡要求林則徐痛剿。


可此時林則徐哪兒來的本錢去痛剿?


公正客觀的說,在“誠實向皇帝彙報實情”這點上,林則徐比鴉片戰爭期間著名“奸臣”琦善差遠了,林則徐這個“忠臣”滿嘴謊言欺騙道光帝,反而是琦善到廣州後發現英國人船堅炮利,清朝根本不是對手,所以一面向道光帝彙報實情,一面主張和平解決清朝與英國的衝突。


這在林則徐日記裡也得到了印證,林則徐在日記裡批評琦善“盛言逆夷炮械之猛,技藝之精,又極詆水師之無用。”


可歷史事實證明琦善並沒有詆譭廣東水師,因為廣東水師確實無用,英軍的槍炮確實很猛。


綜上訴述,如果林則徐在開戰之前能像琦善一樣如實把清朝軍隊與英國軍隊的實力差距彙報給清政府和道光帝,可能林則徐個人前途和名聲會像琦善那樣“壞掉”,但是在清楚知道英軍巨大優勢的清政府還會與英國發生戰爭嗎?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林則徐確實是引發鴉片戰爭的中方第一責任人。


蘭臺


林則徐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沒有林則徐就沒有戰爭,這句話也不正確,雖然在鴉片戰爭之前的兩次中英衝突中,林則徐“謊報”軍情導致了道光皇帝的錯誤判斷,但中英戰爭的本質是雙方長期的文化差異下形成的。

林則徐的“謊言”

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年,中英就發生過兩次小規模的衝突,可以算是鴉片戰爭的“熱身賽”。第一次衝突被稱為“九龍之戰”,當時的導火索是英國商貿船的水手在中國香港九龍打死了一名當地村民,後來還拒絕交出兇手。這下把林則徐激怒了,他下令驅逐英國人出境,並且要求當地不許給過往的英國人提供食物和水,甚至在所有的井上都貼上標識,用英語寫上“此井有毒”,這下英國人連水都沒得喝了。

當時的英國貿易總督義律對林則徐的禁令不屑一顧,公然前來“索要食物”,衝突就這樣展開了。中英雙方在九龍半島附近的海域發生了海戰,這也是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第一次中英之戰。戰爭持續了4個多小時,戰後雙方對結果做不完全不同的報告。

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稱我方大獲全勝,在海上撈起夷人屍體17具已就地掩埋,還有受傷的夷人多得數不過來,而我方是2人死亡,2人重傷,4人輕傷。
林則徐還在奏摺中對當時戰況的描述是這樣的:
七月二十七日午刻,義律忽帶大小夷船五支赴彼,先遣一隻攏上師船遞稟,求為買食。該將正遣弁兵傳諭開導間,夷人出其不意,將五船炮火一齊點放……少頃,該夷來船更倍於前。復有大船攔截鯉魚門,炮彈蜂集……但事實上義律前來“索食”的時候是帶了三艘船來的,在林則徐的報告中成了5艘,而且開戰後“該夷來船更倍於前”。這是為了誇大敵人的陣勢而更能顯出自己以少勝多的戰績。

對於這場戰爭,義律那邊的報告就非常簡單了: 只說“那三艘帆船受了相當大的損失”,傷亡情況是“ ‘坎布里奇’號軍艦艦長道格拉斯在傍晚時試圖帶走一艘帆船的勇敢嘗試中臂部肌肉受傷,他的小艇水手中有兩人也負了傷,傷勢更嚴重些”

九龍之戰結果是清軍勝利,這點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林則徐在戰況彙報的時候是否有把真實的情況寫出來?這就很難說了,報喜不報憂一直是封建制度下官員的慣性操作,這樣的操作在另一場中英戰爭中也有體現,那就是穿鼻海戰。在穿鼻海戰結束後,林則徐給道光的奏摺中寫道:“收軍之後,經附近漁艇撈獲夷帽二十一頂,內兩頂據通事認系夷官所戴,並獲夷履等件,其隨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數計……”對於這場戰爭,英文的記載是“英軍無傷亡,清兵死亡15人,並摧毀大量的中方戰艦。

從兩場戰爭報告來看,林則徐都給了道光一個假象,那就是英國人不堪一擊。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真是如果不堪,鴉片戰爭為何會敗得這麼慘?就是這樣的謊言讓道光認為沒必要再和英國人做生意,於是下了一道聖旨終止了英國的一切貿易!這一道聖旨也是觸發鴉片戰爭導火索的最大火星。

林則徐的“謊言”只是封建制度下的慣例

在封建制度下,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會像林則徐一樣“說謊”,這是在特定環境中的一種體現,時間長了這種謊言甚至變成了一種無意識的習慣。皇帝在這樣的環境中更是無法正確的判斷真假,因此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

雖然說林則徐有“說謊”的經歷,但這也非他本意。作為民族英雄,林則徐銷煙的壯舉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意義重大。而且林則徐“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的愛國精神永遠都值得我們尊敬!


