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蘇聯不從古巴撤走導彈,美國敢不敢發射核導彈?為什麼?

準繩規矩


這個問題似乎可以理解為,美國沒有發射核導彈的原因是,蘇聯最後從古巴撤走了導彈。那麼事實是怎樣呢?導致這場危機的直接原因是土耳其事件。當時美國將導彈佈置在了土耳其,緊接著西德和意大利也與蘇聯關係緊張,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美國人在蘇聯自家門口鬧事呢。於是,蘇聯出於自衛和宣示主權,也針鋒相對的在美國的家門口,也就是古巴,佈置了核導彈。這便是古巴導彈危機的來源。


但是想歸想,蘇聯想要在美國家門口放導彈,也並非那麼順利。事情的轉機源於美國和古巴鬧翻以後,古巴的掌權者卡斯特羅一度引起美國的擔心,美國人認為卡斯特羅一貫強硬的態度,其領導的古巴政府會是拉美地區不穩定的一個很大隱患,於是先後對古巴進行大轟炸。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古巴想到了美國的敵人蘇聯。蘇聯也正愁如何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在美國門口安置導彈。機會來臨後,蘇古一拍即合,於是著手準備安置導彈的事宜。

蘇聯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赫魯曉夫不想蘇聯在與美國爭霸中落下風,能夠在戰略上與美國平起平坐,並沒有真的想發射導彈。也就是說一旦美國方面有鬆口,蘇聯斷然不會將導彈危機惡化。但是美國人不這麼想,美國的肯尼迪一向以強硬著稱,他認為蘇聯的這一舉動是對美國的公然宣戰,身為總統,如果他不做點什麼積極回應,很難給輿論一個滿意的交代。於是,肯尼迪一方面向全世界宣告蘇聯在古巴安置導彈的事情,另一方面派出重兵將古巴包圍的水洩不通。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美國出兵古巴後,蘇聯依然強硬的表示要力挺古巴到底,絲毫不示弱。而美國內部也圍繞這個事件展開了討論,美國的最後討論結果是蘇聯有可能會先下手,為了安全起見,美國必須做好先下手的準備,這就意味著,如果蘇聯不撤走導彈,美國是有信心和把握去開戰的。當然發射核導彈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即便美國深知核戰的結局是兩敗俱傷。幸好蘇聯最後示弱,主動撤離導彈,才使得人類免除了核戰爭,否則蘇聯再僵持下去,美國是很有可能發射核導彈的。


木劍溫不勝


如果蘇聯62年古巴危機不後退撤出自己的導彈,美國一定要轟炸古巴的蘇軍導彈發射架,雙方動了手後,!!蘇聯紅海軍數量眾多的裝備有核魚雷的潛艇在高度急著用聲吶偵測對手的美軍艦艇身上會打上紅色的印章!

根據解密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議和蘇軍退役紅海軍艇長的回憶錄述職報告說:肯尼迪總統的參謀長班子沒有預料到紅海軍的潛艇隨著開往古巴聖地亞哥軍港的蘇聯船隻大批量抵達大西洋北美一帶。

更沒有想到赫魯曉夫已為它的魚雷裝上了核武器裝備,核雷頭!

關鍵是實施封鎖的美海軍司令部以為蘇聯紅海軍只有常規魚雷,沒有做核戰爭的準備,如果不是蘇軍艇長,副艇長雙重複校驗規定,我們今天能不能玩互聯網都不好說了。

美軍封鎖艦隊的船員們要不是走火入魔的人也會偷偷在心裡感謝蘇軍同行,理解萬歲!

說到這裡,我們再聊聊古巴危機的簡歷:50年代未期,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推翻了親美反動派。美國敵視封鎖破壞,圖謀武裝推翻站在反美前哨的社會主義古巴,卡斯特羅向蘇聯赫魯曉夫求助,蘇聯人在古巴建設了短程導彈發射塔,被滿世界飛行的U2飛機發現導致美,蘇攤牌。美國人二百年沒有受過這個氣,都是他們侵略,欺負的別人,自由世界燈塔國被白帽子欺負還行,一定要打回去!不管那麼多了,美,蘇戰略導彈數量大略相同,美國戰略空軍和海軍略強於蘇聯。但當時導彈發射(洲際導彈)技術不完善。不像現在,所以一蘇聯才以威脅為目的在古巴建的基地。

