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0歲成名,23歲創辦女子學校,功成名就後卻選擇皈依佛門

民國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各樣的鮮花競相開放,在這裡你能領略林徽因的舉止優雅、美麗大方;你也能感受到陸小曼的千姿百媚、嬌小嫵媚;你還能欣賞到張愛玲穿著旗袍亭亭玉立、冷若冰霜的樣子。

而民國才女呂碧城卻都和他們不一樣,在民國絕對算是一朵"奇葩"的鮮花。她名氣不如張愛玲、陸小曼,因為她沒有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她文筆清新秀麗,寫的詩詞讓人讀起來拍案叫絕,可以稱得上三百年來最為傑出的女詞人。

她20歲成名,23歲創辦女子學校,功成名就後卻選擇皈依佛門

她的故鄉是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徽州。那裡有著江南的朦朧詩意,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還有著皖南安靜淡然、水墨丹青的景緻。

她的父親是清末的舉人,自然是飽覽群書,家中藏滿了書籍,呂碧城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書寫字,而且天資聰慧,長大後的她在不但在詩詞方面的造詣超越了父親,就是在繪畫、書法方面也有著父親所不能企及的地方。

中道家境敗落,"人走茶涼"這個詞當時讓呂碧城深深地體會到了。在救救家居住的時候,受到了不好的冷嘲熱諷,寄人籬下的感覺真的不好受。就連她之前訂的婚約也因家道敗落而沒有實現。

她20歲成名,23歲創辦女子學校,功成名就後卻選擇皈依佛門

雖然是一介女子,她對讀書卻有著特殊的愛好,當時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讓她的思想重新得到洗禮。20歲的時候,她獨身前往天津闖蕩,有幸結識了《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她的絕妙文筆讓英斂之嘆為觀止,之後成為《大公報》的編輯,也是第一位女編輯,此後報紙上多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名氣在文化界開始大起來。可以說是20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名的一位女詞人。

她想著自己思想的解放很難影響到很多的人,於是她四處奔跑籌辦資金,利用自己的優勢宣傳自己女權。有心人天不負,23歲的時候,她得到外界的資助,創辦起一所北洋女子學校,併成為這所學校的第一位女校長。

她20歲成名,23歲創辦女子學校,功成名就後卻選擇皈依佛門

她孤高自傲,思想一直走在人們的前面,她才氣逼人,寫的詞讓人讚歎不已: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夜聽深雨小紅樓,奼紫嫣紅零落否,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隔蓮咫尺是西洲,來日送秋兼送別,花替人愁

可以說她年紀輕輕,就已經達到了很多人無法達到的程度,追求她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官二代"、"富二代"皆有,但是一個都沒入她的法眼。1930年,更是做出了讓人費解的決定;皈依佛門,法名"曼智"。此後,她終生未嫁,一直吃齋唸佛,潛心修行,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眾生。評論家嚴復曾這樣評價呂碧城:

此女實是高雅率真,明達可愛,外間謠諑,皆因此女過於孤高,不放一人於眼裡之故。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說話間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處。其所為詩文見解之高,才筆之豔,皆非尋常操觚家所有也。

她20歲成名,23歲創辦女子學校,功成名就後卻選擇皈依佛門

20歲因為文筆出眾而被人所知,23歲創辦女子學校宣傳女權思想,在有了眾多的光環之後,卻悄然皈依佛門,潛心修行,她的一生都充滿了意外,但是細想一下,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她一直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自己想好的事情,一定要按著自己的心意去做,絕不會去做違心的事情,那讓她活得很不舒坦。從下面這本《嫁給民國的女漢子—呂碧城情傳》書裡,可以看出呂碧城

呂碧城曾經也為某人動過心,但是後來因為對方已有家室而不了了之。寧缺毋濫,呂碧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時候很佩服那些能夠按照自己想法生活的人,那種感覺很是舒坦,不去卑躬屈膝,也不用強顏歡笑,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達到呂碧城的這種境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