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在书香里迎接新年

2019,在书香里迎接新年

2018年的最后一天,金陵城,雪后初霁,阳光却有点软弱无力,好像是谁欺负了它,又像是好多天没吃过饭的人一般没精打采。阳台之外,风,还在刮着,偶有一小撮一小撮的雪不堪其重,从香樟树叶掉下来,“啪”的一声落了地,不知道它砸疼了没有。楼下的雪地上,行人的脚步声咯吱咯吱的,发出有序的节律声。冷,是这个天气里唯一的主题。关上阳台的窗户,感觉就把了彻骨的寒冷关在了外面的世界,这时候,坐在阳台上,捧一本书,配一壶香茗,便是最好的日子。

2018年读的第一本书是《苏东坡传》,看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把东坡先生捧上了天,同时顺便狂贬了那些排斥东坡的革新派如王安石等人,我想象着下笔时的林语堂,一定是像一位小迷弟一般,对着心中崇拜已久却未能谋面的偶像,即使是大师,也仿佛天下所有的溢美之词都不够用,看着看着,不禁莞尔,感慨着原来粉丝一词,不只是今天才有。我虽也喜欢苏东坡的乐观旷达,但比起林语堂对他的迷,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既然林先生对东坡如此厚爱,对王安石等人又那般愤懑,我不妨换个角度去看看其他人笔下又是怎么写的,所以接下来又看了梁启超先生的《王安石传》。这一看就更令人想笑,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把王安石捧上了天,在梁启超笔下的王安石和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简直是判若两人,仿佛此王安石非彼王安石,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人,此时梁启超,颇有拉了王安石这张虎皮扯自己的大旗的味道。说来也难怪,梁启超写《王安石传》时正好是他维新失败躲避在日本的那两年,他的改革主张需要得到人们的支持,此时拉出王安石来,一方面在感慨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不把王安石写成如花般绚烂,如何能博得他人的关注和支持?

2019,在书香里迎接新年

如此对比着看书,有一种特别过瘾的感觉!

读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可以一边读一边猜,有时候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自己所想的,有一种与我心有切切焉的感觉,如果自己去写是不是也会写成这样呢?或者自己怎么就压根儿想不到呢?偶尔又会觉得作者怎么非要把一个人或者一段故事描绘成那样,似乎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嘛!当偶尔读到一些文字,突然感觉自己心头遭受砰然一击,有一种瞬间被打疼了的感觉。

最近在读的余光中先生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其中一篇《我的四个假想敌》,余老在他四个女儿年幼时就开始想象他有四个假想敌,不知道都躲在哪里环伺着,只待有一天公然登堂入室要把他的宝贝给抢走,而他却无处说理无法阻拦,因为那个四假想敌之所以敢公然登堂入室携了他家宝贝而去,皆因家里出了“内贼”,里应外合的结果,所谓“家贼难防”是也,看着让人心酸却也很无奈,好一个老可爱!我从余老的文字里仿佛看到了当年我的父亲,生了三个女儿的他,个个出嫁都如同要了他的老命。再想到我自己,此刻,也不知哪个假想敌在我家院墙外窥视,随时可能气定神闲地跑上门来来把我的宝贝带走,我大概也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离去。

2019,在书香里迎接新年

迷上了微信读书后会发现有这样一个好处,朋友圈里的好友在读同一本书,偶尔会在同一个地方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当我看到我的朋友们跟我在同一处留下了类似想法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感慨,打动人心的文字总是如此地无声无息。它们没有故意要大摇大摆地走进你的生活中,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拨动了心头的某一根弦,让你觉得不发出点声音都对不起那些灵动的文字。

稍稍盘点,在过去的一年中,大概读了五十本书,平均每周一本。不贪多,贪多嚼不烂,如走马观花。也不懈怠,与文字结缘总是一件美妙的事,不可一日无书使自己面目可憎。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书香里度过,慢慢等候新年的到来。看余光中先生说人要是要九条命就好了。一条命用于应对现实生活,一条命留在老宅陪父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这里面应该是两条命),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写作,一条命用来旅行,最后一条命,用来看花开花谢,人来人往,并不特别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我也好想有九条命,可是,我不是九命猫,当然也不可能有,在有限的生命中,挤一点时间来与书香相伴,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