但是美國人不這麼看,認定蘇聯人在朝美國人脖子上戴的領帶位置套絞索。美軍必須要反擊!雙方都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好在最後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後退一步,但是美國人也要撤走美國在土尓其的短程導彈,美國人私下裡馬上答應了,太狡猾的美國人在公報裡沒有說,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國海軍在公海登上蘇方船隻查驗了裝有撤回本土的導彈發射塔和彈體。

在世界上美國贏了面子和裡子,而蘇聯人深藍色的海軍不足也刺激了蘇聯,大力支持海軍核潛艇和遠洋航母提升海軍全球到達能力。

同時建立了兩國領導人的熱線電話☎️防止誤判。


user4210272105487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走導彈的話,興許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開始了。而我們也都認為,古巴導彈危機比冷戰期間的任何其他時刻都更接近核戰爭。

其實在危機前,蘇聯派出4艘潛艇在古巴沿海巡邏。直到幾十年後,美國人才知道,其實潛艇攜帶的魚雷帶有核武器;而且潛艇的指揮官已經被蘇聯方面解僱了,就是不屬於蘇聯的人了,以及潛艇與莫斯科方面已經失去聯繫了,不知道潛艇會發生了什麼,屬於孤注一擲。10月27日,美軍艦隊包圍了其中一艘潛艇,並開始對他們試探封鎖。潛艇指揮官決定向美國船隻發射核魚雷,第二名軍官同意了,提供了發射魚雷所需的一半鑰匙。但是這次發射之所以停止,只是因為潛艇艦隊的頭頭恰好在船上,並及時的拒絕了他的命令。總之就是這麼兒戲。

而美國方面駐紮在沖繩的美國巡航導彈。危機發生前6個月,美國在日本沖繩島部署了32枚核武裝巡航導彈。就在10月28日黎明前,導彈發射指揮官接到命令並有發射的密碼,要求立即發射所有32枚導彈。這些命令得到了重新檢查和確認,據報道,至少有一名發射指揮官正準備開火。但值班高級戰地指揮官對此表示懷疑,並下令在這些導彈得到進一步驗證之前,不要發射任何導彈,後來發現這原來是一個錯誤命令。總結,日本沖繩到蘇聯遠東之間有個大國。

所以說當時大家都是在賭,誰都不敢真的去發動這場戰爭。具體誰贏了,我覺得是人類贏了,其次是蘇聯人略勝一籌,因為危機前,俄羅斯人在土耳其受到美國木星導彈的威脅,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美國有可能繼續摧毀他們的意識形態盟友卡斯特羅政權。危機發生後,蘇聯解除了美國對土耳其的核威脅,並獲得了美國不會入侵古巴的承諾。赫魯曉夫的兩個擔憂都已得到解決。然而,這並沒有改變蘇聯在1962年非常失敗的事實。


兵說


古巴導彈危機——美蘇間的一次核賭博!

如果當年蘇聯拒絕從古巴撤走導彈,美蘇間必須爆發核戰爭。蘇聯已經打響了古巴導彈危機的第一槍,而且有可能會打響美蘇核戰爭的第一槍。根據蘇聯解禁的當年絕密檔案,1962年10月27日,這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六”,發生意料之外的三件大事,可謂是驚心動魄,差點點燃美蘇之間的核大戰。所以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美國敢,蘇聯也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56年前的這次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時,肯尼迪會見美軍軍官)

古巴導彈危機過程

1962年10月14日,美國人在U-2高空偵察機拍攝回來的照片中發現,古巴已部署了射程1200英里且已對準美國的導彈和蘇聯能攜帶核彈頭的伊爾-28戰略轟炸機,還有正在建造的導彈基地等。

(古巴導彈危機衛星圖片)

其實美國中情局在8月份就得到情報,得知古巴有了導彈,而且還來了5000名蘇聯軍事人員,但美國認為這只是防空導彈。但此時的美國,嚴重低估了蘇聯在古巴部署的武器及人員。據檔案記載,蘇軍原本在古巴部署5萬兵力,已部署的兵力為4.2萬人,比美國估計的多出8倍。蘇軍駐古巴的戰略火箭軍第43師,還有2個海岸巡航導彈團、2個防空師,以及殲擊機團、轟炸機團、直升機團、潛艇編隊各1個。除了36枚核彈外,還有100餘件戰術核武器。

