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痴情帝王”

唐武宗,本名李瀍,後改名炎。是唐穆宗的第五子,文宗帝。封穎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年改元會昌。

27歲之前,李瀍只是一個天天遊山玩水,騎馬遊樂的閒散王爺。在一次外出的時候,李瀍在邯鄲偶遇了一位姓王的妓。在古代妓都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都精通的。而這王氏,不僅豔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使得當時還是王爺的李瀍一見鍾情,當即就為王氏贖身,帶回了王府之中,兩人婚後感情一直非常的好,即使是唐武宗做了皇帝。

就在李瀍和王氏在王府中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的時候,朝廷卻是混亂不堪的。當時在位的是唐文宗,面對宦官干政,唐文宗本想借助大臣們的力量剷除,但是甘露之變卻徹底的失敗了。此後,仇士良、魚弘志等人完全掌握唐朝中央大權。

當時的唐文宗是想要立哥哥敬宗的兒子晉王李普,可惜這孩子命薄,五歲的時候就夭折了。無奈之下, 唐文宗轉而立自己的兒子魯王李永為太子,結果突然死掉了,連病因都找不出來。當時正受寵的楊妃開心的不行,趕緊推薦了安王李溶,結果宰相李鈺站出來力勸唐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李成美,李成美就這樣被立為皇儲。

經過李永暴亡的事件以後,唐文宗的身體受到了嚴重打擊,很快就病重了,在彌留之際唐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和宰相李鈺等奉太子監國,但是另外兩個大宦官仇士良和魚弘志另有其他的打算。兩人置文宗的聖旨不顧,公開提出太子年幼多病,要求更換太子。文宗想爭但是就剩一口氣,宰相李鈺是反對了半天,但是手上沒有兵權,說什麼也沒用。

就這樣仇士良立馬偽造了文宗的詔令,改立安王李溶為皇太弟,派神策軍赴十六王宅迎請安王即位。

這其中就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了,根據《唐闕史》記載,當時的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瀍都很受文宗的喜歡,所以都住在十六王宅。仇士良派出去的人腦子不清不楚的,連接拿個親王都不知道,站在門口的全都傻了眼。還好仇士良反應快,趕緊派了心腹去追,可是沒成想這個心腹也是一個不清不楚的人兒,到了王府門口才喊了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因為安王比穎王年紀大的原因。可是神策軍聽了還是一頭霧水。安王和穎王因為還沒有最終確定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都躲在裡頭沒有出來。

就在這時,穎王的老婆王氏發功了。她及其鎮定的出門,站在神策軍的面前大聲的說:你們說的大的就是穎王陛下,穎王身材魁梧,當今的皇帝都稱他為“大王“,穎王和你們的仇中尉還是生死之交,這種大事,你們可是要謹慎的,弄錯的話是要滿門抄斬的。、

神策軍眾人也不知道王氏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王氏也不含糊,直接回府把穎王李瀍推了出來,果然李瀍高大魁梧,王氏所言不虛。神策軍立馬擁李瀍上馬回宮。後來宦官發現接錯了的時候,後悔不已,但是也沒辦法只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幾天之後唐武宗病逝,李瀍即位,即唐武宗。

唐武宗即位以後,以前遊樂的愛好並沒有減少,依然常常帶著王氏出宮到處遊玩。但是唐武宗和唐敬宗的沉迷聲色不同,雖然經常出去遊玩,但是他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沒有耽誤國家大事,可惜的後期的的他過於追求長生不老,逐漸走向昏庸。會昌六年,唐武宗病逝,他身邊的道士們騙他生病是因為“瀍”從“水”,跟唐朝崇尚土德不和,應該改為“炎”,就可以消除災禍了。可惜的是,改名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這年三月二十三日,就在改名後的第十二天,宮裡就傳出了唐武宗駕崩的消息,而王氏殉節自縊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