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古人創作了千古名篇,人品卻不怎麼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在我們國家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稚子,可以稱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讀完這首詩之後,我們自然而然的認為該詩的作者李紳是一位憂國憂民,心憂百姓疾苦的偉人,這或許也是我們許多人從小到大的看法,然而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據《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年輕的時候與李元將交好,稱李元將為“叔叔”,然而在他作官發跡之後,李元將自稱“孫子”,李紳也只是勉強同意。在李紳為官期間,他的所作所為與他的作品所表現的相去甚遠,為官期間李紳生活奢華無比,還曾被劉禹錫寫詩描述,為政苛爆過甚,百姓紛紛逃亡。李紳卻不以為意,還將此比喻為他手捧麥子,走的都是糟粕,留下的才是飽滿的麥子。據說李紳有一同科姓崔,時任巡官。有一次崔大人的僕人與一百姓發生衝突,李紳得知此人為崔巡官的僕人,不分緣由將僕人與百姓都處以極刑,還把崔大人抓起來重罰,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鏡。

李紳能留下這樣的千古名篇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或許在年輕時候李紳真的是一名憂國憂民的熱血青年,然而經過時光的洗禮,他終究沒人抵擋得住世俗的侵襲,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不得不令人感慨!

這位古人創作了千古名篇,人品卻不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