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三篇文章看懂寧德時代,此為開篇。

談中國新能源汽車,寧德時代是繞不過的話題。

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這家公司有如石猴,橫空出世,短短几年,從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做到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許多人第一次聽到寧德時代,已經市值千億。

1991年,索尼就發佈了第一款商用的18650三元鋰離子電池。2008年特斯拉交付第一輛Roadster,用的是松下的NCA圓柱型三元鋰電池,高密度的NCA圓柱型電池至今中國仍無法量產,可見日本技術之領先。

韓國的三星SDI、LG、SKI,無論技術還是資金優勢,都實力雄厚。

即便中國的比亞迪,也不容小覷,否則如何贏得股神巴菲特之側身。

寧德時代如何在巨頭們的眼皮底下創造這個奇蹟?其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世界第一的地位能否穩固?即將面臨哪些挑戰?寧德時代和日本有沒有關係?

頓牛將用三篇文章一一道來,先從身世開始。

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1)ATL新能源科技

日本TDK集團全資子公司香港新科實業(SAE)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新材料公司,在東莞設立多個工廠,主要生產硬盤、磁頭、數碼錄像機等,產品供應給三星、東芝、富士通、日立、西部數據等國際數碼巨頭。中國數任國家領導人及兩任香港特首均曾到訪,新科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曾毓群、梁少康和陳棠華均曾是新科高管。

1999年,曾、梁、陳三人辭職創業,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的公司,簡稱ATL,ATL第一個工廠設在東莞——東莞新能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滿腔熱血的曾毓群,帶著熱乎乎的現金飛到美國,向貝爾實驗實購買了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專利授權,此前,貝爾已經將這項專利授權給了20多家公司。然而,經過研究團隊測試發現,這種聚合物鋰電池有一個致命缺陷——反覆充電後容易脹氣鼓包變形,產品有爆炸的可能。諮詢貝爾實驗室,對方表示這是產品特性決定的——無法解決。

此時,250萬美元創業資金所剩無幾,產品卻無法量產,擺在他們面前的選項只有一個——攻破這個難題。

曾毓群曾在SAE任研發總監,ATL是個技術創業團隊。經過不斷嘗試,問題被定位在電解液成分上。鋰電池能使用的溫度上限是85℃,而貝爾實驗室的電解液中有些成分沸點為93℃,非常接近鋰電池溫度上限。通過改進電解液配方,排除了低沸點的化學物質。兩週後,根據兩個新配方做出來的電池竟然真的不鼓氣了。在20多家購買貝爾實驗室授權的公司中,ATL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將該項技術成功產業化的公司。

在ATL量產之前,鋰離子電池都是以日韓為代表的圓柱型和方型硬殼電池,這種電池很難輕量化,形狀難以定製。軟包聚合物鋰電池則很容易做到這兩點,適合應用在各種小型化的電子產品中。這個差異化競爭策略,在ATL日後的成功中功不可沒。

之後的故事,就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ATL於2001年累計出貨100萬顆電芯。

2004年美國一家消費電子企業找上門。他們也找過別的鋰電池公司,但要麼沒有靈活性,要麼解決不了電池鼓氣的難題。ATL為他們解決了當時鋰電池循環壽命過短的問題,成功的打入了這家企業。ATL沒有想到這家企業的量那麼大,第一次為某款MP3供貨,就一氣做了1800多萬個。

這家公司叫蘋果。

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順理成章,ATL於2007年成為iPhone供應商,訂單如雪片飄來,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ATL客戶名單越拉越長,包括了三星、華為、VIVO、大疆等,董長張毓捷某次採訪說:“全球一些數碼品牌幾乎都採用過ATL的產品”。2012-2016年,ATL連續5年聚合物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一。

2016年,韓國政府不顧中方反對,執意把薩德部署在韓國星州基地。同樣是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發佈一個多月,便發生三十多起因電池爆炸和起火事故,三星公司確認沒有任何一例和ATL有關,由此名噪業界。

任何事情都不會只有一面,這兩件毫無關聯的事情,最終為中國鋰電池行業送了一份大禮,後文再敘。

業務風聲水起,擴張迫在眉睫,資本的故事粉墨登場。

1999年ATL進行A輪融資,風投機構是漢鼎亞太;2003年B輪融資,金主是美國凱雷投資和英國3i集團,2004年凱雷追投了C輪。

大概2004年,凱雷投資在ATL的一名董事去比克電池參觀,發現比克電池的成本比寧德時代更低,心生退意。於是。2005年三大股東提出要撤資,ATL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人,最終,三位創業者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以一億美金收購了ATL的100%股權。

由此,ATL從一個100%的中國企業,變成了一個100%日資企業。

為什麼ATL管理層會把自己手上的股權也出售給TDK,令人費解。三個創始人離職創業,好不容易實現贏利,成為蘋果核心供應商,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卻把股權全額賣給老東家,打工成癮還是另有隱情?他們之間是否還有其他交易?是一個謎。

讓頓牛猜的話,或許是三位創始人對於控股權的意見不一,乾脆賣掉,化解分歧。

股權更替,為曾毓群創造一個新的奇蹟埋下伏筆。

寧德時代身世之迷

2)CATL寧德時代

2008年,中國政府開始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ATL管理層嗅到了機會,決定成立動力電池部門。當時因法規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無法生產動力電池,曾毓群主張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但ATL內部意見不一。

2011年,曾毓群與黃世霖(時任ATL研發副總,負責車載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研發)牽頭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ATL母公司日本TDK曾短暫持有寧德時代15%股份,後於2015年轉讓給另外一家中國公司寧波聯創。

ATL創始團隊把100%股權賣給日本TDK令人費解,日本TDK在2015賣出騰飛在即的寧德時代15%股權,也一樣不符合常理。

這中間有什麼故事,是另一個迷。

至此,寧德時代(CATL)成為一家100%中資公司,ATL則是一家100%日資公司。

兩個公司法律上完全獨立,總部都設在福建寧德,管理層都是中國人,業務上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相信未來兩個公司還會有新的故事。

2012年,華晨寶馬為其即將於次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之諾1E”尋找電池供應商。有著ATL技術背景的寧德時代吸引了寶馬的注意,寶馬提供了一份700多頁的德文動力電池生產標準,這讓寧德時代當時有些猶豫,擔心太過複雜。啃完寶馬700多頁的德文技術要求文檔並全部滿足後,寧德時代成為了寶馬的核心供應商。為了幫助寧德時代生產出寶馬想要的電池,寶馬一位高級別工程師在寧德待了兩年多。之諾1E雖最終未能取得成功,跟寶馬的合作提升了寧德時代的技術標準。

得寶馬之提攜,寧德時代在江湖上站穩了腳跟。“寶馬電池供應商”的旗號,讓寧德時代的客戶名單很快加上了北汽新能源、吉利、長安、長城、上汽、宇通等。

這一次合作,對寧德時代的意義,日後被寧德時代反覆提及。

之後的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寧德時代憑藉優異的電池性能和穩定的品質控制,從一個新公司做到2018年中國市佔率41%,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市佔率才20%。

取得這些成就,只用了7年。一個鋰電池霸主的身影愈發清晰。

寧德時代的成功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這7年時間為何沒有受到日韓的電池巨頭的圍剿?

哪些因素在寧德時代的成功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過去成功的基因能否延續?

請待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