(導彈危機後的赫魯曉夫與卡斯特羅)

10月16日,肯尼迪召集各部負責人在白宮商討對策,與會人員大致形成兩種方案。一種是摧毀蘇聯導彈基地,另一種是採取海上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導彈。肯尼迪決定採用後一種方案,命令於24日上午生效。美軍調集了180艘艦船進入加勒比海,B-52轟炸機裝載核彈在空中值班巡航,陸軍向東南各州集結。所有駛往古巴的船隻必須接受檢查,禁止任何載有進攻性武器的船隻進入古巴。

(戰備巡航中的蘇軍軍艦)

蘇聯作出強硬反應,赫魯曉夫拒絕屈服於美國,命令全國進入戒備狀態,古巴也進入戒備狀態。24日上午,美軍發現20多艘蘇聯船隻和幾艘潛艇正駛向古巴,雙方在封鎖線附近形成了對峙;26日,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表示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並解除封鎖,蘇聯將撤走導彈;27日,赫魯曉夫又來信說,蘇聯將從古巴撤走導彈,美國也必須從土耳其撤走導彈。肯尼迪拒絕了這一要求,就在這一天發生了三件大事,差點敲響了人類的末日之鐘。

(古巴位置)

尋常的一天發生了三件不尋常的事件

蘇軍擊落美軍高空偵察機

10月27日清晨,美軍一架U-2偵察機飛抵古巴蘇軍導彈基地上空,探測和捕捉蘇軍雷達信號。當時蘇軍最高指揮官不在指揮所,防空副司令官擅自下達了擊落命令,隨後U-2偵察機被薩姆2導彈擊中墜毀,飛行員魯道夫·安德森死亡。雖然蘇軍打響了第一槍,但肯尼迪忍了,冷靜的命運做出任何的致命反應。

(導彈危機時,美軍軍艦檢查蘇聯貨船)

美軍偵察機誤入蘇聯領空

10月27日上午,還是美國的U-2,這次是查爾斯·莫爾茨比上尉駕駛飛機去北極採集空氣樣本。由於北極強磁場導致導航失效,因此誤入蘇聯領空。蘇軍6架米格-21急忙升空,美軍為了救莫爾茨比,也出動了2架攜帶戰術核導彈的F-102戰鬥機前去迎擊。這種核導彈不論是攻擊還是被攻擊,都會在空中爆炸,幸運的是,雙方戰機就要相遇之時,U-2偵察機導航系統恢復正常。蘇聯的導彈已經豎起,雷達全部開機。

蘇軍潛艇險些誤發核魚雷

10月27日晚,美軍航母戰鬥群死命追蹤蘇軍潛艇,並投擲了5顆訓練用深水炸彈,逼迫其浮出海面。該艇艇長與莫斯科已經2天沒有聯繫了,在深水炸彈的巨大沖擊下,他以為美蘇核戰已經打響。憤怒艇長決定要炸翻美軍,但蘇軍規定沒有命令時,需要艇長與政委共同決定是否發射核魚雷。就在關鍵時刻,潛艇編隊參謀長,他堅決不同意發射,建議上浮與指揮部聯繫。

(1961年赫魯曉夫與肯尼迪在維也納)

美蘇軍隊一切準備就緒,核戰一觸即發。美軍做好空襲準備,肯尼迪要再試探一下赫魯曉夫,他只回復了第一封信,迴避了第二封信,同意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美國不入侵古巴,解除封鎖,並口頭許諾從土耳其撤走導彈。10月28日上午,赫魯曉夫同意從古巴撤走導彈和轟炸機,肯尼迪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歡迎,古巴導彈危機結束。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佔了上風,提高了威望。蘇聯在危機期間深受屈辱,決心全力發展核武器,從而加劇了核軍備競賽。


野史也是史


1962年8月,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以後,美國國會提出了6種解決方案。部分國會議員主張通過外交途經解決危機,但肯尼迪總統認為時間緊迫,外交無益於問題的儘快解決。另有部分議員主張,應對蘇聯在古巴部署的導彈進行空襲和摧毀。但此方案遭到了多數議員的反對。理由只有一個,怕因此而激怒蘇聯,從而導致倆國爆發可怕的核戰爭。因為當時美國的U-2偵察機,證實了蘇聯已經在古巴建成了6箇中程導彈基地。既使美國空軍實施轟炸,也不可能炸燬基地中的全部核導彈。一但蘇聯進行反擊,古巴與美國僅隔海相望,那麼剩餘的核導彈也將會使美國西海岸的800餘萬人喪生!

