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流水賬

星期二 晴

讀經人員:一栩5歲、易樸3歲1個月、媽媽

一、【育心讀經】:

1. 《易經》上經 第13-14卦

2. 《易經》下經 第33-34卦

二、【育心學習】

今天早課學習了王老師講解的《老子》系列課程第48章,連續聽了兩遍,並整理了今天的課程內容,讓我重新明白了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做減法。

今天早上出去了一趟,精神不佳,迷迷糊糊回到家倒頭就睡,睡醒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做了晚飯。

下午一栩寫完作業後,自己灸了一下背跟腹,在這期間聽了課,記錄了課程,並給孩子們讀了兩冊繪本。老子第48章的內容,於生活中給我們的啟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常人總是抨擊老子這種消極的態度。而今反覆誦讀之後,卻發現世人誤解太深。

生活中,,比如智能手機裡的app,出場就已安裝了好幾十了,可必用的卻只有那幾樣,然我們打開它的時候,看著林林總總的軟件,這裡看看,那裡翻翻,不知不覺間浪費掉了不少時間不說,卻早已忘了當初打開手機是要做什麼事的初衷。

又或者是我們微信裡關注的公眾號一樣,看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需要,另外關注的那些對我們亦有幫助,又或者是你收藏的美文,然而這些東西難道你每天必看嗎,不見得吧!其實我們必須的真不多,是我們想要的太多了,慾望的膨脹,導致一片淋亂,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難怪現代人患上了選擇恐懼,患得患失,難以抉擇。疏不知:少則得,多則惑。

每天刷朋友圈,刷的很吃力,因為朋友圈裡不認識的人比認識的人還多,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裡,處處有營銷,處處被營銷,以至於總會購置一些當時覺得需要,購置後又從來沒有利用的東西。

損,講的通俗點就是時下流行的說法,斷舍離,還有一解就是不忘初心,善知終始,最後一點就是節約。兩年前曾一度把大把的時間跟經歷,放在跟一栩親子共讀繪本上,當時也是月月買書,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基本上養成了,後來發現是我誤入歧途了。其實在一栩一週歲的時候,就請購了一套國學經典,一頭扎進去,給孩子們聽了三年多,我自己也堅持讀了三年,看似還是老樣子,可是發現自己看問題,更加透徹。又如孩子看書,繪本現在孩子是愛不釋手,可終究只是閱讀路上一個短暫的過渡而已。帶孩子指讀經典斷斷續續一年多的時間,發現去年讀過的那些內容,她雖不記得,可總歸是有印象的,長句讀起來也沒那麼吃力了,學會了指讀,在這期間還認識了一些字,當讀到她認識的字,她會搶先讀出來,感覺很有成就感的樣子,這就是看似無用,實則有用。

將經典閱讀堅持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