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新詩從誕生、發展至今已歷百年之久,網絡上寫詩大軍起碼也有幾百萬,而詩歌的寫作卻越來越走向了困境。

首先,寫詩的作者比讀詩的讀者多。每天那麼多微信群、QQ群、網站、論壇裡的作品鏈接如山如海如雪片般蜂擁而來呼嘯而至,真正能被人打開並且認真讀過的有幾篇?讀完以後令人記住的又有幾何?

那麼為什麼會沒人讀詩了?這就是第二個問題,詩歌的書寫題材越來越狹隘。看看現在的詩歌,聲嘶力竭喊愛國的、膩脂濃香說纏綿的、恬然淡泊假鄉村的、甚至毫無廉恥下半身的……充斥於世,可是,他們在對詩歌褻瀆一番以後還是沒有弄明白我們究竟為誰寫詩,或者說我們的詩歌究竟要體現什麼內容?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在我個人認為,我們的詩寫活動應該與這個時代緊密貼合,記錄時代的進程與組成這個時代的人物的精神面貌,把握時代中小人物的脈搏。說得通俗一點叫做“言之有物”。

毫無疑問,這是個偉大的時代,高科技的運用使國家的基礎建設突飛猛進、一日千里;然而,這也是一個操蛋的時代,在宏觀經濟的飛速發展、高度繁華的掩蓋之下,個體的命運、喜怒哀樂的體驗被裹挾、被忽視、被滅失。

這些卑微者如草芥、如沙塵、如螻蟻在低處自生自滅自掙扎,半死半活半人鬼。比如在詩人筆下的這群煙癮者,他們“有的/牙齒髮黑/有的/手指發黃/有的肺裡裝著小墨囊/他們忙裡偷閒抽一根/吃飯之後抽一根/見到老鄉抽一根”(《抽菸》)。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在這首《抽菸》中,詩人從日常的場景(角落的菸頭)切入一眾民工的生存狀態,連續的兩組排比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抽一根……抽一根……抽一根”白描煙癮者的邋遢形象,助推閱讀情緒一步一步走高再突然一個轉折,一個“從不抽菸的王二軍”也開始抽菸了。他抽菸的理由是“包工頭捲款而逃”,這意味著他的血汗錢將無處討要,他背後的一家老小的生活也將無所著落。

這群抽菸者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苦悶。他們把生活的煩悶、不公的命運全部凝聚到這根菸裡面,點燃、抽吸、噴吐、皺眉、嗆咳,他們美其名曰“享受”。可是煙能夠被抽完麼?不能,那麼,他們悲苦的命運也將如這煙抽完一根又一根,無窮無盡。

在這裡,煙並不單純是煙,煙是民工生活的一種象徵物,它飽含著農民工的心酸落寞與無處可訴的淒涼境地。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不過,相同的煙在不同的人手裡所表達的內涵也是完全不同的,在王二軍手裡,它被“狠摔在地上”,這個動作氣場二丈五,自帶殺人功效,傾瀉出了他對包工頭的無限憤怒;而到了三癩子手裡,他“蹲著”“把菸頭/摁進沙堆裡”(《蹲著》)“摁”這個動作裡頭的委曲求全,欲說又難說的無奈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和三癩子一起蹲著的,還有另外一些人,老王、王二虎、二木匠“他們/吃飯蹲著/抽菸蹲著/拉家常蹲著,/甚至在板房裡/喝酒打牌也蹲著”他們“他們都習慣以這種方式/對待低處的生活”,他們覺得“蹲著/讓他們更能接近真實”。那他們的所謂“真實、低處的生活”究竟是什麼?

