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原總後2358工程指揮部紀事

護訓班偶見女知青 農家院巧遇俏佳人

知青在農村都有一些異性同學甚至是男女朋友。經過一段時間安頓之後,大家就開始走動,首先是監利幫採購組的老祝,每次都有一個女青年來單挑。監利幫老大“軍長”據說也有女粉絲,但不知是何原因一直沒有露頭。監利縣在2358工程指揮部四大隊有一個女知青叫劉*慶,人長得非常漂亮,且有文化涵養,很有氣場,一看便是名門閨秀。“軍長”給我們介紹過,這裡到底有何故事不得而知了。可惜得很,劉*慶沒有分派到指揮部機關,倒是監利縣一大幫劉*慶相反的人員來了指揮部機關。

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再就是我們計調組同行枝江知青卞*秋,因為我和卞*秋同住一個宿舍,久而久之,連我都認識了他們所有的女同學,諸如阮*英、陳*華等人,他們都是漢陽造紙廠的子弟,或許我們同屬於枝江的知青,所以能夠說到一起去。

卞小秋等漢陽知青也經常到他們同隊的女知青那裡走動,2358工程指揮部當時有個醫院,規模不大,據說成立了一個護士訓練班,阮漢英和陳麗華他們就在護士訓練班進行護士課程的培訓。

一天週末,阮*英和陳*華等來指揮部卞*秋處走動,她們就問我,說你的口音不像是武漢的?凡是武漢知青同學見面都要問我的口音,你說煩不煩。看來我的武漢幫入會工作沒搞好,還要繼續深入刻苦地學習武漢方言。於是我就宜昌-武漢-武漢-宜昌解釋一通。陳*華等人就說你的口音和我們護訓班的班長口音有一點像,怪不得說你是宜昌的,你和你們宜昌同學有沒有來往?我只好又哇哇解釋一通。我和武漢知青一起回的武漢,我們宜昌學校的同學到底有哪些被抽調到2358,我都不知道,失聯了。

有一次,阮*英等來指揮部機關串門,走的時候,我特跟她們打哈哈。慢走慢走。阮*英、陳*華等人就說:晉燎原,哪天卞*秋他們到我們那裡,你也一起來玩哈?我說卞*秋去正好,你們都是一個知青點的,我就免了,我算哪一門子蔥啊?

不對啊!我們也算是知青戰友吧,你是不是枝江縣的?是不是問安區的?還有你自己都說你是武漢知青。再說了,我們班長也是宜昌的,說不定你們還認識的。

哎!這幾個漢陽女知青果然厲害。我只好隨口打哇哇,好好!

沒過幾天,就是週末,卞*秋他們好幾個準備到陳*華、阮*英處串聯,臨走的時候拉上我,說走啦你自己答應的。

在指揮部的下邊,就是劉家場到湖南澧縣的225省道,在225省道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河流,沿河兩岸是當地的農舍。時值深秋,層林盡染,小河灣灣,炊煙裊裊,好一派楚天農家風光。

陳*華、阮*英等也住在農家,算是二次下放插隊。雖是農家,但屋裡屋外收拾的乾淨整潔。我們坐下來聊知青的一些事情,幾位女知青告訴我,她們的班長現在還在開會,等哈子她們開完了,就找她過來。告別的時間到了,這時候聽見阮*英拉著她們的班長,急匆匆進了大門差點和我撞了個滿懷,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來者何人,車紅玉是也。

粹不及防,情感的釋放和流露是最自然的。在湘鄂邊境一個陌生的人群中,突見自己的心儀已久的故知,猶如晴天霹靂,電擊一般。以前看見一些愛情小說用“過電”形容青年男女之間的相逢,還認為那是無稽之談,然而,當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方知箇中的魅力和滋味。“他鄉遇故知”是述說人生四大喜之一,不知什麼時候房間的人都走了,也不知何時已是月上黃昏後,人別斷橋邊。

