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胡金銓(1932年——1997年),香港導演、編劇。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1958年進邵氏公司。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執導了《大醉俠》《龍門客棧》等新派武俠片。1975年《俠女》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1997年初在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中不幸離開人世。

胡金銓是華語武俠片的一代宗師。他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胡金銓首先在港臺革新類型片潮流,繼而以一系列作品享譽於國際影壇,使注重通俗趣味、感官刺激的武俠片提升至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電影美學的至高境界。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胡金銓說:“我對武術一點都不懂。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國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一,我把平劇動作分解,並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他善於妙用京劇臉譜,人物刻畫忠奸分明看似簡單刻板,但配以戲曲鑼鼓或笙簫笛箏等樂器,自有一番鮮活典雅的獨特氣韻。他的故事衝突地點多選在邊塞客棧和禪林寺院,或有稀實疏密之竹林、蘆葦、衰草點染其間,或有沾染歲月風塵斑駁古舊的寶殿、佛塔、雕樑畫棟裝飾其中,古意岸然,形成一種獨特風格:既素雅淡薄,卻又蒼勁奇偉;既有文化的抱負和擔當,亦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直面性命的超脫。他的舊式文人氣質,在他的電影裡鋪天蓋地觸目皆是,令觀者躲亦躲不開。和約翰·福特的狂野西部與黑澤明的武士江湖一樣,胡金銓的美學考究堪稱獨步。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武中有文,俠中有禪,活用京劇又發揮了高度電影風格,充滿東方特色。他從歷史傳奇入手,然後由外而內,由淺而深,終於超凡入聖,棄武求禪。這種層次進展,合乎傳統哲理,意向神妙。或許是修養和境界的高超,一般導演難有如此功力和水平,所以“文人武俠”始於胡金銓,止於胡金銓。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由於胡金銓的精益求精,所以一生的創作並不豐碩,只留下不足10部的作品,但幾乎部部經典,對後世的影響甚深。1973年,偉大的弗朗西斯·科波拉拍出了《教父》,我們看後來的所有黑幫片,都會看到一個科波拉式帝國的重寫。胡金銓的武俠片明顯是《教父》現象在東方的重演,隨著幾個武俠電影風行的潮起潮落,人們便發現,其後的武俠電影,只是不同包裝下胡金銓武俠片的舊瓶新酒而已。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只有胡金銓的江湖,才有俠義幹雲的味道,只有在胡金銓的江湖中,才有真正玉樹臨風的俠客。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1.《大醉俠》(1966)經典指數☆☆☆☆

影片的故事相對以往的劍仙題材來說,顯得相當簡單。官府女捕快金燕子一心想救出自己被江湖匪徒所抓獲的兄長,隻身闖入匪徒出沒的地方,最後在大醉俠的幫助下率領官兵剷除了為孽民間的武林敗類。其中沒有武林絕學,沒有拜師苦練,更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東西,劇情循序道來顯得十分的平常。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雖然故事本身比較單薄,但影片整體的特色與質量還是將其推入了華語經典的行列。首先影片採用的景緻具有十分濃郁的古樸氣息,完全呈現出一種幽遠寧靜的美感,很適合中國江湖的武俠故事意境。其次,金銓對於華語武俠影片的貢獻在於成功的鏡頭剪接,同樣的拍攝素材在胡金銓的組合之下,鏡頭轉換的節奏明顯得到了提升,從而使影片中的打鬥場面具有了更強的可看性。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雖然是胡金銓的第一部武俠片,略顯稚嫩。但難掩胡金銓的才華,小橋流水,山野荒林,客棧寺廟,讓人難忘。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2.《龍門客棧》(1967)經典指數☆☆☆☆

該片獲得1968年第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本獎。

這是一部在中國武俠電影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影片,武俠片可以擺脫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粗製濫造的局面,成為與武士片、西部片同水準的類型。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優美的攝影加上精緻的美術設計來配合,使影片達到武俠電影前所未有的一種歷史氛圍。從中更可以看出胡金銓對色彩、服裝、兵器及各種道具陳設那種高度藝術性的處理。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細膩的情節推展,緊湊的鏡頭交替,不苟且的背景安排,莊諧交糅的簡練對白使全片氣勢如虹。大武鬥的山林背景也堪稱一絕,尤其那些岩石巨松,或葉茂枝勁,或禿幹凜人,與人物故事相當契合。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3.《俠女》(1970)經典指數☆☆☆☆☆

