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原总后2358工程指挥部纪事

护训班偶见女知青 农家院巧遇俏佳人

知青在农村都有一些异性同学甚至是男女朋友。经过一段时间安顿之后,大家就开始走动,首先是监利帮采购组的老祝,每次都有一个女青年来单挑。监利帮老大“军长”据说也有女粉丝,但不知是何原因一直没有露头。监利县在2358工程指挥部四大队有一个女知青叫刘*庆,人长得非常漂亮,且有文化涵养,很有气场,一看便是名门闺秀。“军长”给我们介绍过,这里到底有何故事不得而知了。可惜得很,刘*庆没有分派到指挥部机关,倒是监利县一大帮刘*庆相反的人员来了指挥部机关。

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再就是我们计调组同行枝江知青卞*秋,因为我和卞*秋同住一个宿舍,久而久之,连我都认识了他们所有的女同学,诸如阮*英、陈*华等人,他们都是汉阳造纸厂的子弟,或许我们同属于枝江的知青,所以能够说到一起去。

卞小秋等汉阳知青也经常到他们同队的女知青那里走动,2358工程指挥部当时有个医院,规模不大,据说成立了一个护士训练班,阮汉英和陈丽华他们就在护士训练班进行护士课程的培训。

一天周末,阮*英和陈*华等来指挥部卞*秋处走动,她们就问我,说你的口音不像是武汉的?凡是武汉知青同学见面都要问我的口音,你说烦不烦。看来我的武汉帮入会工作没搞好,还要继续深入刻苦地学习武汉方言。于是我就宜昌-武汉-武汉-宜昌解释一通。陈*华等人就说你的口音和我们护训班的班长口音有一点像,怪不得说你是宜昌的,你和你们宜昌同学有没有来往?我只好又哇哇解释一通。我和武汉知青一起回的武汉,我们宜昌学校的同学到底有哪些被抽调到2358,我都不知道,失联了。

有一次,阮*英等来指挥部机关串门,走的时候,我特跟她们打哈哈。慢走慢走。阮*英、陈*华等人就说:晋燎原,哪天卞*秋他们到我们那里,你也一起来玩哈?我说卞*秋去正好,你们都是一个知青点的,我就免了,我算哪一门子葱啊?

不对啊!我们也算是知青战友吧,你是不是枝江县的?是不是问安区的?还有你自己都说你是武汉知青。再说了,我们班长也是宜昌的,说不定你们还认识的。

哎!这几个汉阳女知青果然厉害。我只好随口打哇哇,好好!

没过几天,就是周末,卞*秋他们好几个准备到陈*华、阮*英处串联,临走的时候拉上我,说走啦你自己答应的。

在指挥部的下边,就是刘家场到湖南澧县的225省道,在225省道旁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沿河两岸是当地的农舍。时值深秋,层林尽染,小河湾湾,炊烟袅袅,好一派楚天农家风光。

陈*华、阮*英等也住在农家,算是二次下放插队。虽是农家,但屋里屋外收拾的干净整洁。我们坐下来聊知青的一些事情,几位女知青告诉我,她们的班长现在还在开会,等哈子她们开完了,就找她过来。告别的时间到了,这时候听见阮*英拉着她们的班长,急匆匆进了大门差点和我撞了个满怀,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来者何人,车红玉是也。

粹不及防,情感的释放和流露是最自然的。在湘鄂边境一个陌生的人群中,突见自己的心仪已久的故知,犹如晴天霹雳,电击一般。以前看见一些爱情小说用“过电”形容青年男女之间的相逢,还认为那是无稽之谈,然而,当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方知个中的魅力和滋味。“他乡遇故知”是述说人生四大喜之一,不知什么时候房间的人都走了,也不知何时已是月上黄昏后,人别断桥边。

无巧不成书,和红玉的事情,完全是巧合。问安车站巧遇,枝江县城巧别,当阳二干渠上巧闻,长春公社巧见,本以为招工后就天各一方,不知身在何处,今生今世再难相见,哪成想在松滋大山沟的三线工程中又碰见她,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

东边日头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驿外断桥边,月色初上柳梢,小虫呢喃,山风徐徐,情愫浓浓,依依不舍。顺着蜿蜒的山路走回指挥部宿舍,方知天色已近黄昏。

消息和山风一样,传播的飞快。赵军长等一帮物资组的好事之徒已在门口恭候多时,嘻嘻哈哈,一个个笑翻了天。这一回,我在2358工程指挥部的知青中间算是出名了。

说起红玉,宜昌七中69届和70届乃至68届的男生应该都知道。每所中学都有自己的当家花旦,宜昌七中也不例外。我是从武汉转学到个该校的,属于半路出家。分配在三班。但是一到宜昌七中有关红玉的小道就不绝于耳。我们这一些大院的孩子对这一些是比较愚笨。听听而已。

70年2月下乡以后,红玉的传闻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发载道。她们所在的生产队,成为本地宜昌知青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趋之若鹜。

最开始具体接触红玉同志,那还是在1971年元月,当时在当阳的东风渠二干渠工地上,临近春节,知青归心似箭,队伍人心不稳。而此时,枝江县民兵团却规定春节不回家,就地闹革命。对我们最不稳定的知青群也开始了维稳。号召我们响应民兵团的号召,本来我们一帮大院子弟就对什么团部不感兴趣,可以说屌都不屌,开会没有一个人报名,搞得团部好不尴尬。

此招不行,再来一招。这个时候,团部农村干部们邀请我们去听枝江县知青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代表讲话,春节不回家,二干渠闹革命。不听则罢,一听不免诧异,原来发言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校花车红玉。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东风渠二干渠并没有要大家春节就地闹革命,消息一出大家立马作鸟兽散。

