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社區矯正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海有“高招”!

上海大力推進社區矯正標準化建設

社區矯正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何让社区矫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有“高招”!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有了標準參照,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推進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也不例外。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早在2002年便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2014年,上海市社區矯正管理局又果斷作出決定,將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全方位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放在標準化建設上,全力以赴打造社區矯正“上海標準”。

2015年5月,上海社區矯正工作標準化建設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全國第二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社區矯正首個國家級標準化項目。此後,上海社矯局與市質監局、市標院研究制定標準化建設的具體設計方案,出臺標準化建設操作指南——社區矯正管理服務標準手冊。到2018年5月,已修改完善升級形成社區矯正管理服務標準手冊3.0版,為標準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上海社矯局的努力推動下,2018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編印出版《上海市社區矯正管理標準》,主要包含了標準化管理制度、規範性用語、標誌標識、數據統計和滿意度調查等70項規範內容,對社區矯正管理各個環節、細節實現了全覆蓋,打造了結構合理、科學實用、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社區矯正標準體系,做到了工作有標準,標準有程序,程序有監督,監督有公開,構建了“事事有依據、處處有標準”的工作格局。

如何让社区矫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有“高招”!

“標準化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通過科學嚴謹的流程再造,使科學化的社區矯正工作執法標準成為社區矯正陽光執法的壓艙石。”談到標準化的好處,長期在一線從事社區矯正管理工作的楊浦區司法局副局長周志宇深有感觸地說。

在周志宇看來,根據標準化實施情況分析,標準化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保障科學管理,促進平衡發展,提升整體工作,蓄積發展後勁。

自標準化創建以來,上海社矯局持續打造社區矯正管理標準體系,構建了適度分工、職責清晰、互為補充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崗位責任體系,統一規範、運行高效的社區矯正執法標準體系,合理有序、目標明確的日常管理體系,常態長效、全面覆蓋的考核評價體系等,“四大體系”為科學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上海全市建立起統一的工作管理模式——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標牌、統一用色、統一設施、統一功能的“五個統一”等標準化要求,建成22個標準化社區矯正中心;按照一個司法所配置一名警力的標準,綜合考慮社區服刑人員數量、地域面積等因素,每個社區矯正中心配置約10名警力;實施集中執法模式,建立了“統籌指導在市社區矯正管理局、執法職能集中在區社區矯正中心、日常監管在司法所”的工作架構;編制了執法公開指導手冊,制定執法公開規範性文件,建立了社區矯正執法公開制度。

在統一的工作管理模式下,上海全市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更加均衡,呈現出齊頭並進的勢頭。

以標準化為驅動,上海社矯局還大力提升日常監管、教育矯正工作水平,實現了對社區服刑人員電子監管全覆蓋,建立了司法所、區司法局、全市三級動態研判機制,制定和落實疑難個案集體會診制度、公檢法單位獎懲合議制度,全面推進社區服刑人員限制出境管理和加強應急預案演練等舉措,形成了健全完整的監管體系。

此外,上海社矯局創新發展“三分矯正”,實施標準化的分段教育,項目化的分類教育,個別化的分級教育,在教育上形成集中教育教學手冊、分類教育實施指南和個別化矯正指導案例庫等。

從實際效果來看,標準化驅動整體工作水平提升成效十分顯著。以2018年為例,截止11月30日,上海全市16個區累計接收納管社區服刑人員13577人,再犯率為0.14%,其中徐匯、長寧、楊浦、虹口、寶山、崇明等六個區實現零再犯,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上海、平安上海作出了新的更大貢獻。

如何让社区矫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有“高招”!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如何让社区矫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有“高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