該片是胡金銓三年心血之作,情節跌宕,氣氛冷冽,上映後好評如潮,並一舉摘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技術”獎和“視覺效果”獎,還獲得法國戛納影展“最高綜合技術獎”,成為首部在西方國際性影展中獲獎的中國電影,為華語電影寫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頁。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影片開始處處展現懸念意味,如對人物逐個出場的處理,個個都是身世迷離,神秘莫測,讓看者隨著角色的詭秘塑造而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另外,對俠女楊姑娘入住的廢棄屯堡也以多個角度的空鏡描繪出環境的陰森荒涼,更在顧省齋夜間首次進入屯堡時把情節氣氛營造得鬼魅懸疑,毛骨悚然。這些都得歸益於美術設計的一絲不苟、懸念鏡頭美學的巧用和流暢的剪接。 另外,運用精密的剪接創造出多個不朽的武打場面更是影片精華之處,比如“竹林之戰”。影片除了多個寫實激烈,形神兼具的武打動作外,對環境的氛圍處理更讓動態美與自然景觀並置成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舞打”畫面。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一生致力於拍攝蘊含“俠”文化武俠電影的胡金銓,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4.《迎春閣之風波》(1973)經典指數☆☆☆☆

本片演員陣容強大,尤其李麗華飾演女掌櫃萬人迷,風情萬種、妖嬈機靈,她騷到骨子裡的形象,已成武俠片經典。後來張曼玉在《新龍門客棧》裡詮釋的金鑲玉,其實脫胎自此。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迎春閣之風波》乃集《龍門客棧》與《大醉俠》之大成:大明朝背景、客棧、西北景觀、北方民俗、宦官與俠士、巾幗英雄、佈陣、鬥勇鬥智、民族情結等,這些各自發光發亮的元素,共同構成了整部電影的繁榮和大氣;同時在胡金銓強大的控制力下充分融合、和諧,整體感令人讚歎。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迎春閣之風波》是女人戲,一群女人佔據了客棧,人來人往分不出忠奸黑白,雖然情節複雜,陰謀重重,可是表面氣氛又是悠然而喜劇化的,許多段落能讓人想到老舍的《茶館》,胡金銓在用電影向自己懷念的老北京致敬。他成長在北京,那裡是他的記憶之根。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5.《忠烈圖》(1975)經典指數:☆☆☆☆

在胡金銓的電影中,《忠烈圖》似乎恰成分水嶺,此後他對影片中武打場面的經營逐漸遞減,開始強調更多形而上的思維。本片描述明朝一群忠義俠士,抵禦倭寇入侵的故事,最精彩處在於胡金銓大量以「棋盤」佈陣的創意,藉以比喻敵我雙方的對峙。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本片問世之後不僅在香港獲得了極大的關注,而且引起了國際影壇對於武俠影片的興趣。

片中還能看到成龍、洪金寶、元彪、元華這些後來的武打明星的年輕模樣。成龍當時生活並不好,胡金銓考慮到他的處境,讓他儘量出場多賺些錢,派完他演兵士之後,又讓他演海盜,因此只能讓他在後面演,不讓觀眾看到他的相貌。所以成龍演出了三十六天,出場的畫面卻很難分辨出來。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6.《空山靈雨》(1979)經典指數:☆☆☆☆☆

《空山靈雨》風格明顯區別他以往的《大醉俠》《龍門客棧》《迎春閣之風波》,主角不再是以往俠肝義膽式的人物。對立的雙方也不是以往正邪分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勢不兩立。可以說這部電影不再遵循武俠電影的既有模式,正如黑澤明之《七武士》非是一般意義上的武士電影,胡金銓把武俠電影帶入包含著人性思考與佛家禪機更高的精神境界。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胡金銓是武俠片巨匠,《空山靈雨》雖已不能完全稱為武俠片,但打鬥場景仍是著墨甚多、氣魄十足。當觀眾看慣了徐克、甄子丹,再來看胡金銓,或許真的會覺得有些寡淡。但武俠不是飛來飛去不是快鏡頭不是眼花繚亂的特技和名目繁多的燈光。在《空山靈雨》中既沒有高手也沒有絕招,每一次交手都是簡單而紮實,沒有震退人的內功甚至連拉帶咬,真實得無以復加。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本片中,環境是影片闡述性主題之一。胡金銓的鏡頭充滿中國繪畫的意境,任意一個畫面截下來,都是一張出彩的中國畫。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7.《山中傳奇》(1979)經典指數:☆☆☆☆

該片獲第1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錄音獎等多項大獎。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山中傳奇》是胡金銓極力體現個人創作意志的作品,是一件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但也是一件完全背離電影製片規律、不合格的大眾文化產品——它無法被納入某種既定的類型中,並與胡金銓過往的俠義經典拉開了鴻溝。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胡金銓是一個不世出的電影作者和藝術大師。1978年誕生的《山中傳奇》便是胡金銓“最後的傑作”,也是他精神圓滿的標誌。此後他雖也拍過幾部影片,包括1990年的《笑傲江湖》(那是徐克風格的作品),但再也沒能實現對影片的自由掌控,暮年十幾載的生命,他幾乎便是在困惑自哀和壯志難酬中度過。

渡過人世幾萬重,大師是偉大的,也註定是寂寞的。

俠之大者: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