1962年10月16日-20日,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委員會集體討論,肯尼迪總統最後決定,採取海空全面封鎖的方式,迫使蘇聯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全部導彈,以解除核導彈對美國本土形成的巨大威脅。隨後,美國集中了8個航母戰鬥群,68個空軍中隊,以及規模龐大的登陸部隊,在加勒比海的廣大水域對古巴實施海上封鎖。美國本土,及周邊軍事基地的戰略轟炸機,也做好了準備。擺出了一副決戰蘇聯和古巴的態勢。

當年,赫魯曉夫之所向古巴部署導彈,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古巴,防止美國顛覆社會主義的古巴政權;另一方面,美國部署在西德、土耳其、意大利等國的導彈,全部對準了蘇聯,對蘇聯形成了威脅。赫魯曉夫認為,只要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核導彈,就可以迫使美國人不敢入侵古巴,也能使美蘇之間形成一種戰略上的平衡。但赫魯曉夫卻沒有料到,美國人的反應,是如此的巨大和針鋒相對。他更沒有預料到,在他眼裡看來是軟弱的美國總統肯尼迪,竟擺出了不惜與蘇聯一戰,甚至核大戰的姿態!

做為世界級的大國領袖,赫魯曉夫也不能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果美蘇爆發全面戰爭,結果只能導致核大戰。而當時蘇聯的核導彈數量,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在數量上蘇聯是處於下風的。所以,赫魯曉夫一方面嚴令蘇軍沒有他的指示和莫斯科的許可,不允許使用任何核武器;一方面同時寫信給肯尼迪。提出蘇聯撤出古巴導彈的條件:一是,美國及其盟國永遠不入侵古巴;二是美國撤出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的核導彈。

古巴導彈危機,在美蘇共同妥協之下,結束了。

應該承認,古巴導彈危機,是人類歷史上離核戰爭最近的一次大危機。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導彈,美國就絕然不會解除對加勒比海域的全面的海空大封鎖。儘管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儘管蘇聯和美國,雙方皆不願爆發核大戰。但戰爭往往只會因為一個細節,一個偶然因素,則,一觸既發。

如果僅從這一點來說,當年,蘇聯如果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核導彈,那麼美蘇之間爆發全面核大戰,就已經成為歷史事實。那麼,今天,人類也許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了!


ZDC海納百川


原來看過的書上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事例。當時的一艘蘇聯潛艇(帶核彈頭)遊弋了古巴附件海域時,恰好走到了美國的封鎖區域。據說當時美國為了封鎖這片海域,大量搜索蘇聯的各式各樣的艦艇。這艘潛艇為了逃避美國的搜索,不得已潛入深海。但美國沒有放棄搜索,一直在附近海域監視,這艘潛艇也只能處在深處,不敢上浮也不敢移動(怕被聲吶定位找到)。然而,美國這一方不知道這艘潛艇裝載核彈頭,鐵了心要找出這艘潛艇,想出的辦法是往水下佈置特殊水雷,這種水雷只會發出震動,但不具備實質殺傷力,只是為了嚇唬這艘潛艇,以為美國採取戰爭手段了,逼它上浮出海面。

水雷很有用,蘇聯潛艇被“攻擊”到,當時這艘潛艇已經誤以為戰爭爆發,可以發射載有核彈頭的魚雷,攻擊美國。關鍵時刻,潛艇的艦長還是決定上去再看看。正是這個艦長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選擇,但也反應出美蘇雙方此時已經高度緊張,局勢再發展的話很有可能真的帶來核戰爭。


琺大庶吉士


在冷戰時代,美國人確實敢做出這個舉動,因為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極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蘇聯的赫魯曉夫,能夠從後來立場上後退的重要原因。

