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企扶貧“組合拳” 畢節致富成典範

“距離大方縣整縣脫貧還有23天!”

如果走黔大高速進入大方縣,就一定能在在大方出口的LED屏幕看到上這段耀目的紅色倒計時。在進入大方縣後沿著326國道繼續前行,眼前的景象可能又讓你產生疑問,“這裡真的曾經是貧困縣”?

脫貧之後,扶貧還有必要嗎?如何解決今後將長期存在的相對貧困問題?為了減少相對貧困問題對發展全局和人民生活的影響,在政府的指導下,恆大大方扶貧三年,不僅取得顯著成效,而且在思想認識和工作方法上積累了一定經驗,對於即將到來的“全面小康時代”,未雨綢繆,具有前瞻性參考價值。

打好政企扶貧“組合拳” 畢節致富成典範

恆大援建大方縣職業技術學校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一位扶貧隊員回憶道,有一次深夜,許家印檢查扶貧工作時問起一位負責人,“你知道一個蔬菜大棚用多少鋼筋和塑料膜嗎,現在集團採購價格優惠,那三五年損耗後重新購買,當地採購有問題嗎?”此後不久,恆大又在當地成立專門的材料供應公司。那位扶貧隊員說:許家印和他們一直在想,扶貧結束恆大離開後,要讓畢節脫貧的老百姓能穩得住,過得好。

三年期滿之後,恆大會不會撤出畢節我們仍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奢香故里,古彝聖地,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是我們恆大扶貧人的第二故鄉。現在,吃一口折耳根、喝一口酸菜豆米湯,它是那樣的美味可口,我們知道這就是家鄉的味道,這裡的鄉親父老都是我們的親人。

如何讓親人的生活過得更好,這是我們孜孜以求的解答。

打好政企扶貧“組合拳” 畢節致富成典範

恆大援建的新農村及配套蔬菜產業基地。

精準扶貧的“恆大秘笈

2015年隆冬,第一批287名扶貧隊員從恆大各分公司出發,不遠千里挺進烏蒙山。在作為扶貧前哨站的大方縣,恆大的策略是“大包大攬”,扶貧涉及到了大方縣的方方面面,連教育扶貧、特困群體保障扶貧都涵蓋了。

而在大方縣的扶貧工作也成為一個可複製的模板,恆大在2017年5月開始擴大幫扶的範圍,再無償投入80億元,共計110億元扶貧資金,由幫扶大方縣擴展到幫扶畢節全市10縣區。

不過與大方縣的“大包大攬”不同的是,畢節是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的“恆大秘笈”,抓住精準扶貧的“牛鼻子”。

打好政企扶貧“組合拳” 畢節致富成典範

恆大33村配套蔬菜大棚

▌產業方面,恆大著力幫助貧困戶解決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就地脫貧。

▌搬遷扶貧方面,恆大計劃搬遷扶貧22.18萬人,是一家企業所能幫助完成的前所罕見的壯舉。除了貧困戶的移民搬遷,還要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比如大方縣的“奢香古鎮”,就是恆大縣城搬遷安置區的代表,是新型城鎮化與易地搬遷扶貧的結合,除了移民安置區外,還有商業配套區、教育配套區、醫療產業配套區、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

▌就而在業扶貧方面,恆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並推薦貧困家庭勞動力到恆大引進的上下游企業、恆大下屬企業和戰略合作單位就業,實現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恆大扶貧是民企扶貧的典範

小屯鄉劉紅鄉長曾這樣評價:“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恆大這樣的大企業,大手筆大規模建造新村、建設產業,幫助貧困戶成批量脫貧,也鼓勵本地能人返鄉就業,當致富帶頭人。”

據透露,小屯鄉2000多畝梯田,已經計劃引進稻田和養魚,並將分出一塊田地用作“泥鰍家園”,吸引更多遊客去恆大二十四村度假,從而增加就業崗位,多維度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

打好政企扶貧“組合拳” 畢節致富成典範

恆大24村旁一大片希望的田野

“恆大從深山老林‘扶’出貧困人口之後,政府就要和企業一道,想方設法幫助搬遷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劉鄉長說,恆大幫扶畢節市及大方縣3年來,各項扶貧措施凸顯成效,而且讓更多企業和能人發現了畢節這片扶貧開發的價值高地。僅在小屯鄉,已迎來大面積外出務工青年的返鄉就業潮,這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美林鄉愁的貼切糅合後的完美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