回到生产队,又有小道消息说车红玉并没有留守在工地,而是回宜昌去了。说的天花乱坠,走的比谁都快。这让我们这一些宜昌知青情何以堪?这时候我有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要会会这位先进知青代表车红玉同志,过过招。

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古语说的好,天随人愿,1971年的4月,春暖花开,为下一步“双抢”做准备,回宜昌在问安站候车的时候,就碰见心仪已久的红玉一行。当时知青一看就知道,车红玉大名无人不知,她们一行也很大方,并无做作。要我们帮助买票,顺理成章开始回家之旅。

当时知青回宜昌一般都是走长江航运,有汉宜的班船和沙市到宜昌的班船。在侯船室里面,我们开始了长达6小时的谈话。首先得承认车红玉确实漂亮,不枉为宜昌七中的当家花旦;其次就是衣着大方得体,讲话落落大方。宜昌方言将好争进步叫做“打启发”,当时很多先进代表都是张口语录闭口语录,以彰显与众不同,我以为,红玉也会如法炮制,给我们来一通大道理,不料却没有,全部是我们知青的语言,更没有高人一等的说教。再就是红玉和人谈话的时候,眼睛是注视你的,这在当时颇为难能可贵,本来是个基本的礼仪,但是在那个年代,顾及到此不多。

原本出言相讥,最终却是握手相谈。

转眼就到了华灯初上时,当天不知为何班船晚点,一晚再晚。以至于半夜里船才姗姗而来,一行知青全部上船了,唯有我一人被大江阻隔。望着客轮的灯火一点点消失在茫茫长江中。貌是很拽的大院孩子平生有了第一次的念想和牵挂。

指挥部一朝出名 押运员无车可搭

第二天物资组全体知青都知道我的事情了。以前经常打趣别人,现在轮到别人打趣我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知道怎么搞的,后来连我们的团干事小倪同志,也来找我做思想工作,年轻同志,要积极争取入团、争取进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面。这是哪跟哪啊?

指挥部机关当时经常有一些会议报告之类的活动,医院隶属指挥部,护训班也会来指挥部参加报告之类的活动。不过她们当时都是集体行动,带队的领导都是现役军人。物资组的知青往往就在那里指指点点,那那某某就是谁谁?跟我们计调组的某某怎么怎么了?

阮*英和陈*华再来的时候,也是拿我说笑了半天,没有想到你看起来蛮老实,原来跟我们班长还有这么一手。争辩无用,越抹越黑。其实这并不是好事,风声鹤唳,鸭梨山大,以后该怎么走下去?

有一天,护训班的陈*华和阮*英来到指挥部,告诉我一个消息,说车红玉的母亲来2358指挥部探亲,同时还捎来口信,说车红玉请我过去一趟。丈母娘来审女婿,哈哈哈!她俩疯笑成一团……

这倒叫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我和车红玉虽然有相遇之缘,内心也满是对她的爱恋,但车红玉并没有确认和接纳过我,怎么可能家长就来考察了?再一想,宜昌一带礼节比较大,一般长辈来了,凡是后辈是要送礼的。但我这算哪一壶呢?思想一番后决定,既来之则安之,车红玉既然要我去一趟,绝对是要去的,但是我不买礼品,这个我真的不会。

到了驻地老乡家里,在车红玉带领下,见了她母亲,问了一声阿姨好。她母亲显得很干练,也没多问话。出来后,车红玉告诉我:“我妈来看我,过二天就回宜昌。”我说我们物资组经常有车来往枝城,我回去看看有没有便车。

回到机关,这领导交办的自然是大事情,到处打听有没有出车到枝城或者便车到枝城的,但是不凑巧,最近两天都没有便车到枝城。我又怕车红玉那边着急,直接内线电话打过去告知,要三天以后才有便车到枝城,车红玉很客气地说:“我妈已经搭便车回去了,谢谢啊!”

玩押车的找不到车了?直接跑到刘家场客运站买一张车票送过去,就说同事有事情车不走了,不就完了?你看我还是没有练就好。

上级令换军装 着戎装青春洋溢

我的三线青葱记忆之红粉佳人

2358工程指挥部最亮丽的风景线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什么时髦的衣服都不好使,只有绿军装管用。指挥部的知青们都是一帮杂牌军,乱七八糟的衣服都有,老转们是清一色旧军装,羡慕啊!不过总后的价拨很快让我们换了装。

价拨价,即在部队内部自费购买军服、被装等军需物品的军内统一标价。价拨,即按照部队内部规定的价拨价,从军需部门购买被装类物品的过程叫做价拨。那些年,总后勤部将积压在仓库里的多余被装,作为一种福利有偿调拨给总后职工,当时价拨的军品有1960年代的公安军夏常服和冬常服军装,高原大头鞋、军用解放鞋、雨衣、军大衣等等。

1972年,上级下拨一批1960年代的公安军军装,指挥部的知青最先享受到了这一福利。记得我当时买了一双高原大头鞋,送给我母亲,要了我一个月的工资。没有办法向家里要钱,陆续购买了干部夏常服、64式解放鞋、雨衣等等军品。

就这样,指挥部的知青们率先在整个2358工程指挥部实现了着装正规化。那些刁钻的驾驶员,看看我们一身64式公安军军干服,搞不清楚我们是什么角色,再犯刁就要琢磨琢磨了。

有一段时间,物资处隔三差五就要派车到干沟子和卸甲坪仓库装卸物资,从刘家场225省道正好要经过护训班,有时候我们还能看见护训班的女学员,大家都要挥手致意。

夕阳和落霞齐飞,

军车和军装共舞。

在当时的2358工程指挥部,亮丽的军装形成了一道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风景线。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