他們在城市打一份工,為城市的建設流血流汗地奉獻,可是城市並不是他們的安樂之處,他們被城市排斥,動輒“被帶進公安局/在黑房子裡蹲了整整一宿”,他們也渴望能夠像個城市人那樣桀驁地“站著”,可是他們不能,他們那個鄉村還在等著他們回家繼續賣命。這就是他們赤裸裸的生活真相與無可逃避的現實。城市吞噬了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卻不能最終屬於城市;他們無法安於鄉村的窘境與貧瘠,鄉村也在對他們無盡壓榨與索取。可是不管如何的不情願,他們終究無法逃離、並且仍要葉落歸根於此,將靈魂歸依於此。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剝脫他們的勞動果實卻不給他們應有的報酬與福利的安置,於是他們在這生活的夾縫裡苦苦求存,被艱辛馴化成蹲著的奴。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囿於他們的學識和眼界,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無所依歸的困苦生活。於是,他們把這一切歸結於“命運”。在“爬上了黃花梁”以後,他“脫下腳上的鞋板子”當做卦具來占卜自己的運程,“或生或死/向著天上扔去”(《黃花梁》)。打卦,是一種古老的占卜活動,指擲佔具獲得卦象的占卜方式。佔具用蚌殼或兩片竹片或獸角尖作成。長約三寸,似竹筍,分成兩半。打卦的人問神時口中唸唸有詞,把卦望空丟在地上,看卦落地後,兩片的反正情況論陰卦、陽卦、寶卦,確定吉凶。這種長期流行的迷信活動,至今還流行於農村的問神活動及寺廟裡的問神活動。打卦的目的是為了“趨吉避凶”,也就是提前為自己的選擇做個預測。而在這篇《黃花梁》中的主人公他用一雙飽經生活磨礪的雙手,把一雙舊鞋板子向天上扔出去後再落下來時究竟呈現的是什麼卦象?我沒有從文章裡面看出來,唯一知道的是不論卦象吉凶與否,他都只能“哭一嗓子/擦乾眼淚/繼續趕路”。他不捨得離開家,可是他沒有退路,生活的風沙撲面壓著他,令他“喊出比命還重的聲音”。他的占卜於他而言只是一種虛妄的安慰,他根本就沒有對吉凶進行趨避的權利。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這樣一組詩作,從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感性地寫出精彩,從紛繁的事件之中,找出最能突出的事例來表達、通過質樸的描寫,刻畫出民工的群像,你能說他寫的只是某一個具體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麼?當然不是。在字裡行間你可以看見自己、自己的鄰居、親戚這樣一個生活在底層的群體。他們忍受、抗爭、他們哭、他們怒無一不是那麼真切;通過寥寥幾語明白如話的敘述,表達出對民工生存狀態的關切,成功地跳出了小我的範疇,誠然如作者之所說表達出廣大群眾的“痛、愛、苦與堅強”。說到底,這才是我們這時代要的詩歌,語言接地氣、無遮無擋地透出生活的本真,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

回到前文,詩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我覺得詩人應該是手持火炬引領眾人前行的人,是隨時準備燃燒自己為眾人照亮前路的人。詩人李海龍可以稱作這樣的人。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附錄作者原文】

抽菸(組詩)

施工現場不能抽菸

但,在背過我的角落

有很多菸頭

這些新老菸民

都是現場的民工

嗓子裡滲透著

一年四季的癮

有的 牙齒髮黑

有的 手指發黃

有的肺裡裝著小墨囊

他們忙裡偷閒抽一根

吃飯之後抽一根

見到老鄉抽一根

那天,從不抽菸的王二軍

也叼著一根,說到他們的包工頭

捲款逃走,他把菸頭

狠摔在地上

吐出好大一口煙來...


蹲著

老王蹲著的時候

王二虎蹲著

二木匠也蹲著

他們都習慣以這種方式

對待低處的生活

他們 吃飯蹲著

抽菸蹲著

拉家常蹲著, 甚至在板房裡

喝酒打牌也蹲著

也許 蹲著

讓他們更能接近真實

站著的三癩子說

他被帶進公安局

在黑房子裡蹲了整整一宿

說著 說著 他也蹲下來

把菸頭 摁進沙堆裡

商量回家秋收的事情...


風過黃花梁

爬上了黃花梁

就 沒有了退路

先喊一聲老婆

後喊一聲娘

頂著那股風沙

只能喊出比命還重的聲音

風想家,黃土也想家

順著黃土

劈開的岔路口坐下

脫下腳上的鞋板子

或生或死

向著天上扔去

哭 就哭一嗓子

擦乾眼淚

繼續趕路...、

草根的痛、愛、苦與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