第一,古巴導彈危機時,美蘇還沒有進入到勃烈日涅夫的“緩和”時期,而是核軍備競賽最嚴峻的時刻。

赫魯曉夫的很多做法在美國人看來是很粗魯的。諸如對兄弟國家的頤指氣使,對敵對國家的高調威脅,甚至在聯合國講壇上還可以大吵大嚷。

特別是後來一些美國政治家的回憶錄寫道,他們內部判斷赫魯曉夫希望打一場核大戰,這就是蘇聯為什麼拼命在國際場合刺激美國的原因——如果打仗,他們可以把責任推到美國身上。

因此美國對赫魯曉夫非常忌憚,也一直不敢掉以輕心,美蘇冷戰當時一段時間進入了最高潮。雖然後期美國和勃烈日涅夫時代無論在核武器的技術和性能上都有更大的提升,但雙方關係其實更為緩和,甚至在某些利益上還有交集,但是在赫魯曉夫時代,關係一直緊張。

在此背景下,如果赫魯曉夫明目張膽要對美國進行類似古巴導彈危機的威脅,美國人是敢於亮劍的。

第二,古巴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美國人不能讓蘇聯染指。

古巴距離美國東海岸非常近,而東海岸是美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金融中心。這裡是絕對不能受到任何外界的侵擾的。

之前由於美國距離蘇聯和蘇聯的海外軍事基地比較遠,這個地區還不至於完全被覆蓋到。特別是當時雙方導彈的發射會有一定的反應時間,如果蘇聯發射導彈,給美國攔截的反應時間也會更長,這就意味著安全係數更高。

而古巴部署蘇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導彈之後,就意味著這些大城市和中心區完全會被蘇聯的導彈射程覆蓋。同時美國攔截蘇聯導彈的反應時間將變得非常短,這對美國安全的威脅成幾何倍數上升。

任何美國政府都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不過幸好赫魯曉夫退縮了,全球才避免一場核大戰。當然美國也做出了讓步,撤出了一些瞄準古巴的導彈,但這種讓步其實意義不大,畢竟在美國本土,部署很方便,蘇聯人只是要個面子、找個臺階下罷了。


你如何看待古巴導彈危機?


木春山談天下


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可是嚇壞了世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針鋒相對,互不退讓,讓世界處在核陰影中,用當時的話說就是,美蘇兩國都已經做好了開戰準備了!事情果真那麼可怕嗎?



圖為美國展示衛星拍到的古巴導彈基地照片。

其實,當時的情況看,美蘇兩國高層都就是否進行戰爭有過討論,其實就是今天這個話題,也就是是否要發射核導彈,結果就是一樣的答案:不發射。為啥?因為核武器的存在讓戰爭沒有了勝負。



圖為美國拍到的古巴導彈基地照片中的一副。

有句話這麼說,要核武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但是如果發射核武器等於自殺,那麼發射核武器就不是保護自己了,成了傷害自己,這就讓人冷靜了下來。不過,這也是就兩個核大國之間來說的,要是換成其他國家,估計就沒這麼客氣了。



圖為美國軍艦跟蹤蘇聯導彈運輸船,為此蘇聯進入了備戰狀態。

美國和蘇聯的核政策都是積極主動的核政策,都是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型,因此兩國誰先動手打擊對方都是有可能的,作為超級大國,兩國都想爭取發射核武器的主動權,誰都不願意只落個核反擊被動應付。



美蘇兩國的核武器都具有強制反擊的特性。

所以,兩國也建立了強制性的核反擊政策,也就是在敵人發射核武器後,自己無論有沒有下令,行政機構究竟有沒有存在, 通信基站有沒有回應,自己的核潛艇都會立即在自己的陣位上發射核武器,這種類似於固定程序的系統,確保了核反擊的強制性,也保證了雙方都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懾力在於他一定會用,而不是他不會用。

真正的威懾在於敵人清楚的知道你一定會用核武器,很多人都說核武器不會用,在發射架才有用,就是個威懾,這是錯誤的,實際上是對核威懾的削弱,只有讓敵人相信,在一個階段你一定會用核武器,他才是有效的。



