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費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 超過七成企業將受影響

社保費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 超過七成企業將受影響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北京報道

明年起,社保將變更徵收機構,社保費徵收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從明年1月1日起,各項社保費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而這一改革將結束我國社保費“分徵”局面,有效阻擊企業漏繳、少繳社保問題,併為提高中央層面統籌社保奠定基礎。

“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後,國稅與地稅進行了合併,對於相應的職能進行了全新的整合,其中,費的徵繳在經過了這幾年大刀闊斧的削減之後,僅存的政府收費項目不多了,最終將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進行統一的核實與徵繳,這樣有利於歸口管理和透明管理。”8月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保險收費具有準稅收的性質,在歐洲、美國等地已經把社保費改成了稅,使得它們直接由稅務部門來徵繳,同時併入到稅法當中來管理,這樣的話更權威、更強制、更有效率、更透明、更規範。

雖然只是變了一個收錢的部門,但這個改革直接關係著企業和員工的錢袋子。同時,在董登新看來,將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就是向稅的性質靠近了一步,從而為將來的費改稅提供基礎。

超過七成企業將受影響

社保費本來就一直在收,誰收不一樣?其實,這項改革不管是與企業還是個人都息息相關。

過去,個稅和社保由稅務和社保兩個部門分別徵收,單位在向社保部門申報社保繳費基數時,私下搞點小動作是很常見的,“低繳”甚至成了業界公開的秘密。也就是說,雖然每個人的工資條上,每月都會被扣掉一部分社保費用,但很多企業並未按照員工的實際收入進行繳費,大都是按照當地社會保險繳費標準的下限進行繳費。

根據51社保發布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來看,2013年,只有31%的單位做到了合規繳納,統一按最低基數繳納的佔到近1/3;而民營企業和50人以下小規模企業尤為嚴重,合規繳納佔比不到20%。2015年社保白皮書顯示,參保基數的合規性為38.34%,雖然比兩年前提升了近8個百分點,但這個數字仍不樂觀,還不足總數的一半。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按照員工的實際收入繳納社會保險費。到了2016年,參保基數合規性出現大幅度下滑,從2015年的38.34%降到了25.11%,降低了13個百分點。2017年的報告顯示,由於成本過高,基數合規的企業比例停滯不前,甚至還略有下滑,基數合規企業比例僅為24.1%。

然而,稅務部門對於工資總額的計算有著一套極其精準和嚴格的統計方法,工資的計算口徑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構成的規定》執行,用人單位和個人想要偷稅漏稅是很困難的事情。如果由稅務部門收取社保費用,用人單位申報後,稅務機關依據繳費文件的規定,自動生成參保單位及個人的繳費基數,企業虛報社保繳費基數的現象有望會被杜絕,同時,個人的社保繳費額度也將會得到提高。

那麼,按照下限繳納以及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以月薪一萬元的上海員工為例,2018年度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準的下限為4279元,按照該基數需要繳納的五險金額為449元{4279*(8%+2%+0.5%},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後,需要按照1萬元的實際工資進行繳納,也就是1050元{10000*(8%+2%+0.5%)},前後相差近601元。不過,員工的到手工資雖然減少了,但按照社保多繳多得的原則,員工的養老待遇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有利於各地養老基金的積累。

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五險”的企業負擔為28.25%,也就是說,企業的前後差距會更大。

“嚴格執行社會保險法規定的繳費義務是每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法定義務,為此,該改革不存在加重企業負擔的問題,而是按照原來的標準來嚴格執行。這樣的話,對所有的企業來講更公平,對所有的勞工更公平,這是實行制度公平和福利待遇公平的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創新。”董登新表示,不過,此改革確實會對那些漏繳或者少繳的企業造成影響。

社保費改稅的前奏?

其實,將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不光對企業和個人息息相關,對整個社保體系的影響都比較深遠,這是否會是“社保費改稅”的一個前奏?

“社保費改稅”不是一個新問題,關於社會保險費是否改為稅務徵收的爭論,在理論界存在已久,其中,有觀點認為,社保由費改成稅,可以從籌資模式和徵收方式上解決社保制度的統一問題。

眾所周知,現在圍繞社保制度的一些改革,目的是解決最突出的問題,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地方財力不均,比如像黑龍江、遼寧這些地方的養老金支付已經出現了問題,而廣東、江蘇等地尚有大額的養老金節餘,為此,我國設立了中央調劑金制度,但是,這個制度距離真正的全國統籌還有一段距離。這種情況下,部分專家想到了“社保費改稅”這個辦法。

由於各地的繳費基數不一樣,工資水平不一樣,社保稅可以自動體現地區差異,同時,為企業“降成本”打開一個巨大的空間。

就目前來看,中國企業社保的繳費費率偏高,如果通過社保稅的方式,以實發工資來計算應該繳多少稅的情況下,有利於進行社保繳費費率的改革,也就是進一步降低第一支柱的繳費費率。

“我主張把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繳費率從20%降到12%,第一支柱的繳費費率降下來之後,第一次支柱的養老金替代率也會隨之下降,這樣的話,我們要做的就是強化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補充養老的繳費,三支柱一起發力之後,不光可以減輕企業的社保負擔,同樣可以平衡三支柱之間的關係。”董登新表示,將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繳,直接計入財政專戶更方便,不光為費改稅奠定了基礎,同樣對於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保一旦由費改成稅,可以從籌資模式和徵收方式上解決社保制度的統一問題,從而為其他方面的統一形成示範,打下基礎。

甚至,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馮俏彬認為,在當前推動減稅降費、深化降成本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在新的時間點上,需要一個新的抓手,而這個抓手有可能就是社保費改稅。

據記者瞭解,目前已有河南、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寧波、大連、廈門市等23個省及計劃單列市的稅務部門實現了稅務機關代徵社保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