水煮汗青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英國人想從廣東進入我國被林則徐打退。英國艦隊又沿著中國海岸線來到浙江福建,被鄧挺楨擊退。最後英國艦隊北上從天津港突破,直接威脅清政府的首都,如果天津港有和林則徐一樣的民族英雄守衛,英國人是打不進中國的。

鴉片戰爭如果沒有和林則徐一樣的英雄反抗洋人,中國人也是印地安人的下場。英國人的意圖是把鴉片運進中國讓全中國人吸毒失去戰鬥力,然後把中國侵佔大肆屠殺。中國大地將是洋人的國土。

有些人黑林則徐,如果當年不反抗外來之敵,你的老祖宗早成洋人刀下之鬼。還能輪到你們現在黑林則徐,要麼現在的你正給洋人當奴才。當今太平盛世,你們在網上胡說八道,今天罵岳飛,明天黑魯迅,後天黑林則徐。全然失去了中國人的骨氣。看你們就是外國的奴才走狗,中國有你們這些敗類是我中華的恥辱。活著浪費糧食,死了浪費土地。


雪豹30585


我不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是無知?還是無聊?還是無恥?

鴉片的原產地是小亞細亞半島!

1771年,鴉片進入印度……

1774年,鴉片進入中國……鴉片泛於嘉慶而濫於道光!此時腐朽的清朝封建統治已經銀弱兵荒……

那麼,為什麼鴉片會最終要流入中國?

因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生產三大飲品之一,茶葉的故鄉!(另外兩個是可可和咖啡)也就是說,中華是茶葉原產地!恰恰就是這天地賜予中華民族最具恩惠的禮物,卻成為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災難的根源……究其原因,茶葉能夠成為災難的根源,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歸咎於地理大發現引起的瘋狂的殖民侵略擴張……

由於海上航行路途遙遠,耗時久長……食物補給成為制約每一個人出海航行的首要問題!相對於糧食,肉類(距離大陸遙遠的加拉帕克斯群島象龜幾乎被捕殺滅絕)問題,蔬菜水果保鮮期太短,無法存儲的問題更難解決!當航海者最終發現世界上竟然還有能夠替代蔬菜相當功效的茶葉這種飲品時,茶葉就成為每一個出海航行者必帶的不二選擇!對於漁民和守法經營的商業行為來說,掏錢去買茶葉,屬於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時世界經濟的事實是白銀因為中華茶葉的巨大貿易量而大量流入中國)!對於處於資本原始積累的無恥殖民侵略者,掏錢去買,可能只會在《天方夜談》裡才有!由於我們天朝大國封建統治已經弱不經風,於是,無恥的罪惡滋生……極端可恥的行徑強加……在罪惡中,鴉片已悄然變成商品……在極端可恥裡,鴉片能夠更快的幫助資本完成最初的原始積累……從此,鴉片走上一條血腥殺戮和殘酷掠奪的罪惡侵略之路……

中國人,你還怨恨林則徐虎門銷煙嗎?

中國人,你還怨恨為何要獨獨生存於中華,天

地給予中華民族的恩惠——茶葉嗎??


雲捲雲舒152754837


沒有脊樑的漢奸賣國賊狗奴們,才會抹黑民族英雄林則徐。有點血性有點人性的中國人,只要懂點中國近代史,就不難看出林則徐為何要燒鴉片。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執政時的中國,沒有一點科技強國的意識,閉關自守不學無術,武器裝備簡陋,外國列強已船堅炮利,我們仍是大刀長矛,就算有槍有炮都是射程不遠,和外國對戰只有捱打之份,沒有還手之力。在這樣武器裝備相對懸殊的軍力上,就算林則徐不燒鴉片,八國聯軍亦會侵略中國,瓜分我們的土地,搶奪我們的資源財富,勞役我們的人民。侵略者為了出師有名,因而借鴉片之事挑起侵華的戰爭,這就是歷史有名的鴉片戰爭。今時誣衊林則徐者,皆是崇洋媚外為外國反華勢力蠱惑人心者所為。其目的,就是要中國人民向外國反華勢力屈服,為避免戰爭乞求別國的憐憫,在國際經濟貿易上任由別國玩弄也不許有異議。其賣國行徑在有識之士心中,是司馬遷之心路人皆知。


老古董177426082


不是很多人,而是很多奴才。



我之所以這麼說,因為這夥人本來就不是人,而是一夥逢中國必反、唯西方是從的狗奴才!

他們言下之意,都怪林則徐虎門禁菸,不然英國不會發動對清朝的鴉片戰爭,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沒有林則徐就可以避免列強侵略了嗎?我認為不要把強盜想象的那麼友好。其實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戰爭早就從輸入鴉片開始了,用鴉片摧毀中國人的精神和意志,還有什麼比這件事情更可怕更毒辣呢?