形容美蘇冷戰古巴危機的漫畫,美蘇坐在核彈上談判,引發緊張。

所以說,美國不會發射核武器是討論得來的,並不等於真的就不會這麼做,美國也有可能發射,這就是核威懾。


海事先鋒


那個時候的美國如驚弓之鳥,他們得到的消息是蘇聯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會有發射的可能,美國為了不讓自己受到蘇聯的打擊,也做好了打仗的準備,並且早就已經派兵將整個古巴團團圍住,圍得水洩不通,搞得蘇聯整個都懵掉,蘇聯只能發聲明表示,自己不會為了報復美國在土耳其佈置核武器,就利用古巴報復美國。





赫魯曉夫說自己決不會在美國國會選舉前挑事兒,還狡辯說那些船上都是日常用品,自己也只是捎帶了一些武器,而且蘇聯國土面積廣大,核武器威力這麼大,沒必要在古巴建立發射核武器的地方。



不過,肯尼迪完全不吃這套,他認為蘇聯是在蓄意挑釁(其實在此之前,蘇聯已經完全暴露在美國的火力包圍之下,土耳其,西德的導彈已經對準了蘇聯,蘇聯非常急迫的想要找到一個可以反攻美國的機會,此時古巴和美國鬧翻,卡斯特羅向蘇聯求助,蘇聯立刻答應古巴),於是向全美國發表廣播,要採取海上隔離,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圍困古巴,連美國載有核彈頭的轟炸機都進入了古巴上空,到了第五天的時候,局勢已經緊張得讓人窒息,美國的導彈部隊全部封閉,藥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只要總統一聲令下,導彈隨時發出,整個世界被核危機所籠罩,世界為在旦夕。



到了這種程度,蘇聯仍然表示要堅決援助古巴,拒絕美國的攔截,雖然嘴上很硬氣,但是實際上蘇聯還是很害怕真的和美國開戰,蘇聯打算用一搜沒有任何武器殺傷力的船隻去試探美國,同時寫了一封不明所以的信,這封信帶有強烈的想要避免核戰爭的激情,赫魯曉夫跟肯尼迪說承認了蘇聯在古巴建設導彈基地的實施,同時表明只要美國不入侵古巴,兵不允許其他國家入侵古巴,那麼一切好商量。

結果美國還沒有回信,蘇聯外交部就迫不及待的發來了第二封信,其中表明的立場和何魯曉夫那封信略有不同,內容大致是,如果蘇聯把核武器撤出古巴,那麼美國也一定要把土耳其的導彈撤出,但是美國拒絕了這個交換條件。



其實雙方都不願意開這兒。封鎖的越久對蘇聯越不利,損失也會比美國更大,而對美國來說,如果不是蘇聯逼的這麼緊,美國也不打算和蘇聯開戰,所以肯尼迪非常巧妙的只回了赫魯曉夫的第一封信,絕口不提第二封信交換條件的內容,委婉的暗示赫魯曉夫美國的意思。



赫魯曉夫也從情報處得知了美國可能開戰的時間,隨即蘇聯迅速撤出了在古巴的導彈及軍事設施,根本顧不上此時焦頭爛額的卡斯特羅,古巴危機算是結束了,所以從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是敢和蘇聯打核戰爭的,雖然雙方及不情願,但是在美國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美國是有能力開戰呢。


琅琊利劍


得先說明下,古巴導彈危機是由美國先挑起的,蘇聯不得不進行部署調整。1959年美國先把雷神導彈部署到了土耳其,這裡距離蘇聯很近。如果採用低彈道打擊,留給蘇聯防禦系統的時間幾乎沒有,所有蘇聯火了,直接把導彈運到古巴,部署到美國後院。

但美軍對古巴採取了封鎖,部隊集結在佛羅里達半島,就是不打,美專家已做出分析,古巴的導彈攜帶了核彈頭。如果採取空襲,那麼肯定會有核彈頭在美國本土爆炸,因此美軍也只敢採取封鎖,不敢空襲。

美軍判斷,只要不空襲,蘇聯就不會發射導彈,但封鎖卻繼續進行。這時候肯尼迪給赫魯曉夫寫了一封信,暗示如果撤導彈,封鎖也取消,就當做啥事都沒發生。

赫魯曉夫權衡了一下,就撤了導彈,美國也給面子,取消了封鎖,倒是古巴不幹了,強烈反對蘇聯把導彈撤走。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國肯定不敢發射導彈或者空襲,因為這樣做只會導致蘇聯發射核彈頭,美國本土遭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