無巧不成書,和紅玉的事情,完全是巧合。問安車站巧遇,枝江縣城巧別,當陽二乾渠上巧聞,長春公社巧見,本以為招工後就天各一方,不知身在何處,今生今世再難相見,哪成想在松滋大山溝的三線工程中又碰見她,這不是緣分又是什麼。

東邊日頭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驛外斷橋邊,月色初上柳梢,小蟲呢喃,山風徐徐,情愫濃濃,依依不捨。順著蜿蜒的山路走回指揮部宿舍,方知天色已近黃昏。

消息和山風一樣,傳播的飛快。趙軍長等一幫物資組的好事之徒已在門口恭候多時,嘻嘻哈哈,一個個笑翻了天。這一回,我在2358工程指揮部的知青中間算是出名了。

說起紅玉,宜昌七中69屆和70屆乃至68屆的男生應該都知道。每所中學都有自己的當家花旦,宜昌七中也不例外。我是從武漢轉學到個該校的,屬於半路出家。分配在三班。但是一到宜昌七中有關紅玉的小道就不絕於耳。我們這一些大院的孩子對這一些是比較愚笨。聽聽而已。

70年2月下鄉以後,紅玉的傳聞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愈發載道。她們所在的生產隊,成為本地宜昌知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趨之若鶩。

最開始具體接觸紅玉同志,那還是在1971年元月,當時在當陽的東風渠二乾渠工地上,臨近春節,知青歸心似箭,隊伍人心不穩。而此時,枝江縣民兵團卻規定春節不回家,就地鬧革命。對我們最不穩定的知青群也開始了維穩。號召我們響應民兵團的號召,本來我們一幫大院子弟就對什麼團部不感興趣,可以說屌都不屌,開會沒有一個人報名,搞得團部好不尷尬。

此招不行,再來一招。這個時候,團部農村幹部們邀請我們去聽枝江縣知青學習毛主席著作先進代表講話,春節不回家,二乾渠鬧革命。不聽則罷,一聽不免詫異,原來發言就是我們耳熟能詳、大名鼎鼎的校花車紅玉。最後不知道什麼原因,東風渠二乾渠並沒有要大家春節就地鬧革命,消息一出大家立馬作鳥獸散。

回到生產隊,又有小道消息說車紅玉並沒有留守在工地,而是回宜昌去了。說的天花亂墜,走的比誰都快。這讓我們這一些宜昌知青情何以堪?這時候我有了一個很強烈的願望,要會會這位先進知青代表車紅玉同志,過過招。

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古語說的好,天隨人願,1971年的4月,春暖花開,為下一步“雙搶”做準備,回宜昌在問安站候車的時候,就碰見心儀已久的紅玉一行。當時知青一看就知道,車紅玉大名無人不知,她們一行也很大方,並無做作。要我們幫助買票,順理成章開始回家之旅。

當時知青回宜昌一般都是走長江航運,有漢宜的班船和沙市到宜昌的班船。在侯船室裡面,我們開始了長達6小時的談話。首先得承認車紅玉確實漂亮,不枉為宜昌七中的當家花旦;其次就是衣著大方得體,講話落落大方。宜昌方言將好爭進步叫做“打啟發”,當時很多先進代表都是張口語錄閉口語錄,以彰顯與眾不同,我以為,紅玉也會如法炮製,給我們來一通大道理,不料卻沒有,全部是我們知青的語言,更沒有高人一等的說教。再就是紅玉和人談話的時候,眼睛是注視你的,這在當時頗為難能可貴,本來是個基本的禮儀,但是在那個年代,顧及到此不多。

原本出言相譏,最終卻是握手相談。

轉眼就到了華燈初上時,當天不知為何班船晚點,一晚再晚。以至於半夜裡船才姍姍而來,一行知青全部上船了,唯有我一人被大江阻隔。望著客輪的燈火一點點消失在茫茫長江中。貌是很拽的大院孩子平生有了第一次的念想和牽掛。

指揮部一朝出名 押運員無車可搭

第二天物資組全體知青都知道我的事情了。以前經常打趣別人,現在輪到別人打趣我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知道怎麼搞的,後來連我們的團幹事小倪同志,也來找我做思想工作,年輕同志,要積極爭取入團、爭取進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面。這是哪跟哪啊?