林則徐之所以要虎門禁菸?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鴉片將會給清朝和清朝人帶來人毀國亡的災難,所以他才下決心整治不法外商,按理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應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看看今天各國對毒品的態度,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和抺黑林則徐虎門禁菸,但就是這個舉動,卻遭到不法商人和英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和反抗,特別是還遭到了現在一些中國人的反對,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當年西方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也象現在有些人一樣認為林則徐禁菸有罪,他們便把林則徐撤職併發配伊犁,想以此來讓西方人停止對華戰爭,但結果未能如願,何也?



很明顯,林則徐不是西方真正對華發動戰爭的理由,可憐的清政府和現在的一些人只看到了事情表面的東西,西方人在利益和慾望面前永遠不會心存善良,而無知幼稚和無良的中國少數人總對西方人心存感恩和幻想,幫西方列強侵略掠奪中國找藉口,不惜把西方人對中國侵略和掠奪的原因都推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身上,簡單幼稚地認為如果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就不會發生後來的鴉片戰爭,完全忘記了強盜的本性和醜惡,如果無知和幼稚還有藥可救,如果無良,甘願充當西方敵對勢力的吹鼓手和代言人,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知未是也


抨擊林則徐的兩個主要觀點,第一個是說林則徐做事情比較輕率,用林則徐銷煙和明朝的胡宗憲平倭做比較,假設由讓胡宗憲來負責銷煙,在很大程度上就不會爆發戰爭。

第二個是針對林則徐銷煙的做法,在倒“林”文章的觀點中,如果林則徐在銷煙時,就真的做好全面戰爭準備,那鴉片戰爭就不會打的一塌糊塗,以至於最後要割地賠款。對比後期的天津教案,當時的曾國藩,明明已經被授予比林則徐更大的權利,但因為準備不足,曾國藩就沒有選擇和洋人開戰。說明林則徐在對洋人還不是很瞭解,就盲目採取銷煙行動,最少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對這兩個觀點,下面來就做做分析,看看林則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先來說說第一個觀點,假設胡宗憲來負責禁菸,還會不會爆發戰爭?本人給出的答案是,當時爆發的幾率大大降低,但是後面爆發的機會大大增加。

一句話,戰,還是要打的,只是什麼時候打。

當時清朝落後於先進的世界,已經有很大的距離了。面對清政府麼樣的一塊大肥肉,信奉弱肉強食的西方列強,是怎麼也不會放過的。反觀清朝政府,仍然還在洋洋自得,自我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清政府吃虧是遲早的問題,至於林則徐銷煙還是不銷煙,和是否打仗,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至於林則徐銷煙的手段,是不是過於激進,有沽名釣譽的嫌疑,本人認為也不太可信,要知道林則徐是漢人,不是滿人。滿人做錯了事情,至少還可推脫一下,偽裝成能力不足等等,滿人皇帝也不會起疑心。可在輪到漢人和蒙古人做事情的時候,就不僅要做事,還額外需要表明擁護大清、熱愛大清的堅定立場,才能讓皇帝放心。所以在大清一朝,天天喊打喊殺的,基本是漢人和蒙古人多,

由於滿人沒有這個顧慮,有時候反倒還理智一些。

所以說,胡宗憲抗倭時期的工作環境,就要比林則徐銷煙的環境好很多,胡宗憲在朝堂裡,當然有政敵,但同時也有首輔嚴嵩的支持。可林則徐面對滿人的朝廷,嘿嘿。

林則徐也不容易。

接下來再來說說,林則徐是不是對戰爭準備不足。所以失敗的戰爭,準備不足的這頂帽子,都是隨時適用的,好像打戰就是拼準備一樣。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準備不足;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是準備不足,面對八國聯軍,也還是準備不足。準備不足這個標準動作,如果再配合上幾句“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估計都可以寫個通用的戰敗總結了。

鴉片戰爭敗了,最應該要找的是失敗原因,而不是替罪羊。很多人沒有去找最高統治者道光來負責,反倒找了個地方官員林則徐,來背失敗這個黑鍋。大家厚道點行不行,像鴉片戰爭這樣的大仗,能行使開戰和停戰權力的,只能是最高當局。

鴉片戰爭前,中國人當時西方國家的能力和戰力,從上到下都是一無經驗二無概念。林則徐算是當了個開山鼻祖。經過打了、敗了或者勝了以後,才會有經驗和教訓,才能總結和提高。在虎門銷煙30年後,曾國藩在天津教案時,就明知道如果開戰,那是打不贏的,結果只會更糟糕,所以曾國藩才選擇了息事寧人。

處於最開始階段的林則徐,那裡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呢?如果一個人明知道要敗,還要把國家拖入失敗的深淵,那才叫賣國。比如慈禧太后,一個瘋狂的老太太,主動去向十一個邦交國宣戰,那才叫誤國、賣國。

林則徐作為一個抗擊外敵的先驅,怎麼說也是敢作敢為,雖然他本人也存在不少缺點,但是歷史的潮流把林則徐推上了英雄的地位,也屬於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