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或許,我這個人有些毛病,每到一地,我不是去它最現代,最繁華的地方,而是去尋找一些“舊物”。

鰜(jian)魚洲,就是我在東莞尋找的“舊物”。

在鰜魚洲公交站臺,隱約的可以在綠茵中,看到一排斑駁的廠房,它不是那麼起眼,路過人的不會太在意,也不知道它的歷史,只是疑問這個鰜魚洲的“鰜”怎麼發音。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我翻過東江大道的護欄,便進入了鰜魚洲工業園,在鬱鬱蔥蔥的樹木和斑駁的廠房間,尋找它過去的記憶。或許是被遺棄太久,走在裡面,總有一種陰森的感覺,越是這種感覺,讓我越是好奇,便一人向鰜魚洲深處走去。

道路上覆蓋了厚厚的樹葉,道路兩旁整齊的大葉榕已經需要兩個人合抱,榕樹下是集裝箱做成的小賣鋪的對聯還未褪去,小賣鋪一旁原本是工廠的圍牆,現在多處已經出現了坍臺,從坍塌處進入園區,100餘老舊建築已人去樓空,牆壁上的標語顏色不在豔麗……這一切說明鰜魚洲當年的輝煌。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東莞現在被稱為“世界加工廠”,可以說鰜魚洲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1981年,東莞縣政府在鰜魚洲原水田上填沙造地建工業園。同年,廣東省政府批准在此開設莞城出口貨物起運點。當時有碼頭24座、倉庫總面積16017平方米。

鰜魚洲工業區位於莞城東江大道東側、厚街水道西側,佔地11萬平方米,現存老舊建築100餘棟,是改革開放早期東莞的進出口基地,這裡曾有東莞第一批外貿貨運碼頭、第一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鰜魚洲上的企業分兩類。一類是糧食口相關企業,包括麵粉廠、飼料廠、花生製品廠,還有一類就是外貿企業。1983年3月,中美合資的東美食品有限公司落戶這裡,成為東莞市首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之一。

儘管整個工業區已經“歇業”十多年,裡面的6棟“東莞歷史建築”飼料廠煙囪及鍋爐房、飼料廠原料立筒庫、海關駐鰜魚洲辦事機構舊址、東莞市面粉公司辦公樓舊址、東莞市糧油食品工業公司門樓和飼料廠實驗室已人去屋空,但它們仍與雙人合抱的大葉榕一同靜靜地佇立著,共同構成這片專家認可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不可多得的遺存”。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鰜魚洲作為改革開放最早期的工業園,現在被完整的遺留下來,它靜靜的訴說自己的歷史,也為改革開放早期留下了一份“活著的歷史”。如今,這裡別具特色的老建築吸引了不少市民來此拍攝、創作,使這裡頗有了一些藝術範兒。據瞭解,莞城對其的保護規劃正在醞釀中。

這裡是改革開放的活化石,是“世界加工廠”的鼻祖

莞城鰜魚洲工業區,在老一輩東莞人的記憶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之地。它是東莞從農業縣向工業城市邁進的一個標誌。不過後期隨著工業重心轉移,曾經的繁華也漸漸消退。不過,這個老工業區最近“大變身”,成為了藝術“打卡地”,一起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