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40年後社保基金效果或將微乎其微,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专家:2040年后社保基金效果或将微乎其微,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专家:2040年后社保基金效果或将微乎其微,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截至去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0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從年齡構成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

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不論按照“60歲以上人口占10%”還是“65歲以上人口占7%”哪一種標準計算,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此外,儘管“全面二孩”推行了兩年,但去年的新出生人口卻比2016年還有所下降。這意味著什麼?北青報記者採訪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進行解讀。

於洪分析稱,2017年比2016年比較,年平均人數有所增加,但新出生人口有所下降,這意味著計算出生率時,分子減小、分母增大。“12.43‰這個數字,說明育齡人口生育意願的下降,同時意味著中國面臨少子化的形勢愈發嚴峻”。

和少子化經常一同分析的無疑是老齡化,於洪認為,相比進入老齡化社會是由多重因素導致,少子化趨勢更多是由於生育率降低。少子化所帶來的挑戰也顯而易見,

“現在逐漸減少的新出生人口,二十年後必然會導致勞動力人口占比降低。這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紅利正在逐漸喪失”。

於洪介紹稱,“單獨二孩”政策出臺之時,相關部委做過調查顯示,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為13%。“我們將‘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意願下限就定在了13%,但是理論上實際的數據一定高於這個數字。”在於洪所做測算中顯示,在生育意願13%情況下,由於養老金缺口未見改善,社保基金在2040年後發揮的效果將微乎其微。“當然,這是按照下限測算,如果情況足夠樂觀,比如育齡夫婦生育意願達到100%,這個資金缺口將大幅收窄甚至消失”。

實際上,目前我國有些省份已經提前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疊加的情況。“雖然一些省份的少子化原因表現在年輕人的流出,但是客觀上,其已經造成了社保收不抵支的情況”。面臨上述形勢,於洪總結了幾種有可能的應對措施。其一,從社保本身而言,提高繳費。但全世界都在為企業減負的態勢下,這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

其二,調整人口年齡結構,但現階段我們在改變生育政策方面並沒達到預期效果。“僅僅放開二孩不能達到預期的話,也許還要配合更多的輔助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期間的補貼,增加嬰幼兒撫養的保障等”;其三,儘快落實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延遲退休方案。

本文摘選自北京青年報1月19日《我國GDP總量首超80萬億元》報道

专家:2040年后社保基金效果或将微乎其微,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