指揮部機關當時經常有一些會議報告之類的活動,醫院隸屬指揮部,護訓班也會來指揮部參加報告之類的活動。不過她們當時都是集體行動,帶隊的領導都是現役軍人。物資組的知青往往就在那裡指指點點,那那某某就是誰誰?跟我們計調組的某某怎麼怎麼了?

阮*英和陳*華再來的時候,也是拿我說笑了半天,沒有想到你看起來蠻老實,原來跟我們班長還有這麼一手。爭辯無用,越抹越黑。其實這並不是好事,風聲鶴唳,鴨梨山大,以後該怎麼走下去?

有一天,護訓班的陳*華和阮*英來到指揮部,告訴我一個消息,說車紅玉的母親來2358指揮部探親,同時還捎來口信,說車紅玉請我過去一趟。丈母孃來審女婿,哈哈哈!她倆瘋笑成一團……

這倒叫我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我和車紅玉雖然有相遇之緣,內心也滿是對她的愛戀,但車紅玉並沒有確認和接納過我,怎麼可能家長就來考察了?再一想,宜昌一帶禮節比較大,一般長輩來了,凡是後輩是要送禮的。但我這算哪一壺呢?思想一番後決定,既來之則安之,車紅玉既然要我去一趟,絕對是要去的,但是我不買禮品,這個我真的不會。

到了駐地老鄉家裡,在車紅玉帶領下,見了她母親,問了一聲阿姨好。她母親顯得很乾練,也沒多問話。出來後,車紅玉告訴我:“我媽來看我,過二天就回宜昌。”我說我們物資組經常有車來往枝城,我回去看看有沒有便車。

回到機關,這領導交辦的自然是大事情,到處打聽有沒有出車到枝城或者便車到枝城的,但是不湊巧,最近兩天都沒有便車到枝城。我又怕車紅玉那邊著急,直接內線電話打過去告知,要三天以後才有便車到枝城,車紅玉很客氣地說:“我媽已經搭便車回去了,謝謝啊!”

玩押車的找不到車了?直接跑到劉家場客運站買一張車票送過去,就說同事有事情車不走了,不就完了?你看我還是沒有練就好。

上級令換軍裝 著戎裝青春洋溢

我的三線青蔥記憶之紅粉佳人

2358工程指揮部最亮麗的風景線就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什麼時髦的衣服都不好使,只有綠軍裝管用。指揮部的知青們都是一幫雜牌軍,亂七八糟的衣服都有,老轉們是清一色舊軍裝,羨慕啊!不過總後的價撥很快讓我們換了裝。

價撥價,即在部隊內部自費購買軍服、被裝等軍需物品的軍內統一標價。價撥,即按照部隊內部規定的價撥價,從軍需部門購買被裝類物品的過程叫做價撥。那些年,總後勤部將積壓在倉庫裡的多餘被裝,作為一種福利有償調撥給總後職工,當時價撥的軍品有1960年代的公安軍夏常服和冬常服軍裝,高原大頭鞋、軍用解放鞋、雨衣、軍大衣等等。

1972年,上級下撥一批1960年代的公安軍軍裝,指揮部的知青最先享受到了這一福利。記得我當時買了一雙高原大頭鞋,送給我母親,要了我一個月的工資。沒有辦法向家裡要錢,陸續購買了幹部夏常服、64式解放鞋、雨衣等等軍品。

就這樣,指揮部的知青們率先在整個2358工程指揮部實現了著裝正規化。那些刁鑽的駕駛員,看看我們一身64式公安軍軍幹服,搞不清楚我們是什麼角色,再犯刁就要琢磨琢磨了。

有一段時間,物資處隔三差五就要派車到乾溝子和卸甲坪倉庫裝卸物資,從劉家場225省道正好要經過護訓班,有時候我們還能看見護訓班的女學員,大家都要揮手致意。

夕陽和落霞齊飛,

軍車和軍裝共舞。

在當時的2358工程指揮部,亮麗的軍裝形成了一道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風景線。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