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會受到宮刑?李陵:這都怪我,滿朝大臣只有他為我辯護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它對後世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為何會受到宮刑?李陵:這都怪我,滿朝大臣只有他為我辯護

為了完成此書,他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度過了14年,終於完成了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完成了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他就是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那他為什麼會受到宮刑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司馬遷。

司馬遷為何會受到宮刑?李陵:這都怪我,滿朝大臣只有他為我辯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小康的家庭裡,他的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在父親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司馬遷在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他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蹟,瞭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後來,回到時任長安太史令的父親司馬談身邊。在父親的關係下,他回京後得當上了郎中。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命垂旦夕的司馬談對司馬遷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我死後,你一定會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一定要把我編纂歷史的計劃全部完成。”於是,從那時候就開始萌生了編纂歷史的計劃。司馬談對司馬遷的影響深遠,所以可以說,有偉大的父親,才有偉大的司馬遷,才有偉大的《史記》。

司馬遷為何會受到宮刑?李陵:這都怪我,滿朝大臣只有他為我辯護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皮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上天也許為了磨練司馬遷,給他安排了一場苦戲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自請步兵五千涉單于庭以寡擊眾,然而,因為被單于圍困而導致彈盡糧絕,無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為了戰俘。漢武帝非常憤怒,牆頭草般的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表示對此不恥。滿朝大臣中,只有司馬遷為他辯護說“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司馬遷為何會受到宮刑?李陵:這都怪我,滿朝大臣只有他為我辯護

司馬遷說的違逆了漢武帝的意思,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打入了鐵牢。被定為誣罔罪名,按律當斬。其實,在漢朝的死刑是可以免死的,但是有兩種方式。1.用錢買命需交50萬錢2.肉體摧殘只要接受宮刑。但是司馬遷家裡面沒錢,那麼擺在司馬遷面前的只有接受宮刑來贖身死。另一方面,他選擇了宮刑苟且的活了下來,也是為了去